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甲午海战后,作为爱国人士和有识之士马建忠,在《拟设翻译书院议》中提出了他的翻译观,即善译理论.从善译理论的提出至今,已有一个世纪之多,但善译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却历久弥新,经久不朽.在阅读了善译理论相关文献后,本文拟从以下六个角度对关于善译理论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译者主体性问题,文本问题,多元系统观角度,思想文化角度,善译理论对比研究以及善译理论与现代议论. 一、译者的主体性 在谈到翻译时,首先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便是译者.在马建忠善译理论中,字里行间突出的都是译者该如何去翻译,译者翻译达到何种标准才算是好的翻译,等等.因而,译者的主体性问题是本文首先要梳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译者是翻译过程最活跃的主体,但受传统翻译理论的影响,其主体地位长期被忽略。文章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企业简介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进行探讨,指出译者的主体性包含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译者应在尊重原文作者和原文的基础上,结合翻译目标和译文读者的情况,充分发挥主体性,合理筛选和调整原企业简介信息,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翻译再创作,以获得最佳译文。  相似文献   

3.
刘艳杰  程绍华  孙琳 《价值工程》2011,30(13):306-307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19世纪英国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短暂人生中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因其主题的神秘性和结构的奇特性而享有文学史上"斯芬克斯之谜"的称谓。《呼啸山庄》运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原则为评判标准,重点从人称翻译对50年代和80年代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探讨"归化"和"异化"在两个译本中的应用。同时提出,译者应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归化"和"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利弊,合理地将二者结合应用到翻译创作中。  相似文献   

4.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性、跨文化、跨交际的行为活动,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翻译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动态的研究视野。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以杨必翻译的《名利场》汉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老人与海》的海观译本是著名译作家海观先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基于当时特殊时期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和文化价值观,海观译本为《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塑造了一个英雄人物式的硬汉老人形象。文中以海观译本《老人与海》为例,通过分析译者对主人公人物形象进行的刻画,探讨翻译与文化身份塑造的关系。文中指出:译者所处的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环境,与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译者的“主体性”,通过译介对目的语的社会文化亦可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助于形成本土对待异域国度的态度,进而塑造异域文化的目的语环境中特殊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张慧 《价值工程》2015,(5):323-324
改写理论使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了文化层面,为旅游景介文本的翻译提供了理据。在对旅游景介文本进行英译时,必要时需采取改写的策略。汉语和英语读者的认知、阅读习惯和期待不同,因此翻译时必须考虑如何获得相同或相似的读者效应。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英语是形合的语言,英译时应注意改变句子结构;在英译汉语中的古典诗词时,译者可以发挥主体性,对其进行释义。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受文化干预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的视角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因素对译者翻译行为的影响.这里借助迪尔茨文化逻辑类型理论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层层思考,目的在于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者能够在“充分性”和“接受性”之间找到一个恰好的平衡点,以确保译文能够在不失原文本色的前提下融入目标语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说语言风格翻译的探讨,寻求翻译中达到最大风格对等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译者在翻译中自觉地使用文学文体学就可以解决假象等值问题,是达到最大风格对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影视字幕翻译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然而其特殊性也对译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字幕翻译要求译者考虑目的语观众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同时还需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从接受理论出发,以电影《孔子》为例探讨字幕翻译策略,从而实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从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的领导特质、领导行为、领导权变的传统领导理论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的新领导理论阶段。随着领导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领导理论研究的重点和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马文娟 《企业导报》2014,(10):195-195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传入中国。在历经20多年的理论研究中,经历了"翻译引进"、"理论实践"及"研究创新"三个阶段。在此期间,女性主义不断地被中国的学者们吸纳、运用、升华,最终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为推动中国女性主义的研究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影视台词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功能翻译概念运用于影视翻译研究,对迪士尼动画片<功夫熊猫>中人物对话进行个案分析.认为在影视翻视中,译者可以对译文稍加调整,使之更符合原文的语境、时间和节奏,但这一调整必须以功能对等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的《战略和结构》首先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以来,各种战略管理理论层出不穷,形成了战略管理理论“丛林”。按照历史阶段大致可以把战略管理理论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的古典战略管理理论,主要流行计划学派和设计学派,20世纪80年代以产业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影响最广和20世纪90年代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兴起。各个学派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对战略进行定义,所以形成了众多的战略概念.文章基于对战略假设的分析,认为战略是一种企业家活动,是为获得租金流而以创造竞争优势为目标的企业家活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国外领导理论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到80年代,涌现出领导权变理论、特质理论和风格(行为)等经典理论;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和愿景型领导理论;第三阶段是本世纪初所产生的团队领导和学习型组织领导理论。本文对领导理论的研究脉络进行分析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必将日益加深扩大,文化交流需要翻译在其中架起桥梁。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翻译的文化学派异军突起,给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中最有名的是苏珊.巴斯奈特提出的文化翻译观。本文以文化翻译杰出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探讨《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本文采用常见的文化三分法,将文化信息分成三个层次: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习俗文化)和深层(心理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外包最直接的字面翻译是"外部寻找资源",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企业实施"回归业主,强化核心业务"的大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的企业战略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外包业务的迅猛发展,外包这一做法  相似文献   

17.
建筑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不同于其他文本的一些特征.本文从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提出的文本功能理论出发探究建筑英语的翻译,通过举例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建筑英语的翻译技巧.同时,文章还对译者本身应具有的素质提出了多点要求,包括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将中英语言等各方面的差异考虑在内,熟练掌握翻译技巧,通顺、准确地传达原文信息内容等.  相似文献   

18.
鲁迅著作《彷徨》中物质文化因素的翻译关系到读者对原文的理解。译者混杂文化身份对物质因素翻译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译者混杂文化身份入手,对比《彷徨》杨宪益与蓝诗玲两译本中关于物质文化的翻译,进而探讨译者混杂文化身份对物质文化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企业融资结构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20世纪50-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70年代后工业组织理论被引入,80年代博弈论和不对称信息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其内容,90年代信号理论的发展令人瞩目……总之,对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研究日益深入,已独立成为财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我们所关注的一些理论进行简要的探讨,以期能够带来启发和裨益。  相似文献   

20.
王卫强 《价值工程》2011,30(26):168-170
人对于语言意义的理解是与人的主观体验紧密相关的,语言意义从文化层面上说既有经验的相似性,又有经验的个人性。文学翻译是文学文本语言意义以及审美经验的跨文化传递,既要考虑语义对应,又要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体验和审美影响,所以在翻译中,译者必定要适应语境、主题倾向和文学性要求,对于做出恰当的引申。通过文学文本的翻译分析,我们发现语义引申受到相关因素的限制,一味的引申也可能造成文学审美效果的亏损,使译语读者失去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