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化,品种和期限趋于多样化,认购主体也由企业单位为主转向以个人和金融机构为主。最为突出的是,近年来国债发挥着货币工具、信用工具及调控工具等多重功能,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而国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运用国债调控经济运行的净效果,关系到利率的稳定、金融秩序的维护和金融风险的降低,所以适度的国债规模对经济发展起着  相似文献   

2.
宾建成 《经济师》2003,(2):112-113
国债投资基金是以国债市场作为主要投资领域的基金 ,建立国债投资基金对于培养国债机构投资者、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国债发行市场和高流动的国债二级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债投资基金的推出 ,需要在基金类型、基金的组织形式、基金的投资范围、基金的制度规定等方面作出科学、严密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发行1550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文章通过具体数据分析特别国债发行的背景、影响讨论特别国债发行的意义,并探索特别国债法制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英、美储蓄国债发行对我国储蓄国债的借鉴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蓄国债是我国国债发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行以来,不断改革创新,深受投资者的喜爱,但仍有众多有待完善之处.英、美国储蓄国债历经近百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储蓄国债体系,对我国储蓄国债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英、美储蓄国债发行体系和我国储蓄国债发行方式的简单介绍,对我国储蓄国债改革,在销售渠道、发行方式、品种设计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我国国债发行价格剧烈动荡这一表层现象,从基础理论层面研究国债价格形成的一般机制,分析国债发行价格形成的特殊性.从投资者数量、投资者实力、投资者预期偏好三个角度,论证我国宏观金融环境下投资者结构对国债发行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地区国债发行量较少,农民很难购买到国债,与农民购买能力、购买意愿不相匹配.本文分析了农村国债发行的现状,剖析农村国债发行在发行宣传、销售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农村国债发行工作、改进国债品种、提高国债销售状况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国债风险划分为宏观经济风险和信用风险两个方面,并在对这两种国债风险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认为发行国债不能仅仅考虑国债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还应当考虑国债发行带来的宏观负效应以及政府的承债能力.只有国债的规模处于适度的区间,才可能将国债信用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同时,实现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论国债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子荣  王琳 《经济学家》2001,(1):108-114
虽然我国的国债规模尚未超过国际警戒线,但其中隐含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本文联系国债本质、国债发行原因、国债运行,对我国当前的国债风险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防范和控制国债风险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债发行的技术问题探讨詹亮宇国债发行顺利与否,对我国财政、金融等领域有较大的影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市场机制的发育,对国债发行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国债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近两年来国债发行处于困境。1992年国库券未能按预定...  相似文献   

10.
薄文英  杨坤 《经济师》1996,(11):52-52,57
对国债市场的思考簿文英,杨堃,张宇国债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国库券又称"金边债券"是国家为解决财政赤字,调节国库收支差额向社会筹措资金发行的债券。国债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萧条、繁荣三个阶段。1981年国家开始发行国债,最初的几年,由于发行期限长、到...  相似文献   

11.
靳俐 《财经科学》2003,(2):79-82
随着我国国债规模的不断增加,控制国债成本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基于国债结构管理的视角,针对我国国债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收益率、流动性溢价和风险溢价等三个方面,对如何选择不同品种的债券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国伟 《金融评论》2012,(5):78-89,125
本文研究中国公共债务期限结构管理如何实现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债务融资效率性与稳定性的统一。我们的理论模型证明,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一些具有准政府性质的国有经济部门的短期债务融资在未来发生流动性冲击时会导致资产降价销售和负的社会外部性。基于资产组合理论和比较优势原理,我们提出中央和地方债务融资的利率互换方式以及债务期限结构优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并且对地方政府不同融资模式的经济效应和治理效应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实证考察了如何使我国的公共债务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大化问题,并研究了政府债务对私人与公共资本投资的影响。由此建议我国的债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使得公共债务规模在长期中收敛并稳定在最优债务水平上,且在此规模下的公共债务与其他重要宏观变量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从而实现公共债务对经济增长在长期中最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债规模的微观解释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偿债率、债务依存度和债务率等不能对国债规模做出科学解释,全球公共经济学界开始运用现代数学工具,将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对国债规模的微观解释.家庭账户的国债自然负债空间,是国家负债规模的重要微观基础,家庭账户下代际模型的研究模式,是在微观层面解释国债规模测量的主流路径;可能存在的后续研究空间将重点集中在家庭负担和收益预期对国家负债规模的影响,同时不同家庭或家庭成员间不同的预期和行为倾向研究,也将是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Economics -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where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undiscounted debt/GDP time-series for a country can be directly assessed in terms of components of...  相似文献   

16.
We analyse the effects of public debt in a basic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productive public spending. We demonstrate that a discretionary policy in general violates the intertemporal government budget constraint along a balanced growth path. A balanced government budget gives a unique saddle point stable growth path. With a rule‐based policy, two saddle point stable balanced growth paths can occur, depending on the intertemporal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of consumption and on the primary surplus policy. Higher debt goes along with smaller long‐run growth and we derive a condition such that a deficit‐financed increase in public spending raises the growth rate.  相似文献   

17.
国债负担的极限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增正 《财经科学》2003,(4):109-112
本首先介绍并分析了我国最近几年财政收支,国债负担等概况。其次,使用数学方法计算了我国公共债务占GDP比例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极限,并对照美国最近几十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结论是我国债务占GDP的比例并不高,本第三部分讨论了债务负担,利息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通货膨胀,挤出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债的利率效应是衡量政府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OLS方法和Granger-Causality检验,对我国中长期国债的利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长期国债对市场利率具有微妙的正面效应,长期国债利率效应相对显著;我国国债对市场利率的托宾效应并不显著,政府投资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研究政府债务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关系的理论研究以及避免政策失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公共债务将如何作用于实体经济的问题值得关注与思考。文章简要描述了国内外公共债务的实践历程及现状,并在对早期西方公共债务理论以及近期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关于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表明,公共债务分别通过三个层面实现对实体经济的传导:基于宏观层面,通过影响生产要素投入,实现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产出的传导;基于微观层面,通过刺激消费与投资,实现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总需求的传导;基于金融层面,通过调整流动性和利率,实现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运行的传导。因此,应当合理调控公共债务规模,提高公共债务的投资效率,有效地发挥公共债务对实体经济长期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