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农地流转在扩大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农地流转中政府过渡干预、中介组织匮乏、农地流转价格低、利益分配不均、以及公平与效率关系处理失衡等原因,导致了农民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生存发展权益和社会权益受到损害.为此,要完善农地流转程序,明确产权,培育农民的维权组织、发展土地市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促进农地流转中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2.
在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农地法律制度的完善应当从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推动我国农地保护的法制建设两个方面着手.在法制改革的过程中,农民土地利益和程序利益的分配、政府行政手段的运用,应是社会关注的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农地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必经之路.农民作为农地流转的主体,对农地流转的实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各地农地流转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及土地资源禀赋制约.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地区220户农民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内蒙古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内蒙古地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因素,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增加农民收益、培育农地流转市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地健康流转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土地发展权视角研究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显示,现行的农地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面对土地流转,利益体突破现行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但也不难看出,政府是主要的创新实体,农民的创新能力有限,难以成为最强的创新者.在缺失土地发展权的条件下,农民仍然是城市化进程中主要的利益受损者,这个群体利益的保障最终要靠持有土地发展权,平等参与土地流转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的市场化改革是必然的.土地的市场化流转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加快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农地流转的现状,提出政府应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地的市场化流转,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流转方式也开始呈现多元化,而农地经营权信托正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一种创新方式。农地经营权信托的主要特点在于作为专业金融机构的信托公司直接进入流转领域,通过设计并发行信托计划的方式使农地经营权成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从而使农地经营权真正成为农民可以携带的财富;同时信托机制还能够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与规模经营、保护农户利益并提高农户收入以及对农村金融发挥补充作用。但是农地经营权信托作为信托公司的一项业务领域,本身也具有一些特殊的法律与经济风险,只有多措并举,加强相关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才能够使农地经营权信托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在农地经营权流转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能否成功的两大利益主体农民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经理论界的不断论证还原而逐渐清晰,但时至今日,农地流转在京郊大地的推行依然艰难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维持生计的根本保障,是农民家庭最重要的财产。农用土地的流转,既直接影响农民移居城市的方式,也间  相似文献   

8.
陈辉 《时代金融》2015,(6):31+33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必然之举。但目前我国农村在土地流转中仍存在意识、机制、程序和利益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从农地流转的驱动因素入手进行思考,分析了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农民权益保障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支持是农村土地加快流转的助推器,农村土地流转与金融支持是互促共生的关系。主体的变异、环境的非生态性和制度利益的缺失导致我国农地流转金融支持呈现金融抑制状态,亟须进行农地流转金融支持的创新,实现金融资源的和谐供给、法治供给和多元供给,做到农地流转与农村金融支持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长健  赵峰 《时代金融》2014,(6Z):312-313
金融支持是农村土地加快流转的助推器,农村土地流转与金融支持是互促共生的关系。主体的变异、环境的非生态性和制度利益的缺失导致我国农地流转金融支持呈现金融抑制状态,亟须进行农地流转金融支持的创新,实现金融资源的和谐供给、法治供给和多元供给,做到农地流转与农村金融支持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农村土地流转在实践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体现出相似的流转机制。基于农村土地的碎片化、不可移动性等固有特性,农地流转面临着农民利益诉求不一致、交易成本高昂、土地权利供给具有"活期性"等障碍,而以农村村民委员会为主导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有效化解上述障碍,在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的市场化改革是必然的。土地的市场化流转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加快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农地流转的现状,提出政府应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地的市场化流转,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域辽阔,各级地方政府担当促进农地流转的职责。河南省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促进农地流转的财政支持政策,并在促进河南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行财政政策及其执行仍存在某些缺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地经营权的顺利流转。地方财政的主要职责在于使用财政资金鼓励和引导农地流转。财政部门要合理定位,适度支持,明确财政资金投入的合理方式和投放重点,尊重农民流转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农地金融不仅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农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地流转、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农地金融制度应遵循公平与效率兼顾、政府支持下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路径选择方面应注意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相契合,次级制度优先、诱导基础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地流转改革,无疑是中央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创举。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分散到户的土地集中起来连片开发,实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将极大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深入调查福建省龙岩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以及财政金融支农效应,全面分析当前实施农地流转所取得的成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进一步活跃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验。随着环境的改变,农地流转呈现出了全新的特点:"两分两换"、"农地直接入市"等新模式彻底改变了农民千百年来的居住形态。本文作者通过对东、中、西部典型地区农地流转的调研发现,各地实践良莠不齐,成功、失败两极分化。要正确处理改革与规范、试验与推广的关系,就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简单复制,谨慎"四替"风险、把握"四可"标准,走一条因地制宜的农地流转之路。  相似文献   

17.
张清勇 《银行家》2013,(1):78-79
21世纪初,我国台湾地区加入了WTO,银行业外临农业竞争力不足的压力,内有农民老龄化、经营规模小的难题。为提高农地流通,台湾地区2007年正式提出并推动"农地银行"政策。所谓农地银行,是买卖、租赁农地的信息和服务平台,一方面提供农地中介媒合服务,一方面提供农地利用法令、农业产销经营和项目农业融资贷款等咨询服务。作为台湾地区新农业运动的重要一环,农地银行政策被赋予了"改写台湾农业史"的期待,希望它能够促进农地流通和农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近年来大陆的农村土地流转呈现规模加大、速度加快的态势,一些地方设立了农村土地银行。深入了解台湾地区农地银行政策,对完善内地农村土地银行等农地流转服务组织,推进和规范土地流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归根结蒂就是土地问题,制度性因素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学界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现有的研究对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变迁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主要从流转制度本身出发,对农地流转的制度绩效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同时为我们书写了一部精彩的土地改革史,从"土地集体公有"到"分田包干"再到"三权分置",唯一不变的是党维护农民利益的初心。实现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土地作为农村的一项重要资源,能够有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本文通过回顾党的百年土地改革史,继承和发展党的智慧结晶,密切联系当前农地现状和困境,着眼于"三农"问题,提出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加快农地流转市场建立、农地规模化多元化经营、农地资产金融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地占有关系是农地产权关系的内在质的规定性.百年来,中国农地产权占有关系改革始终秉持农地公有制发展方向的"初心",肩负为广大农民争取更多地权占有利益的"使命",通过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奠定坚实的物质与制度双重支持基础.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存在农地主体的地权占有权能不尽充分与完善,农地占有关系与农业生产力及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问题.鉴此,应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农地所有权主体和非所有权主体的地权占有权能,发展农地公有权和使用权两个市场,着力优化社会主义农地占有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