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业务与商业银行的业务部分重叠.能够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生挤占和替代效应.能够屏蔽商业银行的客户信息.分流商业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全面介入电子支付市场、打造卓越的网上支付平台、发展高效零售业务、增强网上银行的竞争力、控股第三方支付公司等策略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第三方支付正是在此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第三方支付以安全高效的支付方式满足了大众的支付需求,使大众可以在无卡无现金的状况下,仅凭智能手机或电子设备完成支付交易,这种支付方式是对我国传统银行结算、支付业务的颠覆,打破了传统的支付理念。本文主要针对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分析第三方支付的优劣势和发展现状,并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促使商业银行融合互联网金融产品,发挥自身优势特点积极改革。  相似文献   

3.
韩庆斌 《科技和产业》2024,24(10):154-160
金融科技加快了银行“金融脱媒”的进程,研究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影响作用机理对商业银行的转型至关重要。利用VAR模型分析了2017—2022年商业银行贷款、存款、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及对应市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等季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来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冲击程度和相应解释贡献度。研究发现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在前五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反向作用;此外余额宝的货币市场基金以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两者的联合依次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中间业务产生正向、反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消费结构。伴随着移动网络的进步,我国的第三方支付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综合支付逐渐取代了原有的虚拟支付,这也大大转变了我国人民的消费理念。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给传统的商业银行等机构带来了冲击。文章研究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与银行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同时就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银监会和央行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4]10号),对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业务关联进行了规范,两者的关系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合作博弈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对商业银行在合作博弈过程中的应对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业的不断进步使得第三方支付清算组织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资金结算、支付交易的重要补充。在对我国第三方支付进行综述分类的基础之上,提出"中间支付市场"的市场划分,并对中间支付市场的整体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进行阐述。该市场比线上支付更清楚地界定了新支付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区别,同时也从资金运用的便捷性、多样性、安全性方面更符合企业与个人的需求。第三方支付清算组织将以中间市场为契机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未来第三方支付市场将朝市场融合化、产品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70%,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不断攀升,移动支付使得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高效流动,正改变信息时代的人类生活方式。目前,银行的移动支付面临着来自第三方支付机构、手机生产商及通讯运营商等多方面的竞争,带来了客户分流、资金分流、抑制中间业务发展等多方面的冲击。本文分析了移动支付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并提出了商业银行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大网络电商平台的兴起及用户对于简单便捷支付的进一步期待,传统的支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支付需求,移动支付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并迅速扩大应用范围。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至今,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经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形成垄断态势。为了抢占移动支付市场,各个商业银行都在努力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逐步形成了以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竞争主体的行业竞争格局。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商业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商业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改善了人们的消费结构。2018年4月,央行发布了关于第三方支付限额的规定,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规范网上资金的安全,但随之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基于问卷调查、网上查找的相关数据,构建层次分析模型,从消费者、商业银行、企业三个方面针对第三方支付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中发现,第三方支付自身存在巨大优势的同时,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本文结合现状,对第三方支付的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第三方支付法律规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方支付方式作为一种支付平台,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但是第三方支付存在支付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第三方支付中的法律关系进行了梳理,对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构建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严琪  马正起 《魅力中国》2010,(23):356-356
本文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首先,更新观念,重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其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三,提高发展中间业务的技术,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第四,正确评价和有效防范中间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应用中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第三方支付发展存在的几个主要的安全性问题,接着对国内第三方支付安全策略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比分析了几个主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技术安全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内容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发放不仅预示着第三方支付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意味着我国政府将第三方支付企业纳入到正式的监管体系,对其监管将日趋规范化.第三方支付企业在规模、经营模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对其进行大而统的管理,可能会影响监管效果,甚至最终影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因此,通过科学的规划实现差异化监管,成为保证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从分析现有监管体系的不足入手,对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骁  胡松筠 《科技和产业》2012,12(7):152-156
第三方支付是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解决网上交易中的信用与安全问题,应运而生的。电子商务应用越广泛,对网上交易的安全要求也就越高,第三方支付的出现解决了商家与消费者的不信任,作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作为交易各方与银行之间的接口,这个新兴行业面对着各种机遇与挑战。本文在介绍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我国现在主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例,提出了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并对其广阔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梁云 《特区经济》2007,225(10):251-253
随着电子商务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对电子支付的需求增强,第三方支付平台市场规模增长极其迅速。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之间、第三方支付企业与企业之间及在我国目前面临的政策环境下第三方支付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黄立 《新西部(上)》2009,(8):40-40,37
本文通过分析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的对策和建议:首先,更新观念,重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其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三,提高发展中间业务的技术,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朱林婷 《特区经济》2014,(6):103-104
消费者对跨境购物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促使第三方支付企业将跨境支付作为在同质化竞争下出现的新兴市场,注力其中大力发展业务。本文对第三方跨境支付的优势和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市场准入规范、全方位联合监管、企业自律激励机制等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促使第三方跨境支付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温波 《开发研究》2002,(5):9-10
本文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科学定义进行了论述 ,分析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迅猛发展的原因及新的变化。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现状 ,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从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管理体制、加强中间业务营销力度、开展金融业务创新、优化中间业务产品结构等方面着手 ,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企业融资、网上银行、个人贷款、第三方支付等多阶段,已经慢慢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了我国金融行业的重要有生力量。文章分别从商业银行应对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关系予以正确处理;以客户为中心,变革创新产品;借助互联网平台,及时高效满足客户需求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