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综合性分析。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代表数量机制的货币供应量和代表价格机制的实际利率都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正向影响;而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冲击,总产出始终表现为负向的响应。文章的最后总结全文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围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的是中央银行的政策引起经济过程中各中介变量的反应,进而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的方式和途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信贷渠道为主.本文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验证了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的信贷渠道具有地区差异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地区差异性的根源在于我国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提出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效抑制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传导效应:理论、方法与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货币政策传导理论、货币政策传导主要研究方法(VAR向量自回归)以及各国研究学者对货币金融政策研究评价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完成初步的归纳与讨论,认为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应在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向实证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的冲击,取得一定成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再次引起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文选择1996第1季度至2009第3季度相关数据,主要运用向量自回归比较分析我国货币和财政政策效应,得出主要结论有:我国财政政策的效应比货币政策的效果明显;货币政策的实施受财政政策一定的影响;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是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实践考察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描述揭示当前在中介目标选择中的发展趋势,并通过考察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终极目标的相关关系,就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主要观点是:在中介目标选择上,尽管其趋势是由数量指标转向价格指标,但根据我国目前情况,由于我国还没有实现利率、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规模还较小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坚持货币供应量指标,在监控重点上应该重点关注M。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是各国政府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用于实体经济来实现经济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后,从选用货币政策工具并付诸实施到实 相似文献
9.
10.
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东北、中部、西部逐渐减弱。文章认为,在确保统一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建立充分反映地区差异的灵活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减少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政策性冲击、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基于准备金市场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为了对相对稳定、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进行实证判断,本文建立了宏观经济变量和准备金市场变量的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通过识别假设把SVAR模型转化为包含政策变量和非政策变量新息(innovation)的关于政策变量的半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emi-SVAR)。通过准备金市场模型,界定了可观察残差项与结构扰动项之间的黑箱,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进行识别。实证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我国相对稳定、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是准备金总额,也可以说是基础货币,并不是超额准备金和货币市场利率。识别的政策冲击反映了货币政策调控事件对货币供求的冲击,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实际很吻合。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联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们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货币中介目标中的结构性扰动进行分离和识别。我们分别描述和检验了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的信贷规模中介目标和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货币供给中介目标。通过具体检验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的关联性,货币政策冲击的作用机制和货币政策效应依赖经济周期的具体阶段,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变是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贷款结构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信贷市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本文应用1997年至2008年第二季度的季度数据,基于SVAR方法,比较分析了货币政策工具利率调整和实际经济变化对不同种类银行贷款的冲击.研究结果显示:利率上调会降低消费性贷款的增速,而工商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变化受利率上调的影响不大,本文对工商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上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金融创新、基本普尔分析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彦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0):31-37
本文将金融创新因素纳入基本普尔分析之中,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1)在金融创新发展的初期,总需求冲击方差相对于货币需求冲击方差仍然较大,同时IS曲线相对LM曲线会变得更加陡峭,此时中央银行将优先选择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2)在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阶段,货币需求函数将变得极不稳定,以致于货币需求冲击远远超过总需求冲击时,无论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如何,选择利率充当中介目标将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就我国而言,现阶段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还是较优的选择;长期来看,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也会因金融创新而失效,一个可行的选择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杜朝运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4(3):48-55
信贷配给理论研究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自由竞争信贷市场运行机制,为货币政策变动影响实际经济的可能途径提供了比传统理论更为丰富的论证。信贷配给的客观存在限制了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发挥的传导作用。中国经历着从非均衡信贷配给到均衡信贷配给的过程,信贷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应采取组合的方式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更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意图,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问题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膨胀作出反应引起关注。本文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并从通货膨胀机理的角度对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更加关注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Hui Zhang 《新兴市场金融与贸易》2017,53(6):1278-1288
By testing 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the bond market and the impact of the bond market on the real macro economy using different empirical method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ond pr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China’s monetary policy. Empirical studies show that monetary policy has power over bond yield fluctuations, while the bond market has a relatively limited impact on the real macro economy. Short-term bond yields have relatively significant transmission effects on some output variables, such as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while the influence of long-term bonds is not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8.
尹继志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2):19-24,30
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中介目标是联接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的桥粱,各国中央银行对中介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随着金融条件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我国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正处在推进之中,由于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使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均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作何种选择,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各地区1985~2009年相关的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在我国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东部地区货币渠道发挥作用更加显著;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信贷渠道;中部地区则主要依赖货币渠道,信贷渠道作用极其有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区域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及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以及总部经济效应的影响。因此设立区域化政策性金融机构及省域资金流动监管机构、协调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区域化择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区域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无论是在微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领域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核心政策,实现两者的最佳配置并使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目标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