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运用多投入多产出模型,从产出、投入两个角度测算分析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等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产出视角的分析表明:相比非信息产业以及信息应用产业,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低,且存在“硬”强“软”弱的结构问题.基于投入视角的分析表明:资本投入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TFP),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低.从动态演变来看,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剧烈波动都发生在经济危机后,而且往往伴随着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反向剧烈波动,表明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投资的过度增长往往伴随着低效率.  相似文献   

2.
陈春花 《IT经理世界》2010,(16):108-108
如何重新认识经济增长的来源,是目前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知道,经济增长率=劳动投入的贡献+资本投入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TFP)。30年来,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劳动力所带来的竞争力帮助中国企业获得了世界分工的机会。最近10年来,资本投入的贡献也开始显现出来,借助于资本的力量,中国企业也具有了进入市场的机会。所谓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可是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只关注了规模这个要素,在效率和技术方面,我们却有着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经济增长机制看.中国25年来的GDP属于持续快速增长,平均大致在9.65%以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要素投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TFP)。上世纪60-80年代,经济呈增长趋势,但TFP贡献要相对弱一些;改革开放后,因为理顺了经济增长的机制,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下降,而TFP贡献更大一些,80年代后超过50%。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我国工业经济综合要素生产率IFP增长率的测定1.工业经济TFP增长率测定数据的处理本文在测定我国工业经济TFP增长率过程中,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资料为准,选1978~1995年为时间段,并结合具体情况,对工业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劳动投人量、工业资金投入量等指标作了相应处理。(1)工业国内生产总值,记为GGDP,该指标以第二产业中“工业”为资料。(2)工业劳动投入量。该资料以工业部门年度劳动者人数表示。(3)工业资金投人量。以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加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表示。由于缺少长期投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3~2013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人力资本流动与集聚进一步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更加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2)融入人力资本分层集聚及其与交通基础设施的交互作用同样促进作用显著,并且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而不利于中小城市的TFP的提升;(3)经济越发达,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4)信息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替代作用明显,中小城市的替代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依据西部地区1990~2010年的能源产量和工业SO2排放量数据,将西部地区分成能源富集区和能源贫乏区以及高SO2排放区和低SO2排放区,初步分析了各分区内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然后通过构建西部分省区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对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估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西部地区要素贡献率分解核算.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步增强;但是资本和能源对西部地区能源富集省份经济发展仍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仍没有完全摆脱资本推动型的增长路径;而劳动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则为负,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阻碍.此外,不同能源开发程度和环境质量特征的省区对西部整个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和增长率的要素贡献率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从经济增长机制看,中国25年来的GDP属于持续快速增长,平均大致在9.65%以上。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要素投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TFP)。上世纪60~80年代,经济呈增长趋势,但TFP贡献要相对弱一些;改革开放后,因为理顺了经济增长的机制,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下降,而TFP贡献更大一些,80年代后超过50%。从能耗绩效看,从1985年开始,我国的单位能源强度即能耗逐年下降,到2001年有所上升,这与我们重化工发展势头过快有关系。改革开放的20年时间,中国达到了以能源消…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1996—2005年中国各地区信息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信息制造业的TFP的平均增长率为8.6%,其中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动力;东中西部地区之间TFP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且技术效率存在收敛趋势;人力资本、工业化、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比重是拉动TFP增长的显著因素,而企业平均规模和聚集效应则对其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属于斯密式增长,未来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会逐渐被熊彼特式或奥尔森式替代。中国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2013年间呈现的周期性规律,本轮经济低迷期会持续到2019年左右。本文利用CD函数和Lucas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实证分析出1978~2013年固定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8和0.32,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年扣除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存量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合发达国家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预测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5.48%~9.12%之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中国制造业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估算了各个行业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6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8%,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低下的技术效率起了副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TFP增长率,应该首先提高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估算了2003~2012年间长三角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借鉴EG和MS的分类,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分析不同集聚程度行业对它们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借用Arellano和Bond的动态面板模型,验证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指数在TFP增长过程中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TFP的提高,但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并非促进技术效率改进)进而产生影响。各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中低度集聚行业的TFP的增长率大于高度集聚行业,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高集聚度行业TFP增长率逐渐下降。而且,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将是长三角制造业TFP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中型工业快速增长的动因分析1995-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文都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资本的堆集,但是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和DEA技术,研究中国28个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的动因,分析发现1995年-2004年:(1)大中型工业平均增长15.5%,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拉动工业增长平均为9.2%,贡献丰约60%,而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对产出增长的综合贡献从1996年的13.5%,下降到2004年的0.7%;(2)全要素生产率中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改善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目渐突出,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经济增长5.2%,规模效率改善推动工业增长3.3%.基于此,本文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1978~2017 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 要素投入与经济产出数据, 利用重心模型刻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素禀赋重心和经济重心的时空演变轨迹及其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要素禀赋重心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劳动力重心较为稳定, 资本重心表现出阶段性移动特征, 劳均资本重心在不同时期空间上呈相对稳定的渐进式变化。在要素禀赋重心和经济重心的关系研究上, 经济重心始终位于劳均资本重心东南方向, 前期(1978~1991年) 二者位置关系不稳定性较强, 后期(1992~2017年) 二者呈现出“趋同——偏离——趋同” 的演变关系, 总体上我国劳均资本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耦合关系变化更多由区域资本存量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1952年~2007年的宏观数据为基础,利用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估算并分析了我国1952年以来55年的TFP增长率。发现建国以来,我国的TFP增长率波动较大且水平较低;从1952年-2007年间,平均TFP增长率仅为1.48%,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也仅为18.4%。这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增长质量较低;同时分析自1992年以来,我国TFP增长率下降的原因,认为进一步的推进改革,消除降低经济效率的体制因素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索洛余值法、 对偶核算法、 随机有效前沿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4 种常用测度技术, 测算和研究了 2002~2017 年TFP 演化趋势, 得到主要研究结论: (1)TFP 增长降速换挡表现为由旧常态的高速增长到新常态经济增速中高速增长; (2)TFP 区域差异特征表现为东部地区优势明显;(3)TFP 增长的主导角色更迭表现为由旧常态的技术进步主导逐步到新常态的技术效率主导; (4)TFP 的要素资源错配表现为新常态阶段资源错配态势加剧。 为推进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认为: (1)稳增长以实现具有换档性特征的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质量保持强盛性和有效性; (2) 拓潜力以实现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质量保持开放性和包容性; (3) 增效率以实现具有叠加性特征的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质量保持有效性和协调性; (4) 优配置以实现具有风险性特征的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增长质量保持有效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以来,中国机床工业的高速增长伴随着很高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率。但分析结果表明,估算的TFP高贡献率,在相当程度上源于要素利用率的提高而非技术进步。从技术进步的主要影响因素状况看,目前中国机床工业的技术创新、企业制度、规模经济、企业网络和产业外部支持系统等尚无法形成对产业技术进步的足够支持。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中国机床工业的高速增长伴随着很高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率。但分析结果表明,估算的TFP高贡献率,在相当程度上源于要素利用率的提高而非技术进步。从技术进步的主要影响因素状况看,目前中国机床工业的技术创新、企业制度、规模经济、企业网络和产业外部支持系统等尚无法形成对产业技术进步的足够支持。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各市州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湖南省各市州1990~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湖南省划分为"3+5"城市群、湘南和湘西3个区块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3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3+5"城市群增长最快,湘西地区增长最慢;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分解来看,技术进步是促进湖南省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规模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其次,但技术效率的不断降低却给湖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带来了明显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本文运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实证考察了我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上属于"资本投入型"的经济增长;1992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现出逐年递减效应;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实证基础上,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闫彦 《工业技术经济》2003,22(2):101-102
本文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基本方程及电力企业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学模型的研究,论述了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这三大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要素,井进一步阐述了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衡量技术进步在电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