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碳市场的建立,碳金融随之诞生。为分析碳金融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本文以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例,构建了一个企业转型与银行贷款的决策模型,考虑碳市场和碳金融对于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本文得出两个主要结论:(1)以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代表的碳金融可以促进企业低碳转型,实现企业与银行的帕累托改进;(2)碳市场中碳价的剧烈波动会阻碍碳金融的发展。本文根据钢铁行业数据、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发展碳金融与促行业转型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煤为主的火电一直是我国电力供应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主体。在新能源安全可靠地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之前,煤电仍将发挥能源电力安全“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在“双碳”目标下,火电行业低碳转型成为落实碳减排目标同时确保电力安全供应的关键。火电发展稳则电力供应稳,火电低碳转型顺则“双碳”目标实现顺。综合采取规划引领、创新驱动、市场主导、政策机制协同发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这将对我国能源体系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于我国能源储备实际,稳步实现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稳步推进非化石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分析了“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的发展困境,并为煤炭企业转型提出了建议,指出应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发展挑战,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重视人才培养环节,助力“双碳”目标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4.
当前,电力发展面临保障安全可靠供应、加快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国网湖北电力江陵县供电公司将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打造“零碳”供电所样板,在处理好发展与减排、增量和存量等关系上做足了准备。  相似文献   

5.
“双碳”目标及其政策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绿色转型行为,也通过行业结构、竞争结构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企业行为。结合“SCP”分析模型,对这一间接影响中的传导机制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从有形驱动和无形驱动2方面,分析了“双碳”目标引领煤炭企业绿色转型的内在作用机理,并提出煤炭企业绿色转型的实现路径,包括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制定绿色发展战略;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绿色生产效率;以金融市场为支撑,开发绿色低碳新业务;以环境规制为引领,构建可持续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6.
国际经合组织率先提出转型金融的概念,旨在为高碳排放行业向低碳和零碳排放转型提供金融支持。我国需加速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转型金融构架,以解决高碳行业,尤其是民营高碳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通过转型金融工具为钢铁企业提供低碳技改资金,帮助其尽快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变得十分迫切。通过对国际转型金融实践及中国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实践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提出针对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发展的4条对策建议:第一,为钢铁行业制定专项转型金融政策;第二,适时丰富并逐步完善转型金融工具;第三,构建钢铁行业低碳绿色转型项目库及数字化管理平台;第四,将ESG评级纳入申请转型金融工具考量体系。  相似文献   

7.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彰显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决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加速期。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实现碳中和目标、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量将对传统化石能源企业形成巨大挑战。从微观角度研究碳中和背景下的企业行为,分析了碳中和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企业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的策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方向和技术布局多为基于煤炭产业的跨界布局,产业已经具备了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煤炭企业仍需实施技术创新推动转型、聚焦新领域细分环节形成竞争优势、积极引入外部风险投资资金促进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企业家队伍的引导作用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首笔全国碳交易快速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交易系统将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试点起步。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抢占碳减排量交易市场高地,通过企业碳减排量的交易促进企业控排降碳是“双碳”实施路径上的必然调控手段。国务院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中指出,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是未来治理工作的主要思路,地方碳排放“双控”模式与机制亟需创新。  相似文献   

10.
政策要求,围绕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对煤炭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提出对策及建议。首先,基于LMDI指数分解模型,得出影响煤炭行业碳排放的关键驱动因素,通过因素探究初步提出煤炭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的措施。其次,建立DID双重差分模型,对比“低碳”政策实施效果,进一步完善煤炭行业绿色转型路径,并为“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2024年起,航运业将正式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航运公司的应对策略主要有提高能耗效率及转向使用绿色清洁可替代能源两种方式。使用绿色清洁的可替代能源,减排效率最高,但难度也最大。航运业正式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将对航运公司的成本带来重大影响,支付碳费并将随之产生的碳税成本转嫁给下游消费者是大部分航运公司在短期内的首选。建议中国海运企业要将规避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影响作为涉欧航线的重点考虑因素,逐步探索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的路径;出口企业要做好全球生产布局的优化;油气企业要大力实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正在所有减少碳排放的方式中,碳排放权交易是最有效的、市场化的方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政策工具之一,也是系统性碳减排长效政策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化下属17家企业自备电厂已纳入全国碳市场,参与电力行业交易,预计石化行业很快会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这势必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因此,要及早规划,成立集团公司统一的碳资产交易平台,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交易市场基本情况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经有21个碳市场在运行,碳交易总量超过103亿吨,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和工具。本文基于全国8个试点碳市场的碳交易数据,分析了试点碳市场的交易和运行状况,并选取2017年1月9日至2023年2月10日碳交易价格数据,采用Bai-Perron方法和R/S分析方法对我国试点碳市场的结构突变和市场效率进行分析,测算了各试点市场的Hurst指数以及基于结构突变点划分的局部Hurst指数。研究显示,深圳碳市场达到弱式有效,上海碳市场接近弱式有效。基于结构突变点划分后各市场阶段运行效率及趋势各不相同。本文详细探究了导致各碳市场结构突变和运行效率差异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碳市场建设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配额分配是碳市场运行的前提和关键环节,对碳市场的流动性、活跃度和碳价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国网浙江电力仙居县供电公司结合国家“双碳”战略、浙江省电力供需形势与公司的实践现状,探索出一条以绿色行为获取双碳绿币兑换商品或服务的激励机制,对低碳行为进行激励,引领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等向绿色低碳转型,形成了县域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模式。随着浙江省能源“双控”政策的逐步深入实施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增长间的矛盾凸显,低碳转型诉求日趋紧迫。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仙居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仙居县供电公司”)通过数据驱动,打造双碳绿币平台,汇聚多种类碳排放数据,搭建碳减排换算模型和绿币加密交易模型,以绿色行为获取双碳绿币这一虚拟货币进而兑换绿色权益,实现减碳结果可量化、可视化、可评价、可追溯。  相似文献   

16.
“双碳”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蓬勃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会计处理目前按照财政部印发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2019]22号)执行,本文结合该规定以S公司为例,对其碳排放权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实务处理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碳减排方面做出了众多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17.
消费模式对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消费行为的引导和管制,构建低碳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突破的重大课题。为了将消费因素纳入减排框架,本文基于总量管制和交易机制(Cap-and-Trade Rules)构建了消费排放权交易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规范的实验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消费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均衡问题,以及均衡状态下的消费者选择行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消费排放权的交易价格会收敛于理论竞争均衡价格,即临界碳价;消费排放权交易能够激励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有利于创造低碳需求,构建低碳消费模式。基于这些研究结论,文章给出启示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能否以及如何赋能企业绿色转型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本文基于2015~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熵权法构建测度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和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并明晰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发展绩效,引入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大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发展的正向影响更显著;(3)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效应和研发效应对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绩效的关系起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碳足迹管理是全球绿色转型背景下,企业打造国际竞争力、提升品牌形象的必由之路。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得到广泛重视,国内外企业绿色转型步伐显著加快,加强企业碳足迹管理已成为厘清碳排放来源、制定精准减排措施、开展碳排放核查核算及信息披露、塑造绿色企业形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主要电力企业煤电资产比重高,在“双碳”目标下承担的减排压力较大,早日开展覆盖全业务板块、全产业链条的碳足迹管理工作,是促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从行业趋势看,智能建造是我国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建筑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超过50%,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比60%-80%,建材生产的碳排放占20%-40%,施工过程占5%-10%,建筑业低碳转型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