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我国电力行业自改革以来,电力市场先后经历了1998年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2002年区域电力市场建设以及2015年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目前正处于推进完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阶段,发电侧引入竞争比较充分,电力市场出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反映供需关系的分时价格信号,有效实现了新能源消纳和高峰保供目的。但目前或出于稳定需求,或由于市场建设尚未成熟等因素影响,作为市场中不  相似文献   

2.
摘要:基于贝尔理论和有效竞争理论,分析了在传统电力行业发输配售一体化的垄断经营主体基础上,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构造适应竞争需要的电力市场主体的理论基础。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适用贝尔理论,核心问题是要确立传统自然垄断经营主体实行竞争性环节和垄断性相分离的原则,并构造电力行业市场主体;适用有效竞争理论,其核心问题是要解决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规模问题。就有效竞争标准在电力行业市场主体构造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未来电力市场主体应当是“发电侧和售电侧”主体多元化,输配电环节实行政府监管下的单一主体垄断经营。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我国电力行业进入了全面改革阶段,2015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市场化是电力改革的方向和手段,我国电力市场要坚持市场化改革,使发电侧与售电侧进行有效的竞争,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电价机制,让市场能够主导资源配置。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电力生产和消耗量巨大。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部署,继续让电力行业促进全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山  相似文献   

4.
朱成章 《中国电业》2007,(10):96-96
本期封面策划研究节能减排的路径选择,着重讨论了节能调度、发电权交易、关停小火电等举措,并进行了一定深度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这些方面都属于电力行业的“供应侧”措施,我觉得节能减排也不能忽视做好电力“需求侧”方面的工作。当前由于电力市场化改革还不配套,所以只能在电力市场之外采取上大压小,节能调度,加快发展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之类的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5.
电力市场以发电商、输配电商、电力用户以及市场和系统的操作机构为主体。其特点是:主体之间的交易是通过电网这个市场载体而完成的。由于电力是无任何替代品的商品,电力生产发供用不可分割一次完成,发电企业与用户的交易必须通过电网进行,这就构成了电力行业的市场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如何在这个自然垄断行业的发电侧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发电侧竞争市场,是电力市场研究的重大课题和首要任务。   一、发电侧电力市场的基本结构   “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思路,确定了发电侧市场的基本结构 :市场的主体为若干个发电商和单一的电网经…  相似文献   

6.
在电力改革实施厂网分开后,原有发电资产经过重组已逐步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发电侧市场竞争格局,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大重组和大整合已是必然趋势。国家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进一步鼓励竞争,另一方面要进行管制改革和市场结构重组,把原有的高度一体化垄断性市场结构改造成以竞争为主的市场结构,变政府行政性配置产业资源为主为以市场价格信号配置产业资源,形成有效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7.
公用电网--电力传输和电力市场的共同载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电力工业将逐步实现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4个环节的分离,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引入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输配电网络将成为提供输配电服务和作为电力市场载体的公用电网。在这种变革的新形势下,电力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发、输、配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公用电网迫切需要适合新环境、符合电力传输特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新的管理思路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公用电网面临的新形势在我国电力化市场改革方案的探讨中,争议最大的就是电网问题。按照国家颁布的电力体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推进和经营形式的变化,电力生产出现了新的问题。电力期货市场作为电力市场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成为解决煤电矛盾困局的市场化工具,也为电力行业改进生产方式提出了新的启示。对发电企业如何利用期货市场的套利保值机理和价格发现机制以改变发电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我国华东区域电力市场发电权交易的经验对电力期货市场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叶泽 《中国电业》2014,(11):6-9
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研究讨论了能源发展中的相关战略问题和重大项目,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本刊特别策划对会议精神进行解读,供参考。2002年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以电力市场改革为核心,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从市场模式变革的角度看,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建立区域发电侧电力市场为目标的单一买电型市场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10.
电力市场中市场操纵力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目前我国发电侧电力市场类型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力市场中产生市场操纵力的原因,给出了市场操纵力的判别指标,提出了降低市场操纵力的措施,对于总结电力市场试点工作、设计未来的电力市场结构和市场规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市场机制建设、政策法令修改、能源结构变化等3个方面,对2008年欧盟电力市场发展的重大事件包括交易所融合、欧盟跨国电网建设、能源企业产权拆分和能源供应多元化等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际情况,在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全国电力市场、加强电网建设、研究制定我国能源多元化发展规划和政策等方面给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日本电力市场化改革最新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保持原九大电力公司垂直一体化模式的同时,通过采取引入特定规模电力企业(PPS)从事发电和售电业务,实行售电侧放开,成立监督机构,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机制,日本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电价平均降低30%左右、供电质量持续稳定、社会各界认可改革成果。认为日本结合国情稳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对输配分开的经济效益进行量化分析等经验对我国实施电力体制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电煤市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当前中国煤电困局问题,在分析我国煤电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电煤市场有效运营机制和手段,从完善煤电企业市场运营体制、改进电煤输送状况等方面给出了建议,以促进我国煤电市场有效协调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邮电通信业市场势力测度及对行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度市场势力是监控垄断行业滥用市场势力和反垄断的前提,价格—边际成本差额(即勒纳指数)测度法是广泛认可的市场势力测度方法,但由于边际成本的不可获得性,实际上难以直接应用。本文以广受关注的邮电通信业为例解决了这一难题:基于行业数据特征,通过适当变换替代了经济学难以度量的边际成本和实物量,得到了一种能直接计算勒纳指数的方法,该方法适合于观察中长期市场势力,计量分析中明显优于使用价格—平均成本替代价格—边际成本的功效。基于测度结果,实证了市场势力、技术进步(考虑动态效率)、市场结构变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行业增长有大的贡献,但市场势力产生了负效应,电信业市场结构调整没有达到业务分拆的初衷。上述研究方法和结论对政府制定垄断行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和反垄断立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几乎所有的文献都从"市场煤"与"计划电"的体制矛盾入手分析电煤价格持续上涨及发电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与相关对策。作者认为,在近年来电煤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前提下,电煤市场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与发电企业买方市场集中度有关。本文运用讨价还价模型,分析了买方市场集中度变化即改单一发电企业购煤为发电集团公司统一购煤甚至多家发电集团公司统一购煤对电煤均衡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买方市场集中度能有效降低电煤市场均衡价格。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资本市场在20年的时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资本市场100多年走过的道路。在这20年中,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从漏洞百出到基本完善的艰辛路程。文章梳理了我国资本市场自萌生以来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其中五次事关重大的深层改革,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和支持自主创新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风机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实现快速发展,随着生产厂商的数量、规模和产能的逐年扩大,市场竞争也随之加剧。分析了当前我国几个主要风电设备厂家的产品性能、价格、业主反馈等情况,对当前2种主要机型的发电效率、维护成本和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以期对风电场风电机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技术和机制的结合方面探讨智能电网与其之前的电网发展阶段的差异。以欧美智能电网研究和建设的现状为前提,讨论智能电网发展需要的机制和制度基础。讨论电力市场环境下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及其对电网自动化技术带来的影响,认为电力市场提供的价格信号是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新的增量信号,这将对电网自动化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产生十分显著和深刻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智能电网的发展可能存在的潜在的技术和制度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