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轻量化是当前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选择使用轻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本文从汽车轻量化发展的意义出发,重点介绍了轻金属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发展上的应用及当前汽车材料轻量化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为汽车轻量化的发展研究提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3D打印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轻量化材料和轻量化结构的研究,讨论了轻量化材料Al合金、Mg合金、Ti合金以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对材料和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将进一步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军事等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汽车车身轻量化技术的研究发展是推动汽车节能、减排的关键。铝合金材料冲压技术是实现汽车车身轻量化的重要课题,可实现约2/3的减重,对于汽车轻量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汽车轻量化技术目前已被我国众多汽车厂家高度重视,汽车轻量化有助于节能减排、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尾气排放。从轻量化技术的内涵来看,需要在满足产品功能要求和成本控制的条件下,将从优化结构设计、新材料的使用及与多种制造技术应用等方面,实现汽车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化工业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为了倡导环境保护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汽车行业成为能耗控制的重要行业。本文简要阐述了化工新材料的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化工新材料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翠哲 《化工管理》2012,(9):100-101
<正>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近年来,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器以及建筑、民用等众多领域的发展,也不断从广度和深度上对化工新材料提出新的要求。高性能化工材料武装"蛟龙号"入海  相似文献   

7.
《中国纺织》2004,(11):189-189
1.863计划,是国家的中长期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其中的7个高技术研究领域中,新材料研发被作为重点之一。国家在“863”计划中陆续拿出22.5亿元专门用于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十五”期间,863计划新材料领域设立了三个主题,一是光电子材料及器件主题:解决若干关键光电子材料、器件和模块规模化生产技术,重点开发超高亮度显示材料与器件,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光存储材料与器件,高灵敏度的光传感材料等。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汽车轻质材料,应用领域已由军工和宇航工业扩大到普通民用汽车。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质轻、设计自由度高、集成性强等特点,不但可以使汽车得到更高的轻量化效果,提高燃油效率,还能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性能,碰撞安全性得到提升,也可以大大减少零件数和装配成本。汽车用复合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已成为世界各类汽车的生产基地,拥有巨大的现实和未来市场,这将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带来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9.
轻质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轻量化、降低油耗和排放以及提高性能以保证安全成为了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要降低汽车油耗量,除改进汽车的设计和研制省油的发动机外,减轻汽车质量,在汽车上广泛使用轻质材料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一般汽车自重每减轻1Kg,1升汽油可使汽车多行驶1.1米。汽车轻量化同时还能减轻轮胎磨损,延长汽车使用寿命。从20世纪70年代起,汽车尤其是轿车上已开始大量运用了轻质材料,出现了许多由轻质金属做成的汽车部件。目前世界上汽车轻质材料主要有: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世界汽车保有量正在飞速增长,汽车的轻量化、降低油耗和排放以及提高性能以保证安全成为了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要降低汽车油耗量.除改进汽车的设计和研制省油的发动机外,减轻汽车质量.在汽车上广泛使用轻质材料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一般汽车自重每减轻 1kg, 1升汽油可使汽车多行驶1.1米。汽车轻量化不仅能降低油耗,还能减少轮胎磨损,延长汽车使用寿命。从70年代起,汽车尤其是轿车上已开始大量运用了轻质材料,出现了许多由轻质金属和非金属做成的汽车部件。目前世界上汽车轻质材料主…  相似文献   

11.
《玩具世界》2009,(12):31-31
众所周知,塑料橡胶的应用领域多不胜数,而且亦与多个行业发展大方向互相紧扣,例如汽车轻量化、绿色包装、建筑节能等。每年云集全球橡塑材料及机械精英的国际盛会——“国际橡塑展”不但为各应用行业提供一站式采购平台,而且亦全面展示橡塑技术应用于不同工业领域的创新构想。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较早启动天然气产品研发的商用车企业之一,陕汽集团在天然气重卡、大中型客车及底盘制造等领域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尤其在发展迅速的LNG重卡领域始终稳坐第一宝座。在此次2013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天然气汽车、加气站设备展览会上,陕汽携德龙新M30006×2牵引车和德龙F30006×4轻量化版牵引车亮相,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流连。F3000性价比高德龙F30006×4轻量化版牵引车是陕汽天然气产品的代表,整车采用轻量化设计,使用新一代高强度材料,搭载潍柴WP12NG380E40气体发动机,应用少片簧、MAN技术7.5吨级前轴、MAN技术13吨级双级减速桥、真空胎等轻量化配置,通过CRUISE软件优化匹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包装工业》2011,(4):30-30
浙江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致力于在改性塑料领域的研究和生产,形成工业电器专用塑料、汽车专用改性塑料和热塑性弹性体三大类产品系列。应用于包装、电子、电器、汽车、机械、通讯、航空等广大领域,为国家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提供一流的改性新材料,也为国外企业集团提供一流的高聚物新材料和专业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要求的不断提高,采用镁合金的轻量化结构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镁合金零部件的连接面临诸多挑战,也是最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近年来镁合金焊接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全面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下一步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六院士领衔 助推高性能纤维应用 在同一场合,纺织业内六位院士同时到场的情况并不多见,这是由于"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这一话题,引起了郁铭芳、周翔、蒋士成、孙晋良、姚穆、俞建勇六位院士的极大关注.去年3月,中国工程院专门启动了"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技术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目前已经进行了大量文献资料收集,从对专家和企业高层人员问卷调查访问,到有关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及飞机高铁等制造企业实地考察,进行了调研和座谈等一系列活动,预计今年一季度即将结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日铁住金在汽车用钢的工艺、材料、涂层、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在汽车的轻量化、节能、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化工新材料是石化行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新领域。目前我国一些基础材料、高性能材料仍大量依赖进口。与传统材料相比,化工新材料具有质量轻、性能优异、功能性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尤其是高技术及尖端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且在应对全球性的能源危机、气候问题、环境污染及水资源匮乏等紧迫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工业的发展为轴承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产品的高精度、低磨擦、长寿命。随着新材料新工艺设计的开发与应用,轴承工业进入了一个广阔的领域中。一、新材料的运用陶磁材料应用于轴承产品上为我们解决了许多普通常规材料解决不了的问题。陶磁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耐磨、电绝缘性及化学稳定性,并且耐酸耐碱耐腐蚀。用于  相似文献   

19.
钱敏 《化工管理》2002,(3):28-29
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化工新材料领域开辟了金属有机化合物(MO)、金刚石薄膜、储氢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性能树脂基体及复合材料、高性能固体推进剂材料,以及材料微观结构设计与性能预测、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等的研究。“九五”期间,又开辟了纳米碳管储氢材料、有机发光显示材料、无机分离催化膜材料、材料的快速成形技术等新的研究领域。这其中,已经有30%的课题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提高了我国新材料研究开发的整体水平,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4月29日,"高性能纤维与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蒋士成、郁铭芳、姚穆、俞建勇,中国工程院二局局长高中琪,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卢卫生,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曹国英,以及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轻量化联盟、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国际汽车轻量化绿色科技联盟的相关领导,汽车企业、碳纤维企业、复合材料企业、相关高校研究所专家学者及10多家媒体代表共计80余人参会.会议由蒋士成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