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海雁 《冶金财会》2006,25(7):10-11
<正>一、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允许企业计提八项准备,分别是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企业对其所拥有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改善资产质量,避免虚列资产,如实反映资产状况;可以防止企业虚盈实亏,实现资本保全。  相似文献   

2.
固定资产减值是会计核算的重要部分,本文阐述固定资产减值的内涵及背景,对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企业合理规避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问题是完善我国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关键。通过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理论上提高企业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认识,促进企业完善相关会计核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针对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提出建议,促进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准则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会计处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别从资产减值准备应该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价值及利润和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信息如何造成负面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对资产减值准备制度以及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析现代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使资产更符合资产的定义,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为公众提供了比较真实的信息。但有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不足进行会计操纵,使会计信息失真,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针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现状,我们要进一步规范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切断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削弱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  相似文献   

5.
资产减值准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增加了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若干规定,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6.
刘晓莲 《冶金财会》2002,(11):41-43
<正>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下称《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按照《制度》规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即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本文拟对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和数额进行探讨,以免形成秘密准备。  相似文献   

7.
刘峰 《冶金财会》2006,(10):42-43
<正>一、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运用1.新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实用范围。在原来规定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四项减值  相似文献   

8.
潘荣良 《冶金财会》2003,(10):43-44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下称《制度》)的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会计核算等事项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现行制度规定,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当通过“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直接冲减当期损益,这样的处理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是,将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从当期净利…  相似文献   

9.
赵秀英 《冶金财会》2004,(12):45-45
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本人就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会计处理谈点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水利水电勘测设汁企业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并论述了资产减值准备的核销和转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中可参考本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核销和转回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1.
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按照规定要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按照税法相关规定,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这就使得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需要企业进行纳税调整。为此,就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进行具体分析,给出纳税调整会计处理分录,可供企业在对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纳税调整进行会计处理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合理地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列出了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  相似文献   

13.
2001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规定固定资产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2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又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并在股份有限公司中首先得到执行。从这几年的执行效果来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夯实企业资产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挤掉了一些上市公司业绩水分,使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趋向于真实。但由于准则仅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些原则性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对于何时计提、如何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等操作细节均未作出具体规定,这样给了上市公司运用资产减值…  相似文献   

14.
结合石化行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特点,按照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的要求,探讨出现资产减值现象时,如何通过资产组的认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相关纳税调整事项。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一直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我国以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资产减值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本文在回顾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与国际会计准则IAS36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新颁布的减值准则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2006)中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00年底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和资产减值范围重新进行了规范。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市场信息透明度差、会计准则制定相对滞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资产评估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会计实务中存在减值准备计提不规范、计提标准不统一和随意性等情况,具体体现在不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导致企业高估资产、虚增利润,资产负债表上所列示的资产价值与实际相背离。 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中,资产的定义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定义采用了经济利益流入法,“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一项资产能够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预计发生减损,该减损部分就不符合资产定义,则不能作为资产价值的一部分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正是对资产这一特征的体现,在较大程度上可以防止企业虚增资产和利润。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将不实资产排斥于报表外,更真实反映企业未来经济获利能力,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浅谈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实务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实施,资产减值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务中如何操作也成了财务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其他减值准备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是要求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大部分的减值准备是其对应资产的唯一减项 ,只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与累计折旧共同作为固定资产减项的。为了在实务中能正确核算和反映固定资产项目 ,有必要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以求协调好这两个科目的会计核算。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的涵义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涵义。《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 ,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 ,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 ,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  相似文献   

20.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要对不确定因素作出职业判断 ,并保持必要的谨慎 ,要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 ,既不得低估负债或费用 ,也不得高估资产或收益。企业要定期对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