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更好地实现不同载荷边界条件下的基坑变形预测和控制,以天津市某地铁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研究超载、卸载条件下基坑变形特征。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推导基坑北侧和南侧的变形规律,并将分析结果与无超载、卸载条件的普通基坑进行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土体蠕变等方面的对比,最后,根据超载与卸载产生主动土压力对水平位移的影响,制定了基坑变形控制措施。结果表明:1)载荷边界条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地层的变形影响明显;2)北侧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均远大于南侧,北侧变形常超过变形报警值,南侧则相反;3)北侧土层水平蠕变最大速率和竖向蠕变最大速率均大于基坑南侧,普通基坑水平蠕变的最大速率介于两者之间,表明控制边界载荷有利于控制土层变形速率;4)基坑北侧的主动土压力明显高于基坑南侧,由于卸荷作用,基坑南侧地连墙底部产生被动土压力,使基坑侧壁向迎土侧移动;5)合理安排开挖进度,加强支承刚度,减少地表超载,是控制荷载边界条件和基坑变形的有力措施。研究可为城区复杂荷载边界作用下的基坑监测、施工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坑开挖是住宅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结合某住宅项目基坑开挖工程,依据项目所在区域地质特点,提出管井降水施工工艺,针对该工艺的实施步骤,提出基坑降水期间的控制要点,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做好悬索桥超埋深锚碇基坑开挖施工尤为重要。以阳宝山特大桥锚碇基坑开挖为例,分析锚碇基坑开挖的难点,探讨锚碇基坑工程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在昆明某基坑支护工程中采用桩锚-土钉墙联合支护体系的基坑支护方案,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水平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处土体沉降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最大水平位移接近15mm,最大沉降接近22mm,周边建筑物处土体最大沉降接近20mm,均小于变形预警值,达到基坑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城市复杂地下结构群之间相互影响的工程难题,依托深圳某预建商业建筑基坑和地下规划交通隧道工程,对基坑与隧道群相互影响力学行为以及考虑建筑附加荷载作用下下穿隧道管片配筋设计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基坑与规划交通隧道群三维数值模型和高铁隧道管片配筋荷载-结构模型,分析管片内力、基坑结构位移等指标,评价基坑与地下隧道群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1)在现有基坑桩-筏板基础结构设计情况下,管片内力变化幅度最大为10.85%,对后期交通隧道近接建筑基坑的影响较小;2)地下规划交通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基坑结构位移影响有限,隧道开挖后桩基础最大水平位移为1.36 mm,竖向沉降为2.44 mm,筏板基础最大水平位移为0.41 mm,竖向沉降为2.40 mm; 3)在建筑附加荷载作用下,隧道管片最大内力出现在拱顶内侧和拱腰外侧,考虑弯矩传递系数ξ时隧道管片配筋需要加强。研究成果优化了既有桩基础影响下的隧道结构配筋,可以为城市复杂隧道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准确地对临河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变形进行预测和风险预警,以天津地铁7号线王兰庄站出入口基坑临河施工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良高斯过程机器学习的临河基坑变形预测方法。首先,将施工过程收集的变形位移监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其次,利用改良高斯过程回归算法对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并通过自适应不同的训练函数,获取较为合理的基坑变形代理模型;最后,通过代理模型预测基坑变形位移,并识别基坑风险,同时与传统高斯预测结果、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改良高斯过程回归方法较常规高斯过程的模拟效果更好,在样本点充足的条件下,可准确地根据基坑变形数据学习并预测后续基坑开挖的变形位移;2)相较于工程应用较多的有限元计算方法,采用改良高斯回归过程机器学习方法,可根据现场的实际监测数据对变形进行动态地学习、分析与预测。研究成果更贴近现场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可为基坑变形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煤矿基坑的设计较为成熟、稳定性较高,但对硬岩深度固定滞后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结合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模拟、现场试验等,在硬岩深煤矿基坑滞后的支护条件下,开展了煤矿岩土结构保护与相互作用、防护结构变形特征及煤矿基坑稳定性控制等研究。本文研究了硬岩深煤矿基坑围护结构和周长表面抗振模式,主坑变形不取决于井距和振动强度,垂直方向“D”型水平变形,最大变形发生在1/2深的挖掘深度。周边地表沉降表现为“凹槽”型,沉降影响水平范围数值等于开挖深度,探讨硬岩深煤矿基坑滞后支护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苑萩 《水利技术监督》2012,20(3):49-51,61
由于电站大面积土方开挖的自身特点,传统土方开挖施工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不利于工程实施以及经济效益.基坑开挖采用常规的大型机械开挖,受降雨影响严重,功效较低.挖泥船吹填施工必须解体进出基坑,准备工作复杂、时间长、成本高,需不断补水以防止搁浅,用水量大,对地基扰动大,质量很难保证.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通过对几种土方开挖施工方法进行对比后认为冲挖机组吹填技术在大型土方基坑开挖中应用是可行性的,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掌握苏州地铁基坑的空间变形特征,实现对其变形的高精度预测,利用数理统计及极限学习机开展基坑变形的空间效应分析及预测研究。首先,基于基坑变形监测成果,开展基坑变形的空间效应分析;其次,利用小波去噪、极限学习机及混沌理论等构建了基坑变形预测模型,以达到基坑变形的时间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效应分析方面,基坑竖向沉降变形及侧向水平位移均以西侧相对最大,其与近接既有住宅楼相关,近接既有建筑物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较大,且在不同施工阶段条件下,基坑侧位移随深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第二、三阶段的侧位移增量相对最大;在时间效应分析方面,小波去噪能很好分解基坑变形的趋势项和误差项,但去噪参数对去噪效果影响较大,去噪过程应进行参数的优化筛选;粒子群算法能有效提高极限学习机的预测精度,混沌理论也能有效弱化误差序列,所得变形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值均小于2%,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且通过外推预测,得出基坑变形在后4个周期仍将进一步增加,但增加速率相对较小,后期在时间效应条件下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对开展不同区域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变形特性研究、更好地指导现场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三重管高压喷射注浆是三种不同的工作介质通过三重管(水、气、浆管),由高压水、压缩空气切割破坏岩土体,再由水泥浆液充填切割后的空隙,使之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固结体的岩土施工方法,它分为定喷、摆喷和旋喷三种形式,适宜于地基土的加固和基坑隔水帷幕。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桩基础的特殊性和隐蔽性等特点,阐述了桩基础监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重点介绍桩基础施工质量监理的要点和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12.
结合湖北省某变电站在岩溶发育地基上成功建站的工程实践,介绍了岩溶地基的勘察方案、岩溶发育的规律及机理、岩溶地基的稳定性评价、岩溶发育地区变电站站址地基基础的处理以及设计中应注意的事宜等内容。实践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地基基础处理时采取的措施得当,在岩溶发育的灰岩地基上仍可修建变电站。  相似文献   

13.
结合GB/T19001-2008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的实践,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实施的有效性和审核的有效性等3个方面,阐述了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国内外旅游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领域。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生态旅游需求急剧扩张,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社会背景下,重视生态旅游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利用的有效途径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在生态旅游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总结归纳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我国生态旅游未来理论研究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小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缓解软土地区的桥头跳车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联合换填泡沫混凝土加固软基的方案。依托实际工程案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NX建立了CFG桩复合地基工况模型与原始工况模型,检验了CFG桩复合地基的有效性,然后建立了CFG 桩联合台后换填泡沫混凝土方案的模型进行固结沉降分析,并验证了两者联合应用的优越性。研究结果显示:1)CFG桩复合地基对于软基的加固效果显著,其工期沉降比原始工况减少了18.32 cm;2)CFG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基时,台后换填泡沫混凝土使桥台与路面的台阶型差异沉降相较于台后普通路基填土工况减小了0.72 cm,对于桥头跳车问题的治理效果良好;3)模拟结果与工程实测沉降数据对比误差极小,说明了有限元模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有效解决了常见的桥头跳车问题,方案具有更安全、环保、可靠的特点,可为软土地区的路桥过渡段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传统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研究中忽视碎石桩侧向膨胀的问题,在对筏板基础下碎石桩排水荷载条件下加固软土地基的性能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利用PLAXIS 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桩间距、直径和桩长等参数对筏板基础长期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各参数对筏板基础整体沉降、弯矩和碎石桩侧胀的影响。结果表明:1)软土中碎石桩的存在显著降低了筏板基础的沉降和弯矩;2)碎石桩的侧向胀形分布取决于其位置的深度;3)筏板基础的沉降、弯矩和侧向胀形随着间距与桩径比的减小、面积置换率和碎石桩长度的增加而增加;4)采用长厚比为0.75的碎石桩加固软土,可以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对于全面了解筏板基础下碎石桩改良软土的侧胀性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后类似工程加固设计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介绍了一种经济合理,先进可行的桩基础设计方案选择的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建立了方法优选的模糊决策模型,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计算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顶管施工土层的变形和移动规律,利用数字图像方法观测,建立了顶管施工土层移动模拟的物理模型,研究了顶管土层损失引起的上覆土层变形和移动规律,获得了如下结论:1)顶管施工地层损失引起顶管周围土体向顶管移动,最大变形发生在顶管周围;2)顶管地层移动从顶管周围向地表上方以一定角度传递和扩散,地表沉降范围大于顶管直径,顶管地表变形呈漏斗状,最大沉降在顶管的正上方;3)可以运用随机介质理论和概率积分法预测顶管施工地表变形;4)可以数码望远镜代替相机,采用数字图像方法观测顶管地表建筑物的非均匀变形。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状态,提高实际工程质量,以路堤下CFG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在基本假定的前提下,分别建立类端承桩复合地基和类摩擦桩复合地基的力学模型。分析导出CFG桩复合地基工作的受力平衡条件及变形协调条件,对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相关文献中基础工程的现场桩土应力实测资料为基础数据,运用修正后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类端承型CFG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修正后的计算方法能满足实际工程计算的需要。研究成果可提高实际工作中承载力和沉降的计算准确度,为进一步完善CFG桩地基工程设计及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