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静、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及比较 在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过程中,比较优势原则一直成为不同阶段国际贸易理论的精髓,并在国际贸易活动不断的发展中被赋予新的特征.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当数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它们共同构成了以比较利益学说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都认为各国的比较优势(或生产率优势,或假定生产率相同前提下的自然禀赋优势)是构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各国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来生产和输出那些劳动生产率上占有优势,或密集使用相对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  相似文献   

2.
新要素禀赋论——信息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例如要素禀赋论,总是觉得其论证是有缺陷的。一旦将实物产品替换成信息产品,一旦在生产要素禀赋中加入信息能力,所有的国际贸易理论就要改写! 构成国际贸易中“新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以下事实: 经济发展(增长)过程存在“剩余产品增长规律”。不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国家都存在这样的情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全部的生产能力用于维持基本生存的部分越来越少;社会总产品中可以……  相似文献   

3.
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降低投资壁垒的政策可以促使外国投资.因为外国投资者更愿意把投资从限制比较多的地区转移刭相对较自由的经济环境中.如果依据传统赫克歇尔-俄林(Heckscher-Ohlin)贸易模式.随着国际同生产要素流动的愈加自由化.其取代商品贸易的程度越大,即意味着国际贸易的愈发萎缩。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有关贸易结构的理论 (一)传统理论.亚当·斯密以地域分工理论作为其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创立了绝对成本说.认为一国应当进口别国生产成本比本国生产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而出口本国比别国生产成本绝对低的商品,以促进分工,促进交换,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大卫·李嘉图则在绝对成本说的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相对成本说.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若两国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且同样能使贸易双方获利.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则吸收了斯密和李嘉图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要素禀赋论.认为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不同,各国在生产那些密集使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因此,各国应出口利用本国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而进口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  相似文献   

5.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不是单纯某一种理论研究的结果,它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理论上的一致性:要素所有权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依据,市场经济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要求,而“三个有利于”标准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出发,将竞争力定义为一种比较优势,这是最早的、也是最经典的定义。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以及邓宁的内部化优势理论,一国或一个企业之所以比其他国家或企业具有竞争优势,主要是因为其在生产率、生产要素或所有权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把过去有关文献中“保护合法收入”的规定具体化和明确化了。这一理论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认识的发展。1.分配制度要与时代相适应纵观古今中外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收入分配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与当时特定的生产方式相一致并反映统治阶级利益要求。当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时,分配方式必然发生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要素分配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建立,必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按劳分配论。关于这一点,也正如马克思所说:“…  相似文献   

8.
自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以来,经过几年的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逐步创造出了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收益分配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伟 《改革与战略》2002,(7):48-51,41
一、"要素禀赋论"的相关论述 1."要素禀赋论"论述. 俄林在其论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论>中指出:两个地区间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于各自的需求和生产因素的供给,特别是生产因素的相对稀少性.因此,两地区生产因素的相对价格便成为它们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区际贸易使两地生产因素价格趋于均等化,因而两地商品的移动可理解为生产因素的转移,也就是生产因素的移动代替商品的移动.这在国际贸易中不过是此种区际贸易理论的扩展和运用,只是这种移动可能受到较多的阻碍.  相似文献   

10.
谢慧 《改革与理论》2003,(12):68-70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和分配原则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对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基本内涵生产和劳务过程中投入的比例与贡献大小,给予要素所有者相应的报酬。对企事业单位来讲,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五种基本要素:劳动、资本、技术、信息和管理等,每一种基本要素又可细分为多种子要素。生产要…  相似文献   

11.
<正>长久以来,为自由贸易学说提供理论依据的就是比较优势学说。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重要理论基石。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之间应按照“两优取  相似文献   

12.
生产要素的重新确认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新思路-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来分析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中给出以下五个新命题并加以论证和分析:(1)“生产七要素论”,重点论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资本和网络也是两种相对独立的生产要素;(2)“实体要素”、“邪气要素”、“资本要素”等范畴;(3)要素资本结构的优化是调整国有经济结构的前提和载体;(4)“财务资本结构”范畴,优化要素资本结构关键在于优化财务资本结构;(5)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与三次产业生产要素的重新排序和配置。  相似文献   

13.
比较利益理论曾在国际经济学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按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以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 ,一国应发展其在生产成本方面具有现实比较优势的产业 ,并据此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按照此种理论 ,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要素丰裕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稀缺 ,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各国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加入国际分工 ,所形成的贸易格局为 :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而发展中国家则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理论在上世纪50年代初 ,遭到了里昂惕夫的…  相似文献   

14.
一、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分工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也是解释当前国际贸易的主导理论,它的发展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都应分工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以此参与国际贸易;大卫·李嘉图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 "两利相对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理论,使每个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成为可能;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则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该理论认为一国应根据本国要素的丰裕度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格局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并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则主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15.
按照“城市区位论”、“城市极核理论”和城市“聚集经济”理论,一国的中心城市在对外贸易中具有中小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辐射效应、聚集效应。然而由于受传统的地缘贸易格局和偏重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选择的影响,上海对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一直滞后,与作为中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很不匹配。目前上海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上海应该利用对俄贸易中的一系列效应,充分凸现上海的比较优势,在避免“中国内耗”的前提下,率先打破中俄经贸合作中过去客观上形成的以中国北方地区为重点,以黑龙江为依托的地缘贸易格局,以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为纽带,牵头构建南北兼顾、东西联动、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对俄经贸合作格局。上海应该以新的利益观念、新的经营机制和新的战略定位开拓俄罗斯市场,通过“大出大进”的良性循环来抢占扩张中俄经贸合作的制高点。上海的对俄经贸合作必须建立在高起点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使对俄贸易的运作机制、协调机制、保障和保证机制、产品结构、组织体系有利于使21世纪的中俄经贸合作实现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6.
贸易影响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建立在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H-O Theory)基础上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SS Theorem)通过直接将产品价格和要素收益联系起来,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阐述。然而,大量的经验研究并没有为SS定理的预测提供相应的支持。本文通过对研究国际贸易和工资差距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了SS定理的局限性,并对SS定理的预测与经验研究的不符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以Krugman(1979,1980)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主要分析了规模经济产品的贸易,Krugman(1981)、Helpman和Krugman(1985)建立了融入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本文试图建立融入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为此,我们以DS模型为基础建立扩展的模型来分析国际贸易。这一扩展的模型既能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也能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并且,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外贸战略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
从新贸易理论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贸易理论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主张左孝顺一、两种贸易与投资的相关模型曼德尔(R.A.Mundell)在其一篇论文中阐述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替代关系,提出了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曼德尔根据赫克歇尔—俄林—萨廖尔森(H—O—S)定理,指出在自...  相似文献   

19.
一、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比转优势理论是国际自由贸易理论的主流和基础。大卫·李嘉图指出,各国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有助于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社会财富。20世纪初形成的要素禀赋论认为,一国有比较优势因而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要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这样,该理论将国际贸易的成因进一步建立在外在性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的基础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提出了…  相似文献   

20.
一 在众多的国际贸易理论中,较有影响的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学说"。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