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70%,在工业企业中进行“节能减排”已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重点,炼化企业作为耗能大户,其能耗水平在我国各耗能行业中仅次于冶金、建材、化工、电力,位列第五。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是一家拥有5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2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80万吨/年延迟焦化等22套生产装置的大型燃料-化工型炼油企业,始终将节能降耗看作一种社会责任和永远的追求,将“节能减排”放在仅次于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该公司对原有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已成为达成节能目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由于各国经济的发展使得现在全世界的能源相对短缺,而中国既是经济大国,同样也是能源耗费大国,我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每年有巨大的进口需求。同时,我国的能源又相对短缺,国内的人均资源尚达不到世界人均能源数量的一半。同时,我国又存在能源浪费和利用率低等问题,能源利用率仅30%,而日本这项指标为57%。这说明我国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化工企业作为用能大户,在企业推广电气节能技术,将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本文提出了电气节能在设计方面应遵循的几项原则,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阐述了在化工企业可采用的节能方法,及电气节能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节约、合理利用能源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事,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和企业十分重视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促进工业企业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自本期起在“节能与环保”栏目陆续刊出国家经贸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从全国节能项目中筛选的、具有广阔推广潜力且效益显著的节能案例,供广大工业企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节能形势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能源生产大户之一。2000年生产原油1.63亿吨,天然气272亿立方米;2005年产原油1.81亿吨,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2.36%和12.9%。  相似文献   

5.
长输管道是输送能源的主要设备,也是耗能大户,如何降低油、电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是每一位输油企业节能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从优化输油工艺、运用节能新技术和加强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了长输管道输油工艺中的节能技术,探讨了如何提高长输管道输油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率,可为长输管道输油企业在实际运行及管理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工业革命带来经济增长红利,同时伴随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带来极端天气、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严峻环境问题,影响人类食品、生态、能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球气候变化危机下,减少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结构,实施全球碳减排势在必行。企业是能源消费大户,面对大额能源费用支出,节能减排应与能源管理、碳排放管理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碳市场交易机制寻找节能空间,挖掘重点设备能效极限,为节能减排及企业能源费用降低寻找新出路。  相似文献   

7.
石油钻井肩负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国家使命,同时又是能耗大户。企业的科学发展应当把节能减排、节能挖潜、降本增效作为重点来抓。通过对电动钻机和电动泵在大负荷时的有效配合达到降低能源的使用做到节能创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作为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多年来,中国石化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节约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始终把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作为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实行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全面落实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加强石油化工企业节能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是提高石油化工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石油化工企业能源浪费现象严重的主要方法,更是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文章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能源消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系统介绍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较为重要的节能技术,为提高石油化工企业新节能技术的实践转化率而提出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能源,对化学工业来说,既是燃料、动力,又是原材料。所以,化工是能源消费的大户。整个化工系统的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总量的 10%。在化工产品成本中,能源所占的比重很大,一般产品约占 20%~ 30%,能耗高的产品可达 70%~ 80%。因此,化工节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化工节能的严峻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 5.2%,化学工业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 2.9%。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我国今后的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将有所下降。通过进一步加大节能力度,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消费年均…  相似文献   

11.
侯杰 《化工管理》2011,(11):70-71
<正>众所周知,石油和化学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其能耗水平在我国各耗能行业中位居第五,其能源年消费量占我国年消费总量的15%左右,"三废"排放也在各行业中居于前列,节能减排责任重大。能源的管理和充分利用是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首  相似文献   

12.
绿色低碳战略是中国石化打造世界一流的六大战略之一。推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谋取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是中国石化成为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必由之路.多年来,中国石化各企业矢志不渝地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开展清洁生产,搞好环境保护,走绿色发展之路,成效显著,许多企业成为国内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典范或标杆,彰显了央企的社会责任意识。本期报道3家炼化企业治理废气废水、消除污染的成功经验,以便于读者加深对中国石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了解,同时希望能对系统内外的同行企业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日前授予镇海炼化“2022年度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乙烯)”称号,这是镇海炼化连续第11次获此荣誉。镇海炼化充分发挥原料优势、区域优势、炼化一体化优势,对标世界一流,以“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利用高效化”为目标,通过创新实践节能管理,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1号乙烯装置综合能耗投产13年来逐年下降,能效水平持续领跑行业。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田作为国内特大型能源企业,是产能大户,也是能耗大户。近几年来,胜利油田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肩负起大型国有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通过实施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一体化节能减排新机制的探索实践,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参与碳交易,有力地确保了年度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也继而带动了化工企业的不断发展。作为用电大户的化工企业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这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严重短缺,阻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其在生产中进行节能降耗则比较重要。应该详细的分析企业电气节能技术,从而为有效的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将节约能源作为保障能源安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全国各行各业正在制订并实施能源节约规划。为提高钢铁、水泥、发电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效率,国家发改委在全国选择了一千家能耗大户,七百多个重点整治项目,在积极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7.
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由于受外部经济大环境和国家对高能耗产业结构性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经济效益快速下滑,精细化管理更加渗透到企业的每个岗位。其中,以煤炭行业为例,该行业是国家能源的提供者又是耗能大户,因此煤矿改革中的节能与减排更是国家这几年的重点之一。洗煤厂处于煤炭生产的选煤环节,大型设备运用较多,加强电力电气管理是提高洗煤厂经济效益和加强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以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与炼油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文件和标准,将给炼油行业的“十三五”规划带来深远影响.在产业发展的宏观层面,出台了石化产业布局方案、进口原油使用管理等政策,有助于推动炼油行业向规模化、炼化一体化、基地化和集约化发展,促进地炼企业优胜劣汰;在节能减排方面,出台了能源战略行动计划、石化节能减排指导意见等政策,指明了炼油行业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向和途径;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环保政策,对炼油行业水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成品油质量升级进程等规定了具体指标和要求,将促进炼油生产过程清洁化和产品清洁化.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金属行业的快速发展。在金属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节能新技术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节能新技术具有的科技含量高、消耗能源低、经济效益高以及环境污染少等优点,能够满足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国外能源公司节能减排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埃克森美孚公司和BP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做法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国内能源企业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石油公司转变观念、推进技术进步和在关键环节进行控制是实现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