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于电力安全来说,电网安全是重中之重,而电网企业的安全文化,又是电网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从多个层次认识电网安全与电网安全文化,进而创建优秀的电网企业安全文化,使安全文化与管理协同发展,是电网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应如何理解电网企业的安全文化,基于电网企业特征的独特性,在电网安全文化建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我们将在本文中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晓 《广西电业》2008,(4):41-45
近年来,中国的电网建设事业得到了高速发展,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电网结构不断完善,诸多省级电网都已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现代化大型互联电网。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输变电设备的不断增多,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作为电力生产的直接管理者和指挥者,电网调度所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复杂和繁重。因此,研究新形式下适合电网发展趋势的合理调度模式,  相似文献   

3.
域外广角     
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联网工程全线架通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谢松林日前说,我国第一个电力全国联网工程———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联网工程已全线架通,正在进行验收工作。谢松林说,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联网工程的建设,是国家电力公司推进全国联网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据悉,这项500千伏的输电工程,南起华北电网的迁西变电站,北至东北电网的绥中电厂,线路全长167公里,总投资3.6亿多元。工程于1999年8月经国家批准开工建设。1月7日,国家电力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联网工程借款合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现有电力系统难以适应清洁能源跨越式发展,大电网安全可靠运行面临巨大压力,电网支撑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能力亟待提高,发展智能电网是必然的战略选择。然而,建设智能电网需密切结合国情、结合电网实际。南方电网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交直流混合并联运行的特点,智能电网发展的重点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系统稳定灵活,供电服务优质可靠。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陆已形成十三个大电网目前,我国大陆已形成13个大电网,其中5个是跨省的大区电网,5大电网是:华东电网,装机2670万千瓦;东北电网,装机2459万干瓦;华中电网,装机2351万干瓦;华北电网,装机2323万千瓦;西北电网。装机1111万千瓦。广...  相似文献   

6.
2006年,华东电网用电负荷一举突破1亿干瓦,电网规模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坚强电网,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华东电网公司重任在肩。  相似文献   

7.
电网调度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电网的运行,必须充分发挥电网内发供电设备的能力,以确保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随着电网规模的迅猛发展和技术进步,无论是供电部门还是用户,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网参数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对电网调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鲁成勉 《广西电业》2009,(11):20-24
一、什么是智能控制中心 随着电网的发展,电网控制中心装备的系统种类不断增多,从调度自动化系统到电能计量系统各类系统的有机配合,使得控制中心成为电网运行不可或缺的“大脑”。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电网和不断新增的系统,传统的电网控制中心已无法满足监控电网、维护电网安全的需要,发展智能电网已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1.“全欧电网”展望欧洲大陆现有五人互联电网,即西欧、中欧、北欧、东欧、和俄罗斯联合电网,其中西欧联合电网是世界上最早、欧洲大陆内规模最大的跨国联合电网,总装机容量达4亿千瓦,但其用电负荷只有2.5亿千瓦。这种“供”大于求的形势,迫切要求放松管制、开放电力市场、促进电网的进一步扩大。中欧联合电网由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四国电网构成,并于1983~1993年间通过三个大容量背靠背直流换流站与西欧电网实现异步联网,又于1995年10月起两电网开始同步联网运行。以中、西欧联合电网为核心,继续向东将同东欧联合电网(…  相似文献   

10.
京津唐电网进一步开发抽水蓄能电站的时序分析及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唐电网为火主电网,电网电源结构单一,随着电网负荷及负荷峰谷差的增加,调峰容量严重不足,为满足电网调峰需求及改善电网电源结构,需建设一定容量的蓄能电站,本文就距负荷中心较近,开展工作较多的丰宁,板桥峪,桃花寺三座抽水蓄能电站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蓄能电站开发时序及意见。  相似文献   

11.
电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随着电源不断接入、电网不断拓展、负荷不断增加,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提高。2000年,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设备故障成为电网安全的重要隐患,人员责任事故增加。华北、华东、广西等电网因供需形势紧张,在高峰时段备用容量不足,电网安全运行压力加大。一些重要输电通道潮流较重,长期接近稳定限额运行。部分电网存在500千伏单回线与220千伏系统电磁环网。  相似文献   

12.
全面提高现有电网输送能力,是对电网更深层次的挖潜与整合使电网效益最大化,是创建节约型电网运营机制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电网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的必然选择。如何利用现有电网设施,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输送能力?山西电力公司着力通过改进仿真技术,利用控制技术,采用先进输电技术及实施技术改造等手段,提高电网输送能力。  相似文献   

13.
要经营好供电企业.首先要经营好电网,电网需要经营,电网贵在经营。这是甘肃省民勤县供电公司在长期的一流建设和同业对标过程中对电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公司紧紧抓住电网建设、可靠性管理、电压合格率等关键环节,精心经营电网,使电网管理水平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初始阶段"以划分供电营业区、实行供电营业许可制度来解决我国大小电网矛盾"的观点的分析我国电网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国家大电网与地方小电网"并存,自由扩展、延伸的特点。初期,大、小电网的整体发展实力较小,在我国无电地区大量存在的情况下,电网自由扩展、延伸的地域和空间都较大,未曾出现大、小电网间的矛眉。70年代末,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大小电网相互交叉供电的问题。80年代后,有些地区电网自由延伸发展到无序竞争状态,电网交叉、网中套网的现象日趋严重,电网重复建设也日趋严重。这种无序发展不仅违背电网发展的客观规…  相似文献   

15.
戚大安 《中国电业》2006,(10):58-60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解释,电网坚强的内涵是指“电网规划科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标准统一,经济高效”。笔者建议华中电网公司在建设坚强电网的过程中认真解决好以下三个基本的电网安全问题:更新电网规划设计理念以解决电网抗干扰能力较差的问题、建立追踪追究责任制度以解决电网抗灾标准偏低的问题、建立恶劣气候特巡制度以解决被动应付电网事故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业》2006,(8):F0003-F0003
河南是华中电网的火电基地,河南电网处于华中、华北、西北三大区域电网联结的枢纽位置,是全国电力实现“水火互济、南北互供”的重要通道。截至2006年6月底,全省装机容量3016万千瓦,500千伏变电站9座,220千伏变电站101座,500千伏电网正在取代220千伏电网成为主干网。华中电网、华北电网、西北电网通过河南电网实现了联网,使河南电网在全国联网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7.
总体上看,电力建设投资中,电源部分的投资比较强,应进一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资电源。电网建设是整个电力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电网部分的投资比较弱,不但历史遗留的欠账要还,而且新的电网建设任务很重,资金渠道不甚畅通,要争取新的资金来支持电网建设,要把电网建设的资金筹措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现在电网输电没有价格,应该对电网进行政策倾斜,用资本金支持、采用新技术支持和研究减免税方面的支持。要看到,算起账来,电网不如电源那样容易算明白;收起费来,电网也不如电源那样容易计费。所以电源那样容易计费。所以更需要把广开电网…  相似文献   

18.
张伟  朱国俊 《中国电业》2011,(12):52-55
“十二五”期间,发展特高压将是我国电网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规划,四川是全国特高压站点最多、线路最长的省份。到2015年,四JIl将建成“二交五直”特高压工程;到2020年,将建成“四交七直”特高压工程。随着特高压的建设,将大大提升四川电网在全国电网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使四川电网从局部电网跃升为全国特高压网架中重要的枢纽电网,真正进入特高压、大电网,交直流混联运行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广州供电局不断加大电网投资,加强电网建设。其中,电力物资采购是电网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比达到60%以上。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确保所采购的物资质量安全,是体现电网投资成效,确保电网安全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电网工程的大幅度投资,不论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上,还是在增强电力企业发展潜力上,都有着重大意义。宏观上,它是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微观上,它是提高电网企业输送电能的物质基础。可以这样说,电网工程项目资产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电网企业发展的后劲。而对电网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则是保障电网资产优良和电网企业健康发展,完善项目内控制度,保证项目建设合法合规的一项重要手段。电网工程项目是内审的一个重要控制点电网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控制点涵盖财务收支、财务预算管理、任期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