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民营企业是中国出口贸易主力军,然而其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较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不高。文章从互联网视角探究其对民营企业出口升级即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的影响。首先,依托于理论模型揭示互联网影响民营企业出口升级的作用机理。其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合并数据、倾向得分匹配和离散选择模型,验证理论命题并量化估计互联网影响企业出口升级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互联网从总体上促进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出口升级。对于出口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所属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纯粹一般贸易企业和处于低市场分割度地区民营企业,上述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是互联网促进民营企业出口升级的重要影响机制。此外,互联网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出口升级的持续。研究结论有助于为民营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出口升级提供依据,为国家引导民营企业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要素市场扭曲是影响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对企业选择更多出口还是选择更高的出口数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两种成本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工业部门2001~2007年的企业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实质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的出口选择和出口数量具有相反的影响作用,刺激了更多的企业选择出口,但是抑制了出口企业出口数量的提升;分所有制视角的检验发现,上述影响对于非国有企业更加明显;在采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以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3.
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推动了制造业价值链的形成并创造了服务业价值链,服务要素尤其是国内服务要素贡献率的提高代表了贸易收益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文章基于TiVA数据库构建了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贡献率的测算方法,核算并比较了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的贡献率后得出结论:服务要素整体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但受到服务业开放、服务要素跨境流动和国内服务要素供给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服务要素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度整体不高,并且存在一定的行业差异;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要素的累积和培育是中国提高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贡献率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丽丽  李强 《南方经济》2015,33(5):82-96
文章旨在分析知识产权保护能否成为我国制造业出口新的比较优势,利用我国1992-2012年对140个国家或地区的24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数据实证检验了三个理论命题。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存在门槛,当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跨过“知识产权保护门槛”后,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才能有利于形成新的出口比较优势;从R&D投入强度、专属性投资强度以及关键要素投入强度三个方面,把我国24个制造业行业分为高行业特征和低行业特征分别进行估计后得到不同结论,低R&D投入强度和低关键要素投入强度制造业行业中,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协同作用显著的有利于我国对贸易伙伴出口的增长,相反则不利于我国对贸易伙伴出口的增长。从我国出口方向来看,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特征的协同作用,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高于我国的地区来说,不能够显著提升出口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高端装备制造品出口复杂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从出口复杂度现状来看,当前发达经济体高端装备制造品出口复杂度较高,新兴经济体与其存在差距;不同行业的竞争态势存在差别,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差距最大,其他行业差距较小。出口复杂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发达经济体高端装备制造品出口复杂度主要受人均资本、贸易开放度和政府治理效力的正向推动,而新兴经济体受自然资源租金、科技研发和贸易开放度变量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行业间的差别使得相关影响因素的差异作用更明显。中国及主要新兴经济体应借鉴发达经济体的先进经验,从重点产业发展、基础要素投入、科研投入与人力资本协调、开放合作关系巩固等方面着手,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廖利兵  曹标 《世界经济研究》2013,(3):66-72,86,89
与以往单独研究投资或贸易不同,本文在跨国投资理论基础上融入了国际贸易,用以研究多国(地区)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通过梳理一般产业均衡模型分析企业选择出口还是水平型FDI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工厂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对样本国家(地区)制造业企业以出口还是水平型FDI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起重要作用,而关税壁垒、公司规模经济、税收对此没有显著影响;采用基尼系数和GDP衡量中国实际市场需求时发现,中国市场变化没有促使样本国家(地区)制造业企业由出口方式转向水平型FDI。  相似文献   

7.
将出口EXP作为被解释变量,将环境规制ER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分析环境规制对出口增长的影响,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产业产品产值、资本投入等在环境规制对出口发挥作用时的推动或抑制作用,以C-D函数作为构建模型的基础,利用Stata12对模型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对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有着拉动作用,原因可能是由于技术的创新使得补偿和抵消效应大于了挤压和约束效应,对外开放程度和人才的投入都推动着出口的升级,而资本投入和产品产值对出口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Upward(2013)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测度方法进行修正,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呈上升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出口国内增加值低于其他类型但提升明显。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既来自于FDI等外部因素拉动,也来自于服务投入等内部高端要素的推动。因此,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政策要进一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着力实现向内部高端要素的动力机制转换。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Upward(2013)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测度方法进行修正,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呈上升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出口国内增加值低于其他类型但提升明显。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既来自于FDI等外部因素拉动,也来自于服务投入等内部高端要素的推动。因此,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政策要进一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着力实现向内部高端要素的动力机制转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非正规金融贸易信贷的研究视角切入,构建衡量企业融资约束的应收账款相对比例指标,研究融资约束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效应。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控制样本选择偏误,本文对2004~2007年11.8万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分析表明:融资约束制约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并且这种制约作用存在显著的企业规模指向性、地区指向性、行业指向性和所有制指向性。本文的结论为我们理解融资约束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系统考察了企业财务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通过运用面板Probit模型我们发现,财务约束是导致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外资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则不受财务约束的影响。目前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高速增长是畸形且不可持续的,不仅不利于我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开展与自主品牌的构建,而且可能限制其有效利用本土市场效应来获得发展的空间,从而固化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间竞争力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在标准主导国际竞争的当今,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标准限制愈加频繁。落后的经营模式、标准约束较弱、技术质量意识淡漠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滞缓、国际组织机构助推、消费偏好的变化等分别是我国农产品出口陷入国外标准壁垒困扰的内外部原因。基于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实践,通过构建虚拟增长函数证实了日本《肯定列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此,我国尚需在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标准的推广与规范以及经营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步伐。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R&D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 on the green-sophistication of Chinese firm exports. The theoretical model predicts that firms' R&D expenditure improves the level of green sophistication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 have moderating effects on firms' the export green-sophistication. The paper constructs an index of the export green-sophistication by incorporating green coefficient in traditional export sophistication. We use the data from the China industrial firm database and confirm our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are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and export green-sophistication in basic test and robustness check.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和中国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现实,建立离散动态出口模型,发现克服出口固定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可以促进企业出口参与。进而运用2004~2008年中国七十余万家制造业企业数据,从内源融资、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3个维度衡量融资约束,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结果发现,克服出口固定成本是企业参与出口的关键,商业信贷对企业出口参与贡献最大,银行信贷次之,内源融资贡献最小。细化样本后发现,克服出口固定成本仍然是出口的关键,但是,无内源融资企业较之有内源融资企业,内资企业较之外资企业,出口融资都更多依赖商业信贷和银行信贷;国有企业出口融资更多依赖银行信贷,而民营企业更多依赖商业信贷。变化融资约束衡量方法后,结果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5.
China’s move towards a new normal has been motivated by domestic factors and accelerated by the decline in export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decline, combined with the knock-on effects of China’s growth adjustments, is disrupting the favour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at made developing countries’ export-l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viable.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a rebalancing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growth strategies towards a greater weight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and discusses three challenges – market size, domestic purchasing power and balance-of-payments constraints. Concentrating on the latter, it analyses changes in sectoral compositions of consumer demand and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Results point to the risk that a shift in growth strategy causes an import surge. The paper’s findings indicate the scope and speed of required product innovation that would prevent a rebalancing of growth strategies towards a greater role of consumption from running into balance-of-payments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16.
The learning-by-exporting effect can vary by mode of export (direct or indirect via intermediaries), which rais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ow firms expor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 one form of informal institution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China, on the choice of export mode by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By using firm-level survey data and addressing endogeneity, we find that having political connect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direct exporting, while it has no effect on indirect exporting through trade intermediaries. We further tes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behind these find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rporate political connections can help alleviate financial constraints by promoting the (external) access to bank credits and by reducing the (internal) extra-tax burdens, which are disproportionately important for direct exporting relative to indirect exporting. In addition, we find limited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importance of contract enforcement and managerial efficiency as channels though which political connections affect the choice of export mode.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国机电产品HS-6位出口数据及Hummels和Klenow(2005)的二元分解方法客观分析了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二元边际,认为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主要是来自集约边际的贡献。进一步将集约边际分解发现,出口增长实质来源于数量扩张,价格的贡献微弱,说明机电产品"以量取胜"的模式尚未根本改变。另外,以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二元边际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各因素对二元边际的作用方向基本一致,但对两种边际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不同的,这表明政策的制定也应当有不同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8.
刘慧 《科技和产业》2022,22(4):144-149
近年来,中美关系收紧,美对华科技领域的遏制行为愈演愈烈。美国不仅对华高技术出口采取一系列的管制措施,还对自中国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做加征关税的限制。基于此,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特征做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结构比较单一。在主要伙伴国进出口贸易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对影响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因素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国家创新力和对外开放度的提升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有助于改变中国在外贸上大而不强的现状,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1997-2008年中国对25个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等293个面板数据样本建立了贸易引力模型,并通过对比筛选出了两国GDP等9个影响中国出口流量国别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不同因素不同程度、不同方向地影响着中国出口流量的国别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