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天然药物提取的一种常用的应用方式,其是将超临界流体作为一种溶剂,将天然药物中的可溶组分的溶质从固体或者液体当中萃取出来,这是一种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应用,能够将天然药物中成分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提高天然药物的提取纯度。因此,文章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中农药残留分析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调研,对中药中农药残留分析技术作了较全面叙述,主要包括3部分:1)中药中农药残留的提取与净化;2)目前我国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3)近期发展的农药残留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如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体固相分散萃取等)以及检测新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色谱、免疫分析和生物传感器等)。  相似文献   

3.
针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绿色新型分离技术的特点,选用适合超临界体系特点的状态方程、混合规则及方程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计算溶质在含和不含夹带剂的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纺织》2005,(6):145-147
超临界流体技术早期的工业化应用是萃取,用其代替有机溶剂从天然材料中提取有效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香料等领域,如从咖啡中取出咖啡因,从啤酒花中提取啤酒酿造材料,从中草药中萃取药物有效成分,也用于从花朵、芳香植物中获取香精、天然色素等.以超临界流体作为介质进行有机合成或聚合反应以制备材料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此外,超临界流体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及制备纳米粉末等方面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5.
常虹飞  杨震 《河北工业科技》2008,25(6):352-353,360
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萃取丹参中丹参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以丹参酮ⅡA含量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丹参中丹参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萃取压力对萃取结果影响最为显著,最佳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40℃,无水乙醇用量为30%(质量分数),萃取时间为2 h。  相似文献   

6.
文章拟从介绍分子蒸馏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以及高效筛板技术入手,对其在环境保护中的独特作用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以期使得新型的高效分离技术作为一种“绿色”技术再新世纪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几年组织工程用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技术及研究成果,传统技术包含微球烧结法、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法、热致相分离/冷冻干燥法、静电纺丝法、快速成型法等;超临界技术包括超临界CO2发泡法、超临界CO2乳剂制模法、超临界CO2静电纺丝法、超临界辅助相分离法、超临界CO2溶剂去除法、离子液体聚合物混合干燥法等。重点评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组织工程用三维支架制备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流体萃取动力学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几种超临界流体萃取动力学模型,即收缩核模型、质量守恒模型、分布萃取模型及热核模型。分析了各种模型的萃取机理、建立的条件和应用等,并对各种模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为动力学模型的改进奠定基础,为今后的工业放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重点对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生物酶解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分子印迹分离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微波提取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明确各种提取分离技术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契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提取分离技术,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酶在超临界流体中催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酶及酶催化反应的特点及酶的反应介质,对酶在超临界流体中的催化作用和影响酶的稳定性因素,如反应流体、系统含水量、温度和压力、传质、夹带剂、载体等进行了论述,并展望了超临界酶催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萃取与其他分离技术的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CO2萃取(Su鄄percriticalCarbon鄄dioxideExtraction,SCCE)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已被学术界和企业界所公认,并在食品、医药、化学反应、化学分析、环境保护、新材料、精密仪器清洗、织物印染等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的该项技术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现已实现工业化并正在向产业化迈进。值得关注的是,20多年来,这一技术在我国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迄今单纯依靠SC鄄CE技术获得稳定、长期、明显经济效益的实例并不多见。本文拟通过分析该技术工业应用效果欠佳的技术原因,以中草药有效成份的提取为例,提出走超临界CO2…  相似文献   

12.
薯蓣皂甙元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薯蓣皂甙元是薯蓣皂甙的水解产物,它是许多重要甾体激素的前体物质。介绍了薯蓣皂甙元的结构、化学组成和近年来的提取方法,综合比较了常规酸水解法、自然发酵法、超声法、酶水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方法的优缺点,认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较为先进且对环境无污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条件下喷雾造粒技术是重质油深度梯级分离工艺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它能实现将硬沥青从萃取塔底释放出来,进行喷雾造粒,并在造粒塔内实现气固分离,回收溶剂,这个过程利用超临界流体的能量,不产生新的能耗。在此工艺中,超临界状态下的戊烷的闪蒸速率对沥青造粒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文章根据戊烷闪蒸相变中的传质传热规律,改进了闪蒸过程的模型,并将其植入到CFD软件FLUENT中,较为准确的预测了闪蒸雾化的非平衡热力学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喷嘴内压力呈梯级下降,随着入口压力的降低和温度的增大喷嘴内压力变化幅度减缓;随着喷孔段长度的增加,喷孔段内压降变得较为平缓,喷孔段中的温度略有升高,溶剂的汽化率略有升高;随着喷孔段直径的增加使得戊烷在喷嘴内及喷孔段的汽化率增大,由于降低了喷出前液态沥青中溶剂的含量,对出口形成质地致密的沥青颗粒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实用技术     
光触媒媒技术首次成功引入食品安全领域;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成果获奖;委内瑞拉研究用木薯淀粉生产降解塑料;新型旋流徽泡浮选柱通过鉴定;全生物降解共聚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化工领域在化学工程技术的突破之下实现了转型升级,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显著的提升。但是,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的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应当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效果。文章从超临界流体技术、热传导技术、绿色化学技术、新分离技术等进行了简要介绍,简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浓香型大曲酒优质品率很低,一般在40%以下。浓香型白酒酿制过程中产生大量黄水和底锅水,内含丰富的有机物质及呈香物质,经过特殊技术提取后,可作为调酒香料,将低档白酒提高到优质酒的水平。连续逆流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直接从黄水及底锅水中浓缩和提纯这些呈香物质,作为调香原料,为制酒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闻香识书     
《中国纺织》2004,(6):192-192
《纺织科技前沿》葛明桥 吕仕元 编著定价:48.00元内容提要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纺织科技的最新成果,内容紧扣纺织科技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突出科技前沿特色。 内容包括:纺织科技发展简史,主要国家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纤维材料科学研究,纺织染工艺与设备,产业用纺织品,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离子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超声波技术、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脂肪酸及其酯的相平衡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超临界CO2 和脂肪酸及其酯相平衡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用Peng-Robin-son 状态方程和Panagiotopoulos-Reic混合规则,以及对能量参数a(T)做了改进后,用于计算脂肪酸及其酯和超临界CO2 二元体系的相平衡,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拟合精度很好。此模型可为用超临界CO2 萃取脂肪酸及其酯的工业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学工程技术作为化学生产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在化学生产中所需要的时间,而且还能够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效率。因此,本文通过对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概念进行了阐述后,又详细的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传热技术以及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并且分析了现如今的化学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得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的工业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流体革取技术是现代科学的先导。——钱信忠一项世界瞩目、争相开发应用的新一代化工分离技术——超临界C0c革取(Supe。itricalC02nxtrac。non,以下简称SCE)在祖国的城市和山村悄然兴起。它以其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过程能耗低和无毒、无三废、无易燃易爆危险等诸多传统分离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被国内外公认为是生产高品质绿色产品的最佳方法,而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城乡企业家所青睐。我国开发SCE技术已有近20年的历史,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在工程技术和设备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已进入工业化的初始阶段。由于它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