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系着一条红色领带,身穿一套浅灰色西服,印建安看上去神采奕奕。此次北京之行,印建安收获颇多。3月25日上午,有关部门领导给陕鼓集团颁发了“2005年度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让印建安更欣喜的是,当天下午他还与宝钢、鞍钢、武钢等陕鼓重要客户的高层领导面对面地交流。可想而知,印建安从中真正获得的远不止这些。要创新,先明确企业目标3月25日下午,印建安与刘(鞍钢集团总经理)、刘新权(武钢集团总经理助理)等企业领导作为嘉宾在“自主创新与科学管理”的互动论坛上分别作了发言。“有一个问题,大家都在考虑。中国改革发展以后,经济得到…  相似文献   

2.
陕鼓感恩     
站在聚光灯下的印建安,尽管不停地鞠躬致谢,但台下的掌声依然如潮,经久不息。从印建安抬起头来的瞬间,人们清晰地看到他的眼眶里噙满了泪花……在陕鼓,这的确是一个感动与被感动的夜晚。2006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四)晚7:30分,首届陕鼓感恩节启动仪式暨“感动陕鼓风范奖”颁奖盛典在陕鼓俱乐部举行。陕鼓董事长印建安以最多票数获得“感动陕鼓风范奖”,当接过由莱钢集团总经理李名岷颁发的奖杯与鲜花时,面对台下持续不断的掌声,印建安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发表获奖感言时哽咽了好几回:“我曾经获得大大小小的奖励……但这个奖杯代表着陕鼓…  相似文献   

3.
最近,郎成平教授先是在电视节目《财经郎眼》中抨击我国电力行业是“垄断暴利”之地,指责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是“无良”企业代表;之后又在《理财周刊》撰文《谁在忽悠电力紧张》指责发电厂“消极怠工”是造成严重缺电的“罪魁祸首”,并声称发电企业嫌钱赚得不够,“忽悠加价”而导致电力紧张。郎教授如此口诛笔伐的直接原因,是在他看来,延续的电荒和持续的电价调整呼声都是在“忽悠”。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近日,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授予陕鼓集团“2005年度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称号、授予陕鼓集团董事长印建安“2005年度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称号。9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颁奖仪式。此荣誉的获得是陕鼓集团继TRT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是对陕鼓集团  相似文献   

5.
可能连彼得·圣吉先生也不会想到,他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漂洋过海,到了中国以后,被炒得沸沸扬扬。当然这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但如果让彼得·圣吉先生了解到有很多企业追求的“学习型组织”都流于形式时,他一定会感到很遗憾。此时,他恐怕会摸摸自己的后脑勺,连声说:“Why?Why?……”是呀!为什么会有很多的失败案例?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着实不容易。但是,如果彼得·圣吉先生也听到了印建安阐述的关于学习型组织的三大问题,或许他很可能从中得到不少的启发。问题一:学习型组织是手段还是目的?印建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实现企业战略过程…  相似文献   

6.
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曾经和《毛泽东选集》一起,成为全党的必读书。感人至深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写道,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他的病床上留下两部书,一是《毛泽东选集》,一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在“文化大革命”中,《修养》遭到了批判,罪名之一是宣扬了孔孟之道。其实刘少奇同志号召党员“学习历史上一切优秀遗产”并没有错。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的“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勇于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7.
《中国机电工业》2008,(12):32-33
自认为是一支偏居于陕西临潼代王地区“流着鼻涕的农民部队”,却受到了IT教父柳传志的赞赏,这多少让这支“农民部队”的领袖——陕鼓集团董事长印建安有些意外。  相似文献   

8.
印建安表示“,我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国际上所理解的流程再造含义,我觉得只要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特别是我们提出了‘两个转变’这个企业新战略后,就必须考虑企业的业务流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9.
朱金根似乎天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大概五六岁时,他就能一口喝完半斤黄酒。他喜欢一边喝酒.一边“拉家常”。谈到开心之处.马上哈哈大笑;兴奋之处.大拍桌子;重点之处.抬高嗓音……与很多人不同的是.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之后.朱金根仍能始终保持清醒、严谨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近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甩挂运输试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为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纳入甩挂运输试点的运输企业和站场经营企业将得到专项资金支持。《办法》一经印发,“物流行业迎来春天”之类的呼声四起,但在物流行业内似乎没有引起多大波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机电工业》2008,(8):12-12
陕西鼓风机集团董事长印建安参加西安段奥运火炬传递;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仲雪参加青岛段火炬传递;东风朝柴公司总经理赵庄参加沈阳段奥运火炬传递。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业》第二期让人感受到了阵阵春的气息。“卷首语”和“封面文章”专栏关注了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市场的问题,这是一个观察电力的新视觉;《杭州湾畔新太阳》、《载水之舟》、《塞外龙马跃大江》、《创造者朱邦盛》等文章则展示了电力工业的种种新业绩和电力职工的精神风貌;“石横论坛”中涉及的供电服务有偿与无偿和“社会观察”专栏里的蓝领人才问题,也抓住了当前电力工业存在的热点现实。  相似文献   

13.
一些人再一次把“质疑”的目光投向了印建安,尽管印建安始终以看似自信的眼神面对众人。近期,为了振兴现代装备制造业,西安市政府提出:要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一批骨干企业;用3至5年的时间,力争把陕鼓等企业培育成年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据了解,陕鼓之前曾提出力争到2010年实现年产值60亿~80亿,这显然离西安市政府提出的百亿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而2004年,陕鼓才实现了年产值20亿,2005年陕鼓的目标是实现年产值25亿,这么算来,到2010年,陕鼓得在短短的5年中再增加75亿。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对印建安而言,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当事人印建…  相似文献   

14.
姜汝祥 《中国石化》2005,(12):34-35
继《水煮三国》和《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两本畅销书过后,成君忆推出新作——《渔夫与管理学》再“煮”海明威。海明威的经典名著《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小说充满英雄主义色彩。成君忆在《渔夫与管理学》中却对这种饱受赞誉的英雄主义提出质疑,他认为幸福的人生应该抛弃英雄主义,人不要为身份、名誉和金钱所累,不要过于执着于自我,而应该回归到人类自然、真实和爱的原生态之中。上周四,一场名为“‘烧烤‘成君忆管理研讨会”在京举行。参会的数十位企业老总和猎头公司、咨询公司专业人士纷纷将一个个烫手问题抛向成君忆,成君忆两个小时的“舌战群儒”着实不易。姜汝祥博士虽不在场,但他的观点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1999年9月23日中央电视台《商界名家》栏目中,我们看到了有关丁玉华的介绍:“丁玉华,男,1948年生于山东荣成市;1981年,任荣成橡胶厂党委书记;1985年,在山东大学经济系学习;1987年,任荣成化工局局长;1988年,任荣成市经委主伍1991年至今,任山东轮胎厂厂长,三角集团董事长;199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丁玉华是在企业陷入困境时临危受命的。他的到来,改变了三角集团走下坡路的命运,不仅在国内树起了‘三角’品牌大旗,而且扬帆出海,在国际大市场上也争得了一席之地……” 那个冬天…  相似文献   

16.
1月26日,陕鼓的重要合作伙伴如宝钢、莱钢、柳钢等企业领导齐聚西安城堡大酒店,出席“陕鼓首届战略合作峰会”。陕鼓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印建安致辞,总经理李宏安主持会议,陕鼓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党民和副总工程师马德洁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7.
今年42岁的王涛是东风公司总装厂的一名普通调整工。22年来他克服伤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和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调整和装配15万辆汽车,无一质量差错;加班延点、义务奉献4000多小时;每年实施合理化建设创经济效益2万多元,目前累计达20多万元;干一行,钻一行,自学成才,写出《东风八平柴调整操作法》、《东风车常见故障30例》、《轻型车调整和常见故障的排除》三本30万字的专著,成为东风公司汽车调整“大拿”,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汽车调整大王”。“当工人就得好好干活”这是王涛刚…  相似文献   

18.
张五常在《思考的方法》里批评了牛顿,说他没有将天才的思考方法留给世人,以至于很多年来,人们只记得那个树上落下的苹果口在这里,我也要批评一下冯仑,他光说了“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的九字箴言,却没有总结一下,把他多年前成功“傍”到大款的方法和技巧拿出来晒晒。  相似文献   

19.
<正>“这项工作完成得怎么样?”“差不多了。”像这样的话,我们时常能听到。“活在差不多的边缘,又是差不多的一年”,《差不多先生》的歌词,是“差不多”状态的真实写照。“差不多”先生1919年,《新生活》杂志第二期上,胡适先生发表了一篇有关“中国最有名的人”的文章。胡适笔下的这位先生,姓差,名不多,“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  相似文献   

20.
江宝全,南京金箔集团总裁,人称“金陵怪才”。当记者慕名来访时,首先接触到的便是他的理论著作《边干边吹集》、《信口开河集》、《鱼塘理论集》和散文集《想你的时候》。江宝全生于1946年5月,安徽和县人,10岁丧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两个妹妹和母亲相继饿死,后在南京的姑妈家长大。当过工人、政工科长、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坎坷的经历和顽强的毅力,使他成为企业界的一名“理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