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15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撰写的《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正式对外公布。报告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上的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售制度,鉴于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因此可以考虑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此前深圳就已传出即将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而央行的报告消息一出,立刻在地产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更有市场人士将其放大为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又一次信号,被“誉为”是又一个“8·31”大限的到来。然而,建设部新闻发言人8月24日却又明确指出,国家近期内不会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虽然建设部的意见使这场争论暂时告一段落,但是不同观点的交锋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8月15日公布了《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其中建议,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一时间,房地产界哗然一片。当月24日,建设部新闻发言人明确指出,国家近期不会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这个过程虽然不长,但房地产企业好似坐了一趟云霄飞车,骤然落入  相似文献   

3.
2010年伊始,一条南宁将试点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纷纷议论。其实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建议不时有人提出,早在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在《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就提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建议,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论。充分的争论有利于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4.
房屋预售是指在房屋的建设过程中,买受人只预先支付定金(相当于部分房价款),而由房地产开发商将房屋的所有权预先卖给买受人的行为。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房屋销售方式,对于开发商来说,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快地筹集建设资金,缓解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减少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加速资金的流动,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买受人来说,最大的好处则是以较少的定金预定下了自己期望中的一套房子。但是这种房屋销售方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买受者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因为房屋预售中的开发商相对处于优势经…  相似文献   

5.
央行8月15日发布了《二00四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央行除提醒商业银行进一步严控房地产贷款风险外,还特别提到了两条建议。其一是取消房屋预售制度,其二就是推出固定利率房贷产品,将个人房贷利率“固定化”。其后第一条在市场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房屋预售近期内可能还无法取消。对于推出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货款,市场上的反应则分为两派,一部分学者和业界人士认为我国当前推出该金融品种正当其时,几家商业银行(招商、光大等)也正在跃跃欲试。但是也有一部专家认为,由于市场条件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当前我国推出该类产品的时机尚未成熟。本文观点认为,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的推出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有诸多好处,只是就目前我国当前实际情况考虑,推出该产品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阻碍,但可以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进行试点。以点带面,最终推动我国房贷固定利率的施行。  相似文献   

6.
一、各国商品房预售制度比较从世界各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来看,房屋预售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英国,还是周边的邻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预售商品房和现房一样都是市场的一种选择。以美国为例,新建住宅销售中,预售所占的比率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旧事重提,继去年8月央行的建议之后,再一次将取消商品房预售这一敏感话题摆上桌面。具体细节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行长白鹤祥提出关于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议案,并得到了其他32位全国人大代表联署签名,议案还列举了房地产预  相似文献   

8.
市场     
《中国房地信息》2010,(5):73-79
全国70大中城市2010年3月房屋销售价格变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4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未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研究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的经济学者易宪容,对央行取消期房预售建议的提出了他的看法:"事实上,自一九九八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发展基本上是银行金融支持的结果。无论是大量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开发,还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金融创新,都是推动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与繁荣的关键。正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过于依赖银行信贷,也就形成了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单一的房地产金融模式。这种模式必然把风险集中到银行身上。更为重要的是,当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时影响房价下跌,银行成为房东,便会导致金融危机。目前,我们缺乏良好的信用体系.房产市…  相似文献   

10.
由于目前房企所需资金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解决,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2008年政府将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房地产信贷规模可能总量控制压缩50%,贷款利率可能上浮10%,甚至还可能多次加息,使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加大。因此,国家不但会严格预售资金管理,还有可能取消期房预售或调整期房预售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地信息》2010,(3):10-10
去年12月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文件"国四条"中提出:"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完善土地招拍挂和商品房预售等制度。"今年1月出台的"国十一条"强调:"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已取得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我们相信本次调  相似文献   

12.
1月23日,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自治区住建厅党组书记宋继东在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将选择南宁市作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试点城市。此消息一出,是否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再次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1月23日,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自治区住建厅党组书记宋继东在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将选择南宁市作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试点城市。宋继东话音刚落,"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又一次成了业内争论的热点,并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南宁拟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该传言一出,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虽然媒体一番热议之后最终仍是无疾而终,但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仍然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值得肯定、鼓励,并且已经到了适当的时机。取消与不取消完全在于决策者打破"老规矩"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15.
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定金或者房价款的行为。在商品房预售过程中,由于工程时间长,交易标的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购房者所面临的风险比一般现房买卖大得多。购房者通过房屋预售合同获得的只是一种期待权,其权利的实现完全被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房地产价格体制改革进一步的深化,取消福利分房 制度,使得原有房屋经营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也在改变,必须 适应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房屋置换是市场发育的产物,为 此,房屋经营管理部门要投入到房屋置换工作中去,适应市场 的需要,跟上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事实上,在央行提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建议之前,深圳似乎早已未雨绸缪,并有意推行现房销售。且不论其实施的可能性及程度如何,仅仅在意识上,深圳的这种做法就早已占了先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商品房预售市场领域,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违规出售未办理预售许可登记的商品房、一房多售、出售已被抵押或已被查封的房屋、不按规定办理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等,严重地损害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因此,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如何有效地改进管理手段,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是规范商品房预售行为、防止违规操作的关键。目前,国际互联网技术(Internet)空前发达,因此,政府部门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房地产电子政务应用,实现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商品房预售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19.
信息     
国税总局:房地产预售收入所得税上调5%国家税务总局3月20日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31号文),对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的预计营业利润率做出了调整,按不同区域分别确定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的预计计税毛利率,其中,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城区和郊区将由目前的15%提高到不得低于20%,新的规定将追溯至2006年1月1日开始执行。52国房地信息中2006第年5期建设部:各城市廉租房发展参差不平建设部通报全国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通报指出各地发展参差不平,大部分城市取得较好成绩。截至2005年底,已有北…  相似文献   

20.
8月26日,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在"首届中国房地产形势分析与预测高峰论坛上"表示,宏观调控要避免政府各部门政策叠加,如果各部门从各自角度出台政策,将损害宏观调控效果。秦虹举例说,银行方面考虑资产风险,从而出台措施限制房贷,建议取消预售制度等;税收部门为了完成税收任务,要各项税收应收尽收,过去没有征收的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开征或者补缴;土地部门要节约用地,防止腐败,从而严格招拍挂制度,控制土地供应。"但各部门的政策可能出现叠加效应,应该予以避免。"秦虹强调道。■楼市调控应避免各部门政策叠加@秦虹$建设部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