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我国资本市场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目前我国通用的业绩评价体系大多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下、以财务报表中会计利润为核心的指标评价体系,本文建议重视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指标评价体系,以及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体系,并运用这三种评价体系对公司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企业对员工创造力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其业绩评价系统设计具有特殊性。针对创造性员工的业绩评价,既要防范员工行为失调风险、缓解代理冲突,又要避免抑制员工内在动机、降低其创造力。本文首先梳理委托—代理理论下业绩评价研究的进展,总结经典业绩评价研究的局限,指出创新型企业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瓶颈及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双重视角,从业绩指标选择、业绩评估范围与业绩评价系统使用方式三个维度,构建与员工内在动机兼容的业绩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有助于实现业绩评价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对创新型企业变革业绩评价系统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中,财务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财务性业绩指标不仅能够提供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及获取现金的能力等方面的信息,而且它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财务性业绩指标受到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关注。然而,在进行财务评价时,评价者往往是依据企业提供的各种会计报表(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其信息来源只能是企业定期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而这些会计报表是依据现行会计准则编制的,这说明财务评价的结果受到了现行会计准则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完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绪军 《企业经济》2003,(10):46-47
一、企业业绩评价的新发展20世纪的最后10年进入了信息时代,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财务目标的实现不能单靠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来达到,而应转向企业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形成。显然,单一的财务指标体系已不能满足企业对战略经营业绩评价的要求,只有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系统的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近10年来,出现了很多各具特色的、容入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有:1.德鲁克以改革为核心的观点。德鲁克认为,每一个企业组织都有一个核心能力:评价企业改革的出发点不能仅从其自身业绩出发,而应仔细评估…  相似文献   

5.
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包括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两个方面,但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的财务指标才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指杯体系的核心。 一、成长能力是企业实力的综合反映 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集中表现为该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经营成果的规模和经营成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该类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必须构建新的适用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本文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理论,结合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自身特点,构建了该类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即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划分为五个层面——财务层面、技术创新层面、顾客层面、经营过程层面、职员层面,讨论了各个层面评价指标的设置,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该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财务指标作为企业业绩考核指标的利弊分析及完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探索的重点。要增强企业活力必须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以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分析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缺点,并针对财务指标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改进业绩考核指标的建议,指出综合业绩评价方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激励企业经营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充分利用两种体系的优点,取长补短,便于对企业业绩作出更准确的评价。其中,新型财务指标模型EVA与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中的平衡计分卡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姚泓江 《价值工程》2011,30(30):112-112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和运作效率所作的综合性评价,我国业绩评价最初是以盈利能力来衡量企业业绩发展的,这是基于财务报表的一种评价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非财务指标引入企业评价,形成全面的更为合理有效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杜邦财务体系分析系统是根据公开的财务报表信息计算有关指标,从而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的。该方法被认为是公司业绩评价的传统方法。杜邦财务体系分析方法所用的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财务指标。  相似文献   

11.
闫磊 《价值工程》2014,(8):17-19
企业绩效评价是按照企业目标,依据特定的评价标准,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段经营期间内的经营业绩做出科学、正确、客观公平的综合判断。企业绩效的静态评价很难对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判断,研究动态的评价分析,从动态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动态综合评价成为新的趋势。本文采用动态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我国的机械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2年的经营绩效做了动态评价分析。在各时间点分析过程中,将多指标综合起来,进行同度量处理,确定指标在不同时间点重要性权数,综合汇总进行评价。得到更加合理、科学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2.
BP神经网络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兴明  王爱玲 《价值工程》2011,30(7):104-105
当今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已经不适用于企业的发展,为了建立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在由基本的财务指标构成的财务分析体系基础上,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绩效综合评价中,以企业历史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用训练好的BP网络评价企业当期各方面的绩效,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3.
操露  刚蕾  金莹 《物流科技》2012,(3):78-81
主要研究水路运输企业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根据水路运输的特点,建立了企业水路运输的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级模糊评价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水路运输企业绿色度评价的定量结果,企业可依据此结果指导或改进自身的物流活动。  相似文献   

14.
建筑施工企业效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奎 《价值工程》2008,27(3):130-136
针对一般竞争性状态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从出资人角度出发,通过对企业效绩问题的深入研究,探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施工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建筑施工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王三银  耿弘 《价值工程》2009,28(4):51-53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测度,建立起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群组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实现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排序,为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永明 《价值工程》2014,(1):180-181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贯穿起来,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而预算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作为提高企业和员工绩效的重要工具,顺理成章成为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大多数企业绩效考核所面临的问题和对预算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绩效考核的标准设计、绩效考核的评价者选择、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者的心理、绩效考核反馈、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等问题展开论述,对如何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王景波  刘立娟 《价值工程》2011,30(10):107-109
企业绩效评价一直是管理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企业管理的难点之一。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相对落后,对无形资产重视程度不够,亟待解决。本文应用平衡计分卡对滨湖煤矿进行绩效评价,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构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企业绩效定量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企业2007年以来的绩效进行分析,提出了五条具体改善措施,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绩效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企业的总体业绩与其现时的绩效以及管理者的功绩并不相同,分别相当于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层次。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据此进行层次性分类,以适应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潜在投资者和内部管理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模糊数学当中模糊综合评判的原理与方法达到评价判定客户关系价值的目的。文中所建立的客户关系价值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属于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其指标体系的主准则层由“客户贡献价值”、“客户认同感与忠诚度”、“企业支付的客户成本”三个指标组成,并采用Delphi法设计各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估子准则层。文章力图为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价值判定、客户分类及客户组合设计与管理等实际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制造业企业供应商选择的现状,构建了一个有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定性和定量指标分别进行了量化研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供应链环境下新型的供应商关系的特点,突出了供应商的合作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