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市场规模与新企业进入及行业创新的关系。 基于 1992 年以来国家政策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所带来的三次产业市场规模分化这一外生条件, 本文从三次产业各细分行业水平上发现,潜在市场规模对于行业创新 (以新企业进入数测度) 有着显著的影响。 我们的理论模型预示着就业规模对于创新具有两种作用截然相反的 “规模效应” 与 “拥挤效应”, 我们利用国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劳动人口非系统性变化这一条件, 对于两种效应哪种占优也进行了经验研究。 最后在模型设定、 数据处理方面以及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 结果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是一种竞争力极强的产业组织形式,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该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对促进该产业发展及发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根据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情况总结出了18个影响因素,归纳为产业集群内部及外部因素,再基于我国21个省级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不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1990年~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现状,通过比较三次产业间相对生产率、就业弹性的差异,探讨了产值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针对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7年、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及最新的2005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定量分析了最终需求对我国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总产出的诱发结构,以及各部门总产出时各类最终需求的依存度.对引起我国国民经济中各产业总产出变动的最终需求(总消费变动、总投资变动及出口变动)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影响各产业部门总产出的最终需求因素在不同产业中的贡献,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校研究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外就业形势的变化,众多硕士研究生对其就业也表现出明显的担忧。本文采用社会资源网络模型对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三种研究生就业模式,从而为研究生做好正确的职业规划提供理论指导,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研究生就业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受教育年限法对我国三次产业人才资本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产业增加值、固定资本、普通劳动力、以及人才资本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测算了我国三次产业人才资本的产出弹性以及对经济的贡献率,分析了我国产业人才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产业部门角度出发,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与部门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揭示三次产业的部门能源强度在能源强度曲线所处的阶段,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这30省份中,三次产业生产总值与其部门能源强度均服从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且存在长期均衡负相关关系,即目前中国三次产业的部门能源强度均处于下降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处于倒U型曲线的下行阶段。2)能源利用率对三次产业的影响有差异,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三次产业的部门能源强度每减少1%,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增加效应依次递增,分别增加0.788%、0.884%、1.566%。随着我国能源消费量的增加,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下降。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不再仅依赖能源消费量的增加,更需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新推动力的第三产业,降低能源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需求也很迫切。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三次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同时,就业增长依然缓慢,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山东省历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结构偏离度对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山东省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但与广东省以至国际标准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最后提出,除了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尤其是加强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外,还要提高就业者的素质,使其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与节能减排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内蒙古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85~2008年内蒙古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及能源消费量进行了协整分析,建立了能源消费的长期均衡模型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对1990~2008年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三次产业增加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内蒙古能源消费量和工业三废排放量与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发现,在长期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耗量有较大的正影响,而第三产业则有较大的负影响,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合理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充分考虑劳动异质性,利用产业人力资本结构,重新核算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发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偏离程度均被高估,第二产业结构偏离被低估,进而指出“民工荒”、大学生就业难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第一产业可转出人力资本减少,第二产业需求旺盛,而第三产业由于发展不足陷入低水平均衡状态。最后通过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解决我国结构偏离和就业问题的重点在于优化需求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发展路径以及全面推进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关键更在于释放农村消费市场巨大潜力和全面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分地区数据,应用三阶段DEA方法,对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测评.主要的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水平较低,且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其整体提升的主要原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是提高效率水平的有利因素,而地理位置和政府干预对研发创新效率提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将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模式分为4种类型,各省区可根据自身的效率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就业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已成为政府、学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以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就业弹性和单位岗位贡献两个角度出发,对主要海洋产业的就业拉动效应做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每提高1%,将使主要海洋产业就业人数增加3.28万人次;就业弹性显著为正,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主要海洋产业群内部各子产业的单位岗位贡献差异明显,其中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油气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较大,且传统优势产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仍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结构主义认为,部门间的要素流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的投入、产出的变动状况展开,并利用资源总配置效应分析方法分析要素在三次产业间的变动对江苏省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江苏省1991~2008年三次产业比重以及环境方面的相关数据,研究产业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环境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解出环境质量得分,进而与三次产业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轨迹,具体分析产业对环境的动态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5.
柴剑 《山东纺织经济》2012,(10):17-19,29
就业是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国家优先发展战略。党和政府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调整就业工作理念和方式,形成了以统筹城乡就业为主导的中国特色的就业之路。在现阶段有必要对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政策体系和具体实践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剖析影响因素,探索思路对策,推动和加快统筹城乡就业的进程,努力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6.
樊元  胡磊 《工业技术经济》2012,31(8):140-145
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分析表明第三产业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协同互动关系。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的动态分析表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表现为相互促进的累积过程;劳动力投入是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业人数的增长对第三产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产业具有很大的就业吸纳空间。最后根据就业吸纳弹性来阐明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东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平衡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广东产业结构转变升级,外来劳动力迁入量加大,广东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文总结分析了历年来广东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变动规律和特点,发现广东的就业弹性在不断上升,3次产业间的就业人员的比重仍有调整的空间,3次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也在不断趋于合理化.要使广东的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能够加快,就要发展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的产业,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建设中小城市、郊区,鼓励非公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市场相对过剩、产业结构偏差与城市化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目前 ,令经济学界、政府部门十分棘手的市场相对过剩 ,其实是我国三次产业间严重结构偏差长期得不到有效纠正的一个必然结果。因而与其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了经济增长 ,还不如说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三次产业结构偏差更为突出所致。如果将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其他国家的产业结构作横向的直观静态比较 ,不仅与发达国家而且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为了便于观察与比较 ,我们在表 1中列入中国与其他一些国家的产业结构状况与城乡人口的分布情况。可见 ,我国第一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仅低于缅甸 ,与泰国、巴基斯坦基本持平 ,第三次产…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带动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进行界定,以2011~2017年两类产业的49个行业数据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然后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两类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效应, 结果发现:(1) 近年来,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下降, 但整体上存在一个上升的趋势,现阶段全国整体上两类产业处于中度协调阶段, 且处于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阶段的跨越阶段;(2) 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对劳动力就业有着正效应, 且影响作用最大。 传统产业的 R&D 经费内部支出对劳动力就业也有着正效应, 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就业效应是负的;(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的就业效应是正的, 而工资的就业效应是负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和印度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实际汇率波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不可小觑。本文从实际有效汇率角度,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方程的方法对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印度产业、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上来看,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上升短期内会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但是长期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而印度卢比的实际有效汇率的提升在长期内提升了印度第二产业的比重并增加了该产业的就业人数,短期内对第三产业有负面影响,但是长期内依然有正的效应。总体上看印度卢比的升值对改善其产业结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