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立足于我国1979年以来的制度变迁以强制性变迁为主的特征,分析了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路径下FDI影响中国制度变迁的约束条件,构建了其理论模型,并解释了我国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外资政策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
郑月明  曾丹 《经济问题》2004,(12):23-25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不断涌入我国,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外资并没有均衡地进入到我国各地区。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外资的区域分布差异异常悬殊。FDI在地理空间上的这种非均衡分布及其变动趋势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持续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流通业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吸纳就业.而持续的外资进入对我国流通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并对其行业内就业产生了十分复杂的影响.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流通业外资进入对行业内就业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并对其总体影响进行了验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流通业FDI对行业内就业具有类"漏斗形"的非线性的影响:当流通业FDI小于270.16亿时,流通业FDI对行业内就业有着挤出效应;当流通业FDI处于270.16亿至5182.28亿时,流通业FDI对行业内就业不存在显著影响;当流通业FDI水平高于5182.28亿时,流通业FDI对行业内就业有着正向拉动作用.通过对流通业外资进入影响就业的机制进行检验,文章进一步指出,流通业外资进入主要通过商业集聚效应、市场竞争效应、劳动力再分配效应以及流通渠道再造效应对就业产生影响,且流通业外资进入产生的就业效应主要是通过对内资批发业的影响而产生的.文章提出,流通业外资进入存在的"就业陷阱"值得警惕——在相当长时间内,流通业外资进入对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行业内就业会产生负向挤出效应.这一研究结论对于不同地区,尤其是三、四线市场吸纳外资的态度和政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外资GDP效果与适度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在创建外商直接投资(FDI)GDP效果指数模型和引用当前两种主要的外资适度规模决定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对我国FDI的GDP效果与外资适度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我国FDI利用效果与外资偏离适度规模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的结论。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可以通过调控我国外资至适度规模来提高FDI的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外资准入模式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利用分段检验的方法从总量层面检验了我国FDI在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上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从FDI结构层面检验并比较了三种外资准入模式下(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外商独资)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结果显示:不同的外资准入模式下,FDI的技术溢出效率存在差异,其中中外合资最大,其次是外商独资,最后是中外合作.我国当前外商“独资化”趋势不利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外资政策应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6.
企业创新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整体创新进程的重要因素。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本文从融资约束的角度研究了FDI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融资约束是制约我国私人企业研发投资的重要因素,但它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却不明显;FDI通过"直接注资"和"信贷引导"两种方式有效缓解了外资背景企业的融资约束,但"信贷引导"只适用于具有外资背景的私人企业,它对具有外资背景的国有企业影响有限;FDI能够改善行业融资约束问题,却不能缓解行业内私人企业研发资金的不足,进入该行业的信贷资金仍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而没有外资背景的私人企业仍无法得到金融支持,FDI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过程中不具有企业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李彬 《经济师》2009,(1):21-23
制度变迁的实际发生不仅取决于引起变迁需求的外部利润。而且还受制于影响变迁供给的诸因素。我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适应了企业初创时期的组织需求。但这种产权制度安排却无法实现现代产权制度安排的外部利润。将逐渐成为企业持续发展,乃至生存的严重障碍。产权制度变迁成为必然。产权制度变迁的需求诱致、制约因素以及变迁的路径是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变迁演进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奇伟 《经济学》2009,(2):891-924
本文选取桂琦寒等(2006)的相对价格法测算了消费品市场、资本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分割指数,并考察了市场分割程度对我国FDI溢出效应的长短期效应。经验分析发现:随着我国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为正的资本效应和溢出效应。其中,溢出效应又可分解为负的技术溢出效应和正的制度变迁效应。负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于市场分割程度降低所引致的外资技术扩散效应尚不足以抵消掉跨国公司的市场窃取效应,而正的制度变迁效应意味着外资流入降低了市场分割程度,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还发现,长期内的FDI资本效应和溢出效应都要弱于外资流入初期所产生的相应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桂琦寒等(2006)的相对价格法测算了消费品市场、资本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分割指数,并考察了市场分割程度对我国FDI溢出效应的长短期效应。经验分析发现:随着我国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为正的资本效应和溢出效应。其中,溢出效应又可分解为负的技术溢出效应和正的制度变迁效应。负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于市场分割程度降低所引致的外资技术扩散效应尚不足以抵消掉跨国公司的市场窃取效应,而正的制度变迁效应意味着外资流入降低了市场分割程度,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还发现,长期内的FDI资本效应和溢出效应都要弱于外资流入初期所产生的相应效果。  相似文献   

10.
FDI与房价     
本文在存量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外资参与的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模型,考察了外资对房价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需求环节外资流入将导致房价上涨,开发环节外资流入将导致房价下降。本文使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1996-2010年的房地产市场和FDI数据,发现开发环节外资(FDI)对中国大中城市房价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另一方面,FDI与房价的影响是非对称的,FDI对房价的影响大于房价对FDI的影响。因此,为抑制高房价,在对需求环节外资(“热钱”)严格限制下,应鼓励外资进入房地产开发。此外,收入是影响房价的最主要因素;城市化越快,房价越容易上涨。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制度变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雷  韦海鸣 《财经科学》2003,(5):107-110
本对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简称FDI)和制度变迁的分析表明,二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FDI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区域制度变迁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区域制度变迁的非均衡发展则进一步加深了FDI区位分布上的非均衡。我国中西部地区应通过积极的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环境,进而以FDI的流入推动制度变迁,实现制度变迁和FDI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和我国区域制度变迁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吸收的FDI的数额不断增加,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果显著,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技术的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调整效应、外资进入企业带来的竞争效应等,FDI能直接或间接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但也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我国应引导外资投资的方向,提高其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正确处理好内资与外资的关系,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危机对中国FDI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愈演愈烈的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全球FDI产生了重大影响。自2008年10月以来,中国FDI已连续五个月同比下降,但经济危机也为中国提高外资质量、调整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带来了契机。本文在分析经济危机对中国FDI增长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在当前形势下,要进一步推进FDI法律法规科学化、FDI区域分布合理化、FDI产业结构高级化,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保持并增强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愈演愈烈的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全球FDI产生了重大影响。自2008年10月以来,中国FDI已连续五个月同比下降,但经济危机也为中国提高外资质量、调整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带来了契机。本文在分析经济危机对中国FDI增长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在当前形势下,要进一步推进FDI法律法规科学化、FDI区域分布合理化、FDI产业结构高级化,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保持并增强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郑云 《经济论坛》2005,(11):39-4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巨额的外资,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FDI)。从1993年起,我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最大的FDI流人国,而且发展势头不断加强。虽然我国吸引FDI取得了重大成效,但FDI在我国地域分布极度不均衡,表现出明显的地理上的集聚。大量FDI流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及环渤海湾地区,而流向西部10省、直辖市、自治区的FDI却很少。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FDI的流向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与汇率波动对FDI总量、成本导向型与市场导向型的外资规模的影响,构建了简洁的理论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人民币升值抑制成本导向型的外资流入但促进市场导向型的外资流入、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两种类型的外资都具有抑制作用的假说.采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结合人民币汇率改革至今的月度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对总体外资规模无显著影响;人民币升值抑制成本导向型外资流入但促进市场导向型外资流入符合理论预期,且对我国外资行业结构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对FDI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乔颖 《时代经贸》2012,(4):101-101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对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国家,近年来,外资并购成为日益重要的对华FDI形式,外资并购一方面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但是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产业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产业安全问题成为近期国内官方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界定FDI带来的产业风险的含义及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影响的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进程中,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十分巨大,但是关于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却起步较晚,对于东道国政府的调控政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选用我国开放较早的地区之一--深圳市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外资占比较高,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引进外资政策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为了准确地度量FDI的污染效应,本文通过建立联立方程,在对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进行分解的基础上,分析FDI对于五个主要环境污染指标产生的影响.论文研究的结果为政府在环境监管以及引导外资产业流向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笔者采取空间计量方法,并结合各地区的制度指标,印证了FDI促进制度变迁具有空间溢出性的特点.研究表明,FDI对我国制度变迁具有促进作用,FDI对制度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对制度变迁的贡献率逐年递增且呈发散趋势,空间制度溢出效应在各省域间呈现区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FDI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协整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海军 《技术经济》2009,28(9):35-38
本文用古典主义一般均衡模型来阐述FDI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关系,然后重点通过建立FDI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的协整模型,从长期动态均衡角度探讨了FDI对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FDI有利推动了我国就业的"非农化",推动了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长足发展,但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