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有研究对土地调整和农地使用权流转之间的关系并未形成统一定论,本文利用来自中国6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Probit和Tobit计量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土地调整显著促进了农地使用权流转:一方面在非农就业机会存在的条件下,土地调整导致农户对地权不稳定的预期加强,促使有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户更积极地转出农地,增加了农地供给;另一方面拥有较多农业固定资产的农户即使面对地权不稳定的威胁也不愿意降低土地需求,因而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合力表现出土地调整对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显著正效应。这一研究结论为我国的农村土地政策制定以及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发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严海玲 《时代金融》2014,(14):290-291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农地流转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为农地规模化经营提供更加良好的支持,促进农村整体的发展。然而在农地流转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为此必须要明确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3.
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可分为农地所有权制度问题和农地使用权制度问题,农地所有权问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土地所有权问题客体界线不清,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地所有权权能残缺;农地集体土地概括国有化中的制度缺陷。农地使用权存在的问题有: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频繁调整;土地使用权不能商品化。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所有制创新和使用权创新,所有权创新应当实行三元农地所有权结构的制度。使用权创新应当实现农地使用权由债权向物权的转化,把农地使用权尤其是剩余控制权(决策权)无限期交给农民,视土地使用权为商品,建立健全规范的农地使用权市场。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普遍认为土地合并和农地使用权流转能够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但缺乏经验验证。本文通过来自中国6省113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检验农地使用权流转对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发现农户租入农地能够显著增加农地块均面积,而农户租出农地能够显著降低S指数;虽然农户租入农地增加了地块数量,但租入的地块普遍离家较近,有利于农地集中,从而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推动农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基础上引导农户进行土地合并整理,从而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促使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5.
论农村土地流转与金融服务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市场配置效率和制度变迁的需求引致理论,分析农地产权流转、农地制度变迁与农地市场演变路径等问题,指出现阶段农地流转的制度重构是政府主导下内生的供给型制度创新。针对现阶段各种推动农地流转的金融服务创新,借助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考证方法,对农地金融创新对农地流转的绩效进行数量评价,并从推动农地金融产品创新、在农地流转中引入信托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促进农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农地金融制度建设从1988年贵州湄潭县的农地金融制度试验开始,发展到目前遍地开花的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本文挑选浙江嘉兴的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和丽水的林权抵押贷款作为案例,将它与贵州湄潭农地金融制度的试验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农贷市场的不对称信息视角,集中讨论了农户与贷款者的信贷行为关系.通过分析他们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两类性质后,从信号博弈角度分析了农地使用权抵押对降低农贷风险的信号发送过程,并给出了基于贷款者的农地抵押金融合约模型.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农地使用权抵押金融既可以提高农贷资金的安全性,又蕴涵着农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现行农村住宅流转法律与政策存在着农村住房所有权可转让性与宅基地使用权不可转让性、农村住宅物权与公权的矛盾。农村住宅流转法律制度缺失严重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实行农村住宅立法理念转变,制定农地分区法和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是化解农村住宅流转法律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地流转改革,无疑是中央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创举。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分散到户的土地集中起来连片开发,实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将极大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深入调查福建省龙岩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以及财政金融支农效应,全面分析当前实施农地流转所取得的成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进一步活跃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秦昆 《金卡工程》2008,12(8):9-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物权法>中有关农村宅基地管理中有关限制流转的规定,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问题.本文拟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确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建立以土地抵押为特征的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对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农地资源,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了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由农业发展银行“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部”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办理处”组成的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组织体系及运作设想。  相似文献   

12.
由于现行土地制度允许地方政府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村用地,然后出让其使用权,将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等。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农地征用中,其利益时有得不到保护。因此,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建立科学合理的农地征用制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制度创新的关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是土地制度创新,农民有了自主的经营权,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增长,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产权的残缺不利于农地市场化经营,不能形成规模经济,阻碍了广大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进一步的农地制度创新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农地流转有序进行,农地流转收益科学合理分配很有必要,中介组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能忽视。论文从中介尽职视角出发,对农地流转中的土地收益分配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了土地收益分配的两种模型,并对模型中农地转让方、中介组织和农地受让方的三方均衡解进行了分析。最后,为更加高效地进行农地流转,针对农地流转博弈三方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同时强调政府应该在农地流转中发挥好组织、监督及服务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农地制度和土地流转政策的基本解读,分析了建立农地金融制度的必要性,并在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农地金融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确立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因此对农地流转制度进行创新,成为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和探讨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地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必经之路.农民作为农地流转的主体,对农地流转的实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各地农地流转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及土地资源禀赋制约.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地区220户农民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内蒙古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内蒙古地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因素,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增加农民收益、培育农地流转市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地健康流转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等不动产抵押质押贷款一向是最重要的银行贷款品种。我国农村虽有绝大多数的土地,但由于现有法律政策等主观客观原因,"三农"融资十分困难。笔者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核心问题——土地使用权流转为切入点,选择孝感辖内县域农地流转及其贷款融资的典型案例作抽样调查,以寻找解决各地农村土地流转及其贷款融资难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有效途径。实践中,我国难以在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价值目标。"三权分置"制度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选择,其实质是将承包权身份化,将经营权物权化。完善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分离制度需要从立法、配套措施等层面进行制度设计,以促进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重构,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是现时代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标,深入分析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情境差异以及农民视角的流转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河南、湖南两省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所在区域特征将影响其流转意愿及利益考虑,不同情境下的农民利益诉求是科学制定农地改革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构成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维度.农民角度的流转绩效评价应同时考虑流入与流出双方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