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区域冲突与区域合作是区域关系的两种重要表现形式。由于受地方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以及在区域利益协调、要素流动及分工合作等领域还缺乏相应的制度基础,中部地区各省间的各种区域利益冲突时常出现,区域合作严重缺失。在“中部崛起”及区域合作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中部各省需要化解区域冲突,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非均衡的区域对外开放战略及递进式的区域开放模式,使得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且,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对外贸易的高度相关关系,最终也使得我国的区域对外贸易也出现了非均衡的现象。当然,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东中西部的影响也并不相同,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中部地区正在成为我国吸引外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但是,西部地区却并没有出现我们所预想的那样,即外资的大量进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善壁委员日前在发言中指出,真正实现中部的早日崛起,除了中部各省“内联”,共同探索、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东靠”,主动迎接东部的辐射,实现借力发展,“西进”,拓宽西部市场,服务西部大开发外,更离不开中央的重视、引导和扶持。他建议中央尽快启动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建设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推动中部崛起的中部地区城市群建设备受关注,在分析其六大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给予各城市群明确的功能定位,应由"强化核心、沿轴发展、辐射推进"模式的"点轴圈"论互动机制支撑六大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并通过等级、规模、职能、空间布局方面的优化促进中部地区各城市群整合,引导其发展前进,最终促进中部崛起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的区域发展动态,然后使用双对数模型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对城镇居住消费收入弹性做出估计,实证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收入弹性区域差异较大,消费收入弹性呈中部崛起特征,此外高房价也是推动消费收入弹性增加的因素之一.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最后对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收入弹性的具体区域特征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窥斑安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寰 《中国纺织》2006,(8):58-63
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是中央做出的统筹区域发展和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决策,安徽作为中部六省中的重要省份,农业和部分工业有很强的基础,除具有东临长三角,西接内地的区位优势外,安徽还是产棉大省,纺织原料丰富,有一定的科技基础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传统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在安徽经济崛起战略中,注定将承担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在2004年3月份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概念,此后“中部崛起”相继进入中央最重要的决策文件。去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标志着中部地区崛起进入了更具操作性的实施阶段。国家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正在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中部地区持续崛起的有效途径。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持下,"十一五"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态势和新特点,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崛起发展阶段,但依然存在着整体化意识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滞后、发展环境严峻等诸多问题。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要求和中部地区区情出发,文章提出了构建以内源型为基础、以经济一体化为突破口、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内在驱动力、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并探究了中部地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部工业崛起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工业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对我国工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中部工业已经落后了,影响着我国工业的全面及均衡发展。重新崛起的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中部工业崛起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定位、发挥区位优势,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跨区域经济增长极等对策,旨在加快中部工业的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 是我国指导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 在当前经济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背景下, 以中部崛起战略为切入口, 对其为代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对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对1999~2017年中国29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后发现, 中部崛起并未有效推动中部地区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作用不显著。在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观念指引下, 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出大幅度提高, 挤压了经济结构转型的空间, 政策效应没有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1.
1999-2005年中国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活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我国沿海和内地的差距,是我国区域发展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又相继实施了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战略,但这些战略的实施,始终无法使内地的经济赶超东部。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沿海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是其工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内地由于工业结构调整的被动性以及不适当的专业化,限制了其工业的增长。内地经济要赶超沿海,必须采取新的思路,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这是振兴内地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于11月3日~6日在长沙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区域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着重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确定崛起总体目标和任务,完善各项政策和措施,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部  相似文献   

15.
李峰  王科  赵毅 《工业技术经济》2022,41(3):145-152
互联网具有“时空压缩”特质和新经济增长点“催化剂”效应,逐渐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驱动力量。本文以中国30个省(区、市)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互联网发展指标体系,基于空间条件收敛模型,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收敛具有促进作用,且呈现直接和溢出的双重促进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对东、西部区域经济收敛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本文研究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差距稳态趋同的作用,对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贯彻实施,虽然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放缓,但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20%以上增幅,在"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建筑市场形势是相对稳定和乐观的。从国家规划战略层面来看国家历来对区域经济发展高度重视,12年前就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9年前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7年前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而从2009年到目前又先后共出台了20多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关的.本文选取我国高技术产业2000~2007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了高技术产业的区域效应:无论是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效应还是对工业经济的带动效应,东部地区最强,西部次之,中部地区最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解释,为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区域竞争力研究综述及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的区域竞争力的定义进行综述分析,并且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区域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区域竞争力是区域在实现本身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与其他区域进行博弈时,对策略空间中的策略进行分析、评价、选择和执行的能力。区域发展目标的多样性导致区域间在多个维度上展开竞争,而区域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都会对区域间的博弈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区域间的博弈是在多个维度上展开的团队博弈。区域必须协调各个主体间的利益,使得团队成员的策略协调一致才能够增强区域竞争力,选择出适合区域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椎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区域一体化趋势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介绍武汉城市圈的概况以及产业结构现状,借鉴国外都市圈建设的成熟经验和启示,对武汉都市圈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联系度改进TOPSIS法的中部六省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基于联系度改进的TOPSIS法对中部6省在2006~2010年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得出结论:中部6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分为3级,湖北为笫1级,湖南、河南为第2级、安徽、山西、江西为第3级;各个省份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亟待改善的指标有差异.此研究动态分析了中部6省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的区域创新能力状况及亟待改善的主要指标,以期为各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