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开放宏观经济学认为一国的外部财富是贸易调整的结果,但是随着各国持有外部资产负债总量的迅速攀升,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所产生的估值效应对外部财富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近年来,众多学者基于估值效应发展了一个新的外部调整渠道——金融调整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一国外部失衡调整的理解和认识。本文试图系统地评述这一外部调整机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所有关注中国国际收支以及全球失衡问题的国内外学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一直是我国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际收支和贸易流量方面。实际上,汇率变动与贸易发展关系不应仅仅局限于对国际收支和贸易流量的研究上,贸易结构调整的长期效应问题应该引起更大的关注。所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调整效应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国际收支分析在综合政策调整中的作用程宪平改革开放十几年来,随着对外经济关系的扩大,进出口贸易、劳务输出、国际旅游、国际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变化等对外经济因素,不仅为企业和个人所关注,而且也日益成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部门进行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在我国对...  相似文献   

4.
韩健 《中国外汇》2014,(23):38-39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自1982年起,我国开始公布国际收支平衡表。32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统计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体系化的过程,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发布也经历了从年度到季度、从单纯流量到流量存量并重不断丰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要让庞大的金融资产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必须积极调整对外资产配置结构,改变金融资产大规模流向美债的情况一般而言,国际财富的转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渠道:一类是贸易渠道;另外一类就是价值渠道,也就是金融渠道。一直以来谈到失衡,人们更关注贸易的失衡,而忽视金融的失衡;更关注国际收支平衡表,而忽视  相似文献   

6.
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际投资头寸表分别是对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经济体之间的交易(流量)和头寸(存量)的反映,两者共同构成国际收支统计。其中,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了金融资产(体现为金融账户,包括储备资产)和非金融资产(体现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交易,国际投资头寸表反映了对外金融资产及负债的头寸状况。两者在金融资产的记录上存在流量和存量的对应关系,并通过金融资产和负债的非交易变动(即汇率变化、数量变化、价格变化等)实现两者的协调。本文将具体观察目前两表编制过程中的相互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自2012年10月16日,《华尔街日报》的"中国上演资本外逃?"一文刊出后,资本外逃的声音不绝于耳,"掏空中国"的现象似乎甚嚣尘上。但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的统计数字看,中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贸易结汇支付、境内外资存量等指标,均无异动。换言之,没有直接证据支持"资金外逃"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杨子强 《中国金融》2008,(5):22-22,24
国际收支失衡是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全面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根源,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比如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扩大消费内需,加强政策配套以及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现代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纵观有关汇率决定理论的重要文献,可以发现有一条逻辑清晰的主线贯穿其中,即对汇率决定的研究开始是采用"流量(flow)"分析法,而后来的经济学家们摒弃了这种对汇率的狭隘看法,认为两国货币的相对供求是决定汇率水平的主要因素,建立起了"存量(stock)"分析法,但是其完全抛弃国际收支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也是有失偏颇的,故"存量-流量(stock-flow)"分析在历经探索后被提出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对外贸易增长、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宁波市跨境贸易融资(以下简称贸易融资)规模急剧扩张。贸易融资为扩大进口、调整外贸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热钱”亦可借道贸易融资跨境流动,既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也加剧了国际收支的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11.
流动性过剩新特点表现在被动增量不断且数额大、增量新增渠道多、存量活跃。控制的难点是流量过强。本文针对外汇占款渠道新增流动性、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存量转化型流动性过剩、国际套利热钱渠道流动性过剩提出了创新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到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问题。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累积到相当规模,但长期以来对外商投资利润缺乏有效的统计监测和管理,未能根据国际收支状况对与外商投资利润有关的外汇流量和存量进行有效调控,由此形成的风险和隐患不容忽视。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深入研究利润留用和汇出状况,  相似文献   

13.
管涛 《中国外汇》2007,(1):19-20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有幸约请到数位学界业界的专家,请他们分别从外汇管理、贸易、资本项目以及其他政策等角度谈谈国际收支平衡的调整策略。我们也清楚一点:仅仅依靠其中一个工具,必定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黑龙江省贸易进出口形势与监管现状随着我省辖区外向型经济和边境贸易的不断扩展,2004年,全省对外经济贸易形势基本呈现良好态势。贸易进出口总额仍持续攀升,贸易顺差逐年加大;对外贸易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边境贸易拓展步伐加快,全省国际收支状况总体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一  相似文献   

15.
2000年后中国经济进入迅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年均GDP增长达到2位数,呈现出经济起飞的良好态势。然而,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不平衡问题,贸易平衡从略微逆差到外汇储备跃居全球第一,国际收支不平衡凸显。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认识和理解巨额贸易顺差的特征和性质,对于政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贸易失衡的性质与特征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规模可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吸纳了大量的外资.外资对我国国际收支既起了正面作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巨额的外资净输入造成了我国国际收支的巨额投资逆差,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加强对外投资.  相似文献   

17.
该文首先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利率政策影响国际收支的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路径,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利率传导路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利率对国际收支传导的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基本有效,利率升高一方面通过直接渠道促进短期资本流入和外债的增加,促进国际收支顺差;另一方面通过间接渠道抑制进口,促进出口,进一步促进国际收支顺差。利率传导的直接和间接渠道分别表现为对国际收支顺差的短期和长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跨境资本流动更为活跃,外汇真实性监管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矛盾愈发突出,平衡国际收支的任务依然艰巨。在这种背景下,信息化建设作为外汇管理的重要抓手,如何建立和完善外汇监管信息平台,加大数据整合力度,打破系统界限、业务界限和主体界限,按照跨境资金流动的客观规律,形成涵盖宏观、中观和微观,既包括流量也包括存量的多层次国际收支资金流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成为“十二五”期间外汇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重大课题。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青岛中支”)依托数据仓库的多维数据分析技术,建立了一套安全统一的支持基础数据模型、多维分析模型、监测预警模型的个性化智能分析平台。分析人员可以借助此平台监测、预警服务,有效发现问题,进而利用便捷、灵活、高效的分析手段,并根据业务分析的需要,将非直观的或隐藏的信息以直观的形式加以描述和展示,及时发现国际收支交易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历史数据中可供辅助决策的信息,达到强化外汇业务监管的目标,全面提升国际收支数据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是经济内部失衡即投资消费失衡和外部失衡即国际收支失衡的综合反映。由于内部失衡往往与外部失衡相互交织,分析我国资本项目的顺差成因及调整对策很难脱离经济内  相似文献   

20.
孙庆  徐园园 《青海金融》2004,(11):28-29
截至2003年底,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l)存量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FDI流入国之一。在外资大量流入的同时,我国的投资收益账户逆差也在逐年扩大,经常账户顺差大幅下降,国际收支的稳定受到威胁。本文将从我国投资收益逆差的成因、趋势入手,分析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平衡的潜在负面影响及可能引发的风险,并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给出一点建议。一、投资收益逆差的成因分析据统计,1991年到2002年中国累计货物贸易顺差2863亿美元,累计收益逆差就达到了1248亿美元,也就是说,贸易顺差的43.59%都用来弥补了收益逆差。(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