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兴武 《魅力中国》2010,(2):105-105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因此,在科学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重视渗透以下新思想和新观念:  相似文献   

2.
《科学》这门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可见,科学课的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们将来进初中、高中以后关于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对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科学,乐于去学习,乐于去探究,比学到多少高深的科学知识要重要的多。  相似文献   

3.
姜朝桂 《魅力中国》2010,(3):110-110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要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探究性活动中,要引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愿望和迫切心境,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喜欢新的尝试,乐于探究。驱动探究是一个人的好奇心,兴趣,是要解决问题的热情。有了好奇心,探究倾向,兴趣,就会产生对科学的喜爱,让他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情感。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内容,在充分探究中培养了积极合作的态度,体会探究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潘峥 《发展》2011,(7):143-143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科学老师应当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走进大自然,放飞探索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周小刚 《西部大开发》2011,(12):76-76,78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作为中学物理课程目标的核心理念。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借助于物理课实验教学过程这一载体。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心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并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实施有效的、可行性的指导,就会激发学生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经验、乐于探究与发展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从而主动有效地学习,由此达到培养学习科学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润耕 《魅力中国》2011,(6):232-232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树立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课题,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笔者提出了如下观点:  相似文献   

8.
刘小东 《魅力中国》2014,(4):161-16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邵可兴 《西部大开发》2011,(12):90-90,103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0.
化学实验能增强知识传授的直观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它的这一功能开展教学活动,激发、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科学探究训练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化学学科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12.
张彩琴 《开放潮》2008,(4):89-89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堂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近几年,我在教学中努力运用评价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个性发展,强调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跨学科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积累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杨慧 《魅力中国》2013,(26):140-140
小学科学课是学校开设课程之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自然》改为《科学》,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小学的科学课程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的课程理念。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就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而言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这几方面,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为学生今后更高一级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能力,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要求的逐步提高,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加强包括科学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幼师历史教学中关于科学史部分的教学对于培养幼师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独特优势.在科学史教学中通过有效途径使幼师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演进历程、杰出科学家的发明发现及其重大影响等常识,同时还能使幼师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自觉意识到自身在培养幼儿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中的重要性、在呵护幼儿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中的重要性,才能满足幼儿教育一线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刘宁 《魅力中国》2013,(32):235-236
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化学兴趣,是我们化学老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化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化学实验中就有很多美的东西,能带给学生很多美的感受,激发学生们的美好情感,促使他们产生探求化学知识的兴趣。可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动机,帮助学生找到所感兴趣的问题。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自学习惯,让学生学会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是高中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给学习提供持久的动力,才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才能做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喜欢学”呢?  相似文献   

17.
陈瑞 《发展》2011,(2):145-145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只有确立了新的教育理念,才有可能变过去的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还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聆 《发展》2007,(7):123-123
新课程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中学化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具体而言就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的课程目标。化学课程要以实验为基础,用其多重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在物理教学中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和践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思维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其体会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密切联系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使学生从科学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探究活动,兴趣为先。幼儿探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很难想象幼儿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这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我国科学教育现状而言,无论是研究领域还是实践领域,科学教育都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能够为一线研究者提供的研究成果很有限。我们通过实践总结了一些具体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