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分析2005年国际油价走势,必须考虑美伊战争的因素。美伊战争之前,由于欧佩克生产限额仍将维持,主要石油消费国库存偏低,加之恐怖事件、“战争溢价”以及石油运保费上升、投机活动增强的影响,国际油价仍将在高位运行。战争期间,由于存在伊拉克石油出口中断甚至更大范围供应中断的可能,国际油价可能继续攀升。战争结束之后,“战争溢价”将很快消失,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石油需求增长不振,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不断提高,石油供应量增加,欧佩克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外部市场形势,欧佩克内部的市场份额之争也将更趋激烈。因此,国际油价会由市场主导而下跌。下跌的幅度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的进度和欧佩克的产量控制情况。考虑到战争因素和季节需求状况,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大体保持在22~25美元/桶,基本上呈一季度最高、二季度下降、三至四季度微弱上扬的走势。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透过伊拉克连绵不断的战火硝烟,当我们试图"冷眼"透视海湾地区这个热点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把海湾地区的局势变化与未来世界石油市场格局联系起来.伊拉克战争究竟对海湾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海湾地区局势的演变存在哪些变数?未来欧佩克的市场影响力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冲击或影响?伊拉克战后重建出路何在?伊拉克石油重返世界石油市场之路还有多远?伊拉克石油生产全面恢复后是否会冲击世界石油市场?针对读者关注的这些问题,本刊特邀请了四位业内外专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在伊拉克、海湾乃至整个“大中东”的影响力大为增强,但是,美国在“大中东”并不能为所欲为。对“大中东”的战略与对策成为美国总的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但美国的战略目标不不仅限于石油。伊拉克战争是确立美国对欧亚中南部地区霸权进而称霸整个欧亚大陆的更大行动的一部分。美国政府打算以伊拉克为突破口在“大中东”地区推进民主化改革,但“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的政治整合,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美国改变“大中东”社会制度的构想能否实现,仍然存在一些变数,而剧烈的社会变动不可能不对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东石油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的命运与世界油价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晨 《国际石油经济》2002,10(12):11-14
如果把世界的油价当做一只股票,那么伊拉克无疑是其中最出名的“庄家”,翻开1979年以来的世界油价走势图可以发现,伊拉克几乎每隔10年左右,就要在“世界油价”这只股票上,通过战争这个题材,做一把“庄”。伊拉克的剩余可采石油储量在世界上位居第二,在数据量上相当于原苏地区,美国和欧洲三大地区的总和。伊拉克是名符其实的“储油罐”,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对美国而言,“对伊战争”不仅是一种策略,而且还是一项投资。不论是从战略策略的角度,还是从利益的角度,美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均较大。如果美国控制了伊拉克,伊拉克将从昔日的“庄家”,沦为被美国大肆收割的“庄稼”,未来3-5年世界油价将在15-21美元/桶的低价区运行;如果美伊战争不当,油价仍可能回落2-4美元/桶,如果美国被拖入战争的泥潭,那么欧佩克对油价的影响力将大增,世界油价将继续在22-28美元/桶的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5.
战后的伊拉克何去何从已成为市场人士更加关心的话题。其中最大的悬念是:伊拉克石油生产的恢复以及其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中的去留是否将导致该组织的解体和世界石油市场的新一轮动荡?对此,大多数意见认为,对伊退出欧佩克的担心不无道理。伊拉克作为欧佩克创始会员国,拥有世界11%的石油资源,是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尽管自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由于受制裁等特殊情况,伊长期被排除在欧佩克配额体系之外,但其在欧佩克组织内部和世界石油市场上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在取得对伊战争胜利后将完全控制伊石油资源。为补偿美战…  相似文献   

6.
2003年是欧佩克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欧佩克一揽子价格波动在每桶22~28美元参考范围上限。美伊战争和战后伊拉克恢复出口的拖延帮了欧佩克的忙。地缘政治方面的因素始终在对能源市场产生影响。高油价没能阻止美国和中国两大经济实体石油需求的增长。而欧佩克的限产政策却将西方库存持续维持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经济制裁解除后石油市场趋势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安理会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无疑有助于伊拉克缓解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伊拉克的经济重建和石油工业重建,但同时,授权美英负责伊石油生产、销售和收入管理,将为伊拉克未来的经济自主乃至政治独立埋下隐患。随着战后伊拉克受损油田缓慢恢复生产,预计7月中旬伊拉克原油日产量将达到130万桶,其中75万桶用于出口。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市场的关注点已由战前担心石油供应中断转变为担心市场供应过剩。伊拉克石油出口对国际油价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伊拉克石油产量和出口可望稳步恢复的情况下,今后一两年石油市场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世界经济增长,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的政策倾向以及主要产油国的政局稳定情况,国际油价(以布伦特油为例)将会按照欧佩克的意愿保持在每桶22-28美元的“价格带”内,正常情况下会大体保持在每桶25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试析新一轮美伊战争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炎 《国际石油经济》2002,10(10):12-14
推翻萨达姆政权是美国控制世界石油资源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自身逐步减少对中东石油依赖的同时,随着亚洲特别是在东亚经济的崛起及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中东的战略地位对美国控制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性已更加突出,通过在巴格达扶值植亲美政权,美国可以消除伊拉克凭借地区强国地位控制中东石油的隐患,增加世界原油供给,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并为美国石油公司开采伊拉克石油提供优先权,因此,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势在必行,预计对伊实施军事打击的时机可能会选择在今年冬天。战争可能导致国际油价在短期内冲高至35美元/桶以上。但是,一旦开战,中东其他产油国将增加产量以弥补伊拉克所减少的石油供应量,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石油储备也会对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起到缓解作用,因此预计油价很快会降至30美元/桶以下,美伊战争后,急需建设资金的伊拉克新政府会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加大石油出口量,届时国际油价可能大幅走低。  相似文献   

9.
海湾危机最终以伊拉克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而宣告结束,但它对国际能源形势的深远影响不可低估。本文仅就今后10年乃至下世纪初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以祈共同探讨。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将由以石油为主转向以石油 略占优势的多能互补 世界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石油、石油消费过度依赖海湾是70年代发生两次石油危机的根源,也是90年代初爆发海湾危机与海湾战争的深层原因。两次世界石油危机后,西方国家普遍选  相似文献   

10.
王海滨  姜霖  王珂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8):43-49,108,109
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在海湾国家中居第三位。伊拉克的石油生产曾长期受到战争、国际制裁和内乱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甚至倒退。近几年来伊拉克石油生产和出口有所恢复,但其石油出口通道遭遇较严重梗阻。今后三四年内,受管道政治、国内基础设施、制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伊拉克石油出口的瓶颈问题将难获解决。不过,之后可能会有转机。中国相关石油公司需及早制订、完善并有效执行针对性预案。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探明原油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探明油气主要富集在中南部地区、西部沙漠地区和北部库尔德斯坦扎格罗斯地区.由于连年战乱,伊拉克石油工业损失严重.目前,伊拉克政府谋求重建石油工业,通过重要油田公开招标和非公开招标签约等方式,积极推进石油工业的国际合作,寻求国际资本投入,这将使外国企业在伊的石油合作机会增多.伊拉克新的石油法草案和招标合同模式已显现未来伊拉克国际石油合作的雏形.尽管面临安全风险、法律风险和国际竞争风险,对中国企业而言,现在就积极参与伊拉克石油国际合作,将有利于把握伊拉克石油动向和机遇,为以后扩大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孙泽生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7):11-16,23,109
2011年6月23日国际能源机构(IEA)宣布计划释放总量达6000万桶的石油储备,以缓解利比亚原油出口中断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冲击。本文认为,此次石油储备释放计划的出台,是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面临经济复苏乏力和公共政策工具匮乏的产物,具有试探性,以观察其对国际油价和相关各国的影响。鉴于本次储备释放量的有限性、欧佩克可能作出的负面反应以及抵消性的挥发-抑制效应,本次储备释放对油价的影响将是比较小的。但考虑到世界宏观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对其后续影响仍需谨慎判断。中国正在逐步形成庞大的石油储备规模,对IEA特别是美国石油储备释放的历史考察,有助于促使中国认真思考、谨慎建构科学的战略石油储备运用制度。  相似文献   

13.
陈建荣  刘可华  雷越  江河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1):27-32,110
2011年,国际油价总体呈现高位震荡的态势,重点资源国继续调整财税政策,加大对油气资源的控制力度;部分消费国下调消费环节税负以应对高油价;一些发达国家出台碳税,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美国则继续运用财税政策调节国内油气生产与消费。2011年,我国全面实施资源税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同时针对国内油气生产、天然气进口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等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推进税制改革,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征税环节,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最新投资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炯  尚艳丽  姜勇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6):66-71,112
战后伊拉克石油产量恢复增长,原油出口量逐年回升,三大油田项目实现初始产量目标,艾哈代布油田顺利投产。2010年10月,伊拉克举行了第三轮油气田招标。随着中标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未来伊拉克的油气产量将大幅攀升,但由于受欧佩克可能限产、基础设施薄弱、出口能力不足以及油田开发建设条件等因素影响,预计伊拉克政府在2017年使原油产量增加到1200万桶/日以上的计划难以实现。目前,伊拉克正处于石油工业重建的历史转折期,政局前景未明,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国际石油公司可能面临重新谈判合同的新形势;但同时,伊政府计划大力发展国内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天然气和炼油行业,外国石油公司在伊的机遇大于挑战,可择机参与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从长期看,伊拉克油气产量增长将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显著影响和冲击,伊拉克将在世界油气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石油贸易变化趋势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石油贸易格局发生了重要演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油进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对外依存度大幅下滑,同时,原油进口来源发生重要变化;二是2011年美国出现60年来首次油品净出口,2012年以来油品净出口量进一步增加.美国石油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将对全球石油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为全球其他主要石油消费国获取原油资源腾出更多空间,同时使油品出口导向型国家或地区面临更大挑战,也增加了中国主要石油公司海外炼厂开拓市场的难度.美国能源自给率提高为其他石油消费国的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石油资源将来还会发生匮缺,国际油价仍将只以靠限产维持差断价格,价格随市场短期因素的作用面不断上下激烈波动,但实际上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国际平均油价将大致维持在以1998年不变美元计算的18美元/桶的水平上,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国际平均油价将继续呈缓慢下降趋势,据经验判断,国际平均油价的最大波动幅度可达平均价的35%左右,未来的石油仍将是一种战略物资和世界的主要能源,石油在世界一次能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战争对今后世界石油业总体格局的影响将表现在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原有格局将打破、世界石油工业的格局有所变化、世界石油投资格局和重心发生变化、对未来国际油价和定价机制产生影响四个方面,对此我们应认真应对。  相似文献   

18.
地缘政治因素在2006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中发挥关键作用。2007年随着全球和美国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非OPEC国家原油供给增加超过全球新增原油需求,OPEC剩余生产能力也将增加。因此,全球原油供求因素将不支持油价上涨。预期2007年全年油价不会超过2006年水平,如果不出现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全年原油均价将低于60美元/桶。  相似文献   

19.
1986年石油价格战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一次"反向石油危机"。这次"反向石油危机"并非沙特阿拉伯及欧佩克增产所致,而是由需求危机所引发。实际上,沙特阿拉伯与欧佩克增产早在1985年四季度就已调整到位,而在1986年,沙特阿拉伯或欧佩克的产量调整与国际油价变化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据1986年价格战期间产油国的表现判断,在当前极端市场环境下,产油国集体被动减产不可避免,但在严重的财政赤字压力下,"欧佩克+"减产必然缺乏纪律性,边际油田退出以及需求回暖所带来的市场空间会很快被产油国增产所填补。除非石油需求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否则产油国的竞争性行为将会把国际油价长期压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中东北非动荡局势愈演愈烈、奥巴马总统支持率不断下降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作用不如预期的背景下,奥巴马推出了美国对中东的新政策。"中东新政"的核心内容有:支持中东北非民主运动与政治改革;区别对待动荡国家;加大对重建民主国家的经济援助,支持中东地区的民主化运动;承认1967年巴以边界线。美国调整中东策略,旨在通过民主化运动实现疏美政权的和平演变;美国继续对中东北非地区推行双重标准,可实现美国在该地区利益的最大化。推出"中东新政"是美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它可能引发新一轮示威活动,导致动荡局势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进而引发世界对石油供应的担忧和油价的上升。同时,"中东新政"可抑制日、欧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美国继续加强和巩固其金融主导地位。当前,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油气合作正进入政治风险高发期,为此,企业应加强风险预警研究,构建战略层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把握合作机会和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