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环节的节能减排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李梅  文福拴 《电力技术经济》2007,19(4):27-31,60
介绍了国内外在发电环节采用的两种节能减排技术,即洁净煤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从政策支持、价格鼓励、税费减免、科研和产业化的促进等多个方面论述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环境下,发电环节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及发展思路。建议对化石燃料发电征收较高的能源税、CO2税、SO2税以及征收CO2排放费用,增大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比例,鼓励私人投资,建立绿色电力发展基金,加快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2.
吴疆 《电力技术经济》2011,23(6):20-24,30
我国电力行业一直将相互关联的发电业务、供热业务分别统计,与国际通行的统计口径不同。通过理论推导,量化计算了将供热与发电合并统计后的基础数据,分析了将发电业务、供热业务合并统计对煤耗率、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单位电量CO2排放强度等指标的影响。指出了业务结构对我国电力行业CO2减排相关统计指标的影响因素,并对“十二五”以及2020年有关指标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3.
居住建筑作为能耗使用部门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节能减排工作对减少CO2排放量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Bottom-up评估方法对中国居住建筑的CO2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对影响其排放量的经济社会因素进行了指数分解分析。核算结果表明,1996~2011年居住建筑CO2排放量增长了1.12倍,年均增长5.14%。住宅碳排放系数和平均家庭规模变化均使居住建筑排放量减少,而建筑能源强度、人均居住面积和总户数的增加对居住建筑CO2排放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增进作用大于减弱作用,最终居住建筑CO2排放量增加。节约用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进用能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社会结构调整等经济社会措施对降低居住建筑CO2排放量有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4.
2008年电力行业节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电力行业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2008年,电力行业通过关停小火电机组、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电网输送能力、拓展交易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等措施不断优化电力工业结构,节能效果明显。全年实现节约化石能源约4524万tce,相应减少COx排放约11115万t,减少S02排放约75.4万t,减少NOx排放约70.2万t。  相似文献   

5.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3个方面研究了影响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因素,研究表明,能源强度的提高能够使碳排放强度上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非化石能源比重的提高能够使碳排放强度下降,并对2010年和2011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做了分解,研究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能源效率减排引起的,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当前应优化产业结构和稳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等建议,对于政府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单位电量CO2排放强度,是目前最广为人知的电力CO2减排指标,反映了全社会用电的CO2排放情况。那么,电力行业的"单位电量CO2排放强度"与"单位产值CO2排放强度"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7.
单位电量CO2排放强度,是目前最广为人知的电力CO2减排指标,反映了全社会用电的CO2排放情况。那么,电力行业的"单位电量CO2排放强度"与"单位产值CO2排放强度"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基于LMDI模型的CO2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Kaya及其扩展模型将CO2排放影响因素划分为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7个方面。根据1995~2009年江苏省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部门的12种能源消费数据,利用LMDI模型分解计算出7个因素的CO2排放量和贡献值。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9年江苏省CO2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对CO2排放起到正向驱动作用,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起到负向驱动作用,人均产出和产业能源强度分别是影响CO2排放的正向和负向主导因素。降低CO2排放量,需要通过提高产业能源强度、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促进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比重15%、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由于非化石能源份额扩大将降低经济的碳强度,这二者存在较强的联系。基于过去30年的发展轨迹,综述了经济、能源与排放指标的变化,建立解析式来衡量指标间的互动影响。分析表明:非化石能源份额目标与能源强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抑制化石能源的消费水平。从这一意义上,经济与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转型特征明显,行业CO2排放强度呈波动下降走势,但2003年工业再度重型化和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排放强度明显上升。基于改进的STIRPAT模型,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详细考察了中国工业CO2库兹涅茨曲线(CKC)的类型及成因。主要结论是:中国工业CKC呈"N型"走势,而非传统的"倒U型",即CO2排放与经济增长在倒U型走势之后又形成拐点,出现"重组"现象;投资规模与排放显著正相关,研发强度不是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CO2排放是个动态调整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政府节能减排政策有助于降低排放,减排治理政策应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环境规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简称大学城能源站)一期项目采用2×78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能源利用效率状况;介绍了大学城能源站能源综合利用的成效与噪音环境治理的措施,并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该项目可为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积累经验,为合理利用天然气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智能电网建设支撑提供示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胜利油田40年的发展进程中,能源计量工作积极围绕油田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国家“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以“科学、公正、准确、统一、高效”为准则,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国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全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首次引入了单位GDP能耗指标,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节能、环保、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4.
石油企业是产能大户,同时也是耗能大户,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责任重大。如何加强企业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是每个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计算整理、统计上报是企业能源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必须安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能源政策与能源安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4年6月新出台的日本“基本能源政策”强调,进一步寻求能源多样化鼓励使用天然气以减缓气候变化,减少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以有效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核电政策依然是日本能源政策的核心。目前日本已经有52个核反应堆,计划到2010年和2050年,分别再建造4个和6个新的核反应堆。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日本环境省拟对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的使用,按照碳含量征税。但该计剐目前受到来自各方的反对。2004年2月29日成立的日本石油是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JOGMEC)已从即将解散的石油公团手中接管了国家石油储备的全部管理职责。原有的8家国家石油储备公司现已实行私有化。为改善地区和国家能源安全,日本政府迫切希望建立“10 8”能源安全体系和东盟的联合石油储备。同时,还鼓励中东主要石油出口国投资于日本石油的下游业。2004年8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作为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已首次投资日本炼油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油田行业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的分析,阐述了能源监测计量对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并通过在油田领域的试点应用,找出进一步推广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能源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需求大,而国内能源贮备不足,节能任务十分迫切。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节能需要,我们建议应采取节能认证的手段,大力促进节能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VAR模型,实证分析1953~2014年我国能源效率与能源结构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能源效率与能源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呈现正相关;在长期,能源效率与能源结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分析了影响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两种能源威胁:一种是无法以能承受的价格获得充足可靠的能源供应;另一种是由于过度消耗能源而导致的环境损害.能源价格飞涨和最近发生的地缘政治事件提醒我们:负担得起的能源在经济增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全球能源体系应对能源供应中断的脆弱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确保能源安全再度成为国际政策议程中的首要问题.然而,目前的能源供应模式给环境带来了威胁,表现为对环境严重的不可恢复的破坏,其中包括全球气候的变化.要实现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不但需要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协调一致的行动,而且需要公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再战     
黄蓓蕾 《汽车观察》2009,(11):92-93
天然气能否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中占据一席之地?上柴正试图改变墙内花开,墙外香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