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增长相互影响,而贸易是重要传导途径之一。本文选取了1989—2010年间的一系列中美贸易指标和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了在联立方程的系统性视角下贸易差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动关系,上述方法突破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局限性。方程的估计结果表明,中美贸易差额与美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而中美贸易差额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非对称的联动性效应。系统中的这种关系进一步形成了贸易余额与经济增长的增速差异,并使两国对待贸易差额的态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中美两国贸易效率和潜力以及贸易非效率的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提高中美两国贸易效率以及挖掘两国贸易潜力。为此选取了2007~2015年中国与16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时变衰减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5年中美两国进出口贸易效率在0.7~0.85之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效率在0.9以上,都高于0.5~0.7的平均贸易效率,这说明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效率较高,因此两国贸易潜力也相对较小;同时,由模型回归结果可知物流绩效指数、贸易自由度和投资自由度可以降低两国之间的贸易非效率,政府效能指数和政体水平差异会加剧两国之间的贸易非效率;2007~2015年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增长潜力大于出口,这表明缓解中美两国贸易失衡问题还是很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3.
韩国是中、美两国农产品重要出口市场。本文基于2000-2011年中美两国对韩国农产品贸易的有关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解两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因素。结果显示:规模效应始终是中美两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规模效应较美国更加突出;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导致竞争效应贡献度不断降低,严重制约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而美国农产品竞争优势的提高促进了对韩国出口增长。美韩FTA协定中韩国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然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构成威胁。最后,提出了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这在中美贸易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两国的贸易额在不断增长,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逐渐显现,对两国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统计方法、人民币汇率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都会对中美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闻简报     
中国已成澳国最大贸易伙伴5月6日,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发布消息称,中国已成为澳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数据显示,2007年澳中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比2006年增长15%,达580亿澳元。澳对华  相似文献   

6.
中美贸易摩擦一直不断,2003年至2005年岁末,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一系列贸易摩擦给中美贸易关系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贸易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中美两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期.本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次根源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依存度对两国经济的贡献程度,并运用贸易乘数比较了双边贸易对两国经济的贡献度;从(直接)投资依存度的角度分析了中美相互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程度,并运用投资收益率比较了相互投资对相关国家经济的贡献度;综合贸易所得和投资所得,估算了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经济的贡献度;最后,就如何深化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失衡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而中美贸易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和组成部分.从中美两国贸易失衡的角度出发,对中美两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进出口弹性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说明汇率手段应该成为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有效手段.但实际情况是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中美贸易失衡却进一步加剧,说明人民币升值作用有限.解决贸易失衡应该更多关注本国经济基本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美间贸易收支的实证分析发现,造成中美间贸易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两国消费者行为及其决策时约束条件的不同,并且这种不平衡是不可持续的;短期内,中国国民收入的增加促使不平衡加剧,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变两国消费者的行为,因此升值不能解决不平衡问题。出路之一在于改变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中美贸易的问题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其中制成品贸易结构又是两国贸易中最基本的问题。本文采用2000~2009年的最新数据,运用劳伦斯指数、产品相似度指数等分析中美该时期贸易结构变动幅度及商品构成,分析双方贸易商品结构的状况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得出现实的、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并扩展国际上通用的贸易引力模型,加入两国人均GDP、贸易政策因素两个变量对2001-2007年间中国与东盟、日、韩12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两国GDP值、空间距离、他国人均GDP值、制度安排是影响我国在"10+3"区域中进出口双边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得出:如果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更多的由它们的GDP总量决定,说明两国的贸易尚处于初级阶段,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是两国的主要贸易产品;中国的人均GDP对于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影响不大,统计上不显著,而其他国家人均GDP水平的影响较大,统计量较显著,东盟10国和日本、韩国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明显;ASEAN组织成员国相比APEC组织成员国更有利于发展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12.
美中贸易的巨额逆差一直是中美贸易的核心问题,也是导致两国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估被认为是美中贸易产生逆差的主要原因,美国就汇率问题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以缓解美中贸易逆差。本文以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实际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来分析影响中美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3.
中美贸易不平衡所引发的问题成为目前中美关系的焦点,而中美之间的巨大贸易差额只是一个表层现象,是由中美两国国情和两国不同发展模式所决定的必然过程,其本身包含了很多内容。通过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对产业内贸易对中美贸易不平衡性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机制设计理论和Ricardian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中美技术比较优势协调机制和磋商与谈话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解释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的几种原因——人民币定值过低、中国市场不够开放、产业转移、中美两国经济内部发展失衡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作了简短的评述,分析了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的真正原因,认为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我国贸易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政策仍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韩贸易迅速发展。但是,随着两国贸易总额的不断增加,中国对韩的贸易逆差也同步扩大,本文在分析了形成贸易逆差的原因后,提出了解决贸易逆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服务贸易发展总量、服务贸易行业结构、竞争力指数三个角度对中美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进行 了比较分析,两国服务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美国在高附加值知识繁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而中国在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拥有相对优势.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针对回归结果提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瑜 《全国商情》2009,(13):107-108
近些年来,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越来越稳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目共睹.中国的总体经济增长对出口的变化敏感,出口占到中国GDP的近40%.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市场,中美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两国经济规模都比较大,互补性强.美国一直是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之一,中关建交29年来,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021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畜牧业生产和贸易现状,梳理了美国畜牧业国内支持政策,分析了美国畜牧业国内支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和可借鉴之处。中美猪肉贸易兼具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基础,有很大发展潜力。中美畜产品贸易中,中国应坚持进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加大国内支持并举,保障国内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柑橘产业迅猛发展,目前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位居世界第1位和第3位。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关两国柑橘的进出口贸易状况,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关两国柑橘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结合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剖析了中美两国柑橘国际竞争力差距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提升我国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84年—2004年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中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检验发现中国经济和中国对日本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协整关系,中国经济增长和中日贸易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中日两国贸易的开展,而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