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从这一期开始,我们的杂志又向广大读者推出了一个新的栏目:企业资本营运。资本营运的内容我刊并不是第一次于l]登,从1995年第二期开始,已先后向读者介绍过《企业和企业家需要第二次跳跃——实现从商品经营向资本营运的转变》、《资本营运与企业决策》等文章,论及了企业营运的重要性,也涉及到一些资本营运的知识。但是,这只能算是一点零星的、不系统的知识。资本营运,作为市场经济下企业和企业家必须掌握的理论和操作规律,不掌握它,在市场经济角逐中企业就只能是个低能地。因此,从本期开始,我刊专门开辟了“企业资本营运”这一…  相似文献   

2.
企业所有权安排有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中的利益相关者应分为资本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两类,只有资本所有者才是企业所有权的主体。因此,两大理论并不是绝对对立和冲突的,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上,都统一于“资本”这个概念,都是基于资本治理理论下的企业所有权安排问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所有权中的最优配置份额,取决于各个资本的谈判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应纳入“企业治理”范畴,不能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并根据资本作用的不同.对不同企业实施分类治理,合理地安排企业所有权,以实现资本所有者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电力供给与需求的背后是社会结构等因素,经济学需要研究以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为核心的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深层根基和逻辑起点,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有赖于其获得、重构和保持社会资源的能力。社会资本理论将企业理论和我们对于隐含在市场分配过程背后的社会机制的理解联系起来,为电力企业发展开辟了一个独特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生产要素”理论,这在1776年对经济学是一个突破。它告诉我们,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引导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要素使它们变成财富。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其中一项要素的数量过剩,那么就应该去发展那种将会大量消耗这些要素的产品和产业。该理论听起来很符合逻辑,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也是这么倡导的,  相似文献   

5.
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是较早脱离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进入市场的集团企业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陕西建工集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党的十五大提出“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宏伟目标,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更高的要求。为此,总公司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十五大文件、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企业制度知识,用十五大精神统一认识,在积极开拓市场,加强企业管理的同时,认真落实“以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为契机,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和经营方式,实行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推动集团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6.
企业理论的社会资本逻辑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在回顾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本不仅是企业战略资源,也是企业的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企业交易复杂性程度越高,社会资本治理存在的价值就越大。按照社会资本治理的逻辑,企业比市场更能有效地创造社会资本,更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的价值;与之相适应,本文分析了企业制度安排从资本为基础转向以社会资本为基础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企业改革改组的需要,当前尤其需要加快培育资本市场。由于资本市场受宏观金融政策影响较大,一些同志认为这是中央的事情。中央在培育资本等要素市场方面确有大量的事要做,包括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把竞争性投资推向市场,逐步扩大企业直接进入市场发行公司债券的比重,根据产业政策推动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交易,制定培育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等等,但对地方来说,在发展资本等要素市场方面也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一是可以采取措施吸收外资、内资到本地投资,如用BOT、ABG等方式融资,规范本地的股份制试点企业,包括职工内部持股…  相似文献   

8.
“蓝海战略”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海战略的理论精髓是规则再造与价值创新。本文为蓝海战略提供了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框架,指出价值创新的奥秘在于整合运用边际效用递增与边际成本递减两大经济规律,从而实现高效用与低成本的有效结合;规则再造的关键在于将传统市场逻辑下的“价格—需求—供给—价格”机制,改造成非竞争性市场逻辑下的“效用—需求—供给—成本”机制,重新塑造新的供求法则。这正是蓝海战略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9.
楠楠 《董事会》2007,(9):33-33
资本市场归根到底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只有好企业才能够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才能筹措到发展资金;而那些经营不好的企业则要么退市,要么倒闭,从而使资金向生产效率最高的企业流动。这才是资本市场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内部市场:起源、演进及挑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通过对工商管理史料的考察,认为M型结构是内部市场的摇篮;指出随着M型结构的推广,内部市场定价方法不断细化,竞争机制逐步引入企业内部并打破内部垄断,以及价格机制参与企业内部生产协调的范围从基本活动延伸到辅助活动;阐述了内部市场对科斯关于企业本质的命题、企业管理范式、交易费用经济学的逻辑完整性等提出的挑战;文章最后还指出了开展内部市场理论研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企业的形成视为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结果,由两个层次的集体选择决定。第一层次是所有可能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契约和交易契约的选择,企业契约的选择者将构建企业并拥有企业所有权。第二层次是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控制权和合作剩余分享方案的选择。第二层次集体选择的可能集是第一层次集体选择中个体理性的约束条件,本文借助不等式组推导了第二层次集体选择的可行集。在对企业形成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企业的所有权边界和经营边界。最后,总结提出了"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企业观",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不完全合约理论的逻辑悖论与企业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主流企业理论是企业的合约理论,而合约的“不完全性”又是其逻辑前提。例如:委托代理理论、股东至上论、剩余控制权的“独享”或“分享”论等都离不开合约的“不完全性”命题。但是,这些理论之间是存在矛盾的。研究发现,矛盾根源于“不完全合约”理论自身存在逻辑上的“悖论”。进一步分析发现,合约理论的“悖论”又根源于企业产权理论中的“两权分离”说。本文提出“资本分裂”说,以解决“两权分离”导致的矛盾。“资本分裂”说要求对企业的本质及其相关企业理论做重新解释,进行企业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高科技企业的合约特征与企业家性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试图说明,从传统企业到高科技企业在契约性质上实现了从劳动合约到知识合约的转变,高科技企业的合约特征是通过知识合约实现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一种创新行为的特定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企业间网络的效率边界:经济组织逻辑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59,自引:5,他引:59  
企业间网络是一种既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企业科层的组织形式,它是一些经过筛选的独立的企业通过正式契约和隐含契约所构成的互相依赖、同担风险的长期合作的交易模式。本文综合交易成本理论以及企业能力理论对影响企业网络边界的因素分别进行了阐释,对资产专用性、企业能力、不确定性等因素对企业边界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随着资产专用性的逐步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易的治理机制逐步从市场过渡到企业网络,当资产专用性进一步提高时,企业科层将替代企业网络。当企业之间的能力是互补但不相似时,交易将通过企业网络来进行。同时,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将导致企业间网络组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a buying firm's vertical relationship with a supplier can be defined as a configuration of four distinct, but related dimensions of integration. These dimensions pertain to ownership integration (the extent that the firm owns the upstream component supplier), coordination integration (the intensity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to align the two stages of production), task integration (the extent that the buying firm performs upstream tasks),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 (the extent that the buying firm possesses knowledge about the upstream component). Ranging from fully integrated to fully disintegrated, these dimensions can be combined to form various organizational configurations that better reflect the true nature of organizational forms than one-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s. Drawing on distinct fields of research (e.g. transaction costs economics, 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 and learning)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ur dimensions of integration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This is an important step for future processes of configurational theory building and normative testing.  相似文献   

16.
权力视角下的企业契约分解与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权力为逻辑起点,分析了企业契约中控制权的来源及其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的配置,本文认为企业控制权倾向于配置给企业成员中有权力的一方,企业契约的签订是双方权力结构的形式化过程。根据契约剩余和控制权配置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契约分解为市场契约、科层制契约和关系契约三种不同性质的契约,这一结论在理论上解释了企业契约与市场契约的不同。企业契约的剩余给契约调整提供了空间,在持续交易的过程中权力结构的变化则为契约调整和变迁提供了原动力。但是企业契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的性质,并且企业制度并不是效率演进的。  相似文献   

17.
A large literature has successfully employed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 theory to describe how exchange conditions affect the optimal form of organization. However, this approach has historically not accounted for the influence of firm‐specific attributes on the governance decision. This paper develops a model based on insights from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nd real options theory to examine how transaction‐level characteristics, firm‐specific capabilities, and product‐market scope influence the governance of production. Empirical evidence derived from analysis of 469 make‐or‐buy decisions involving 117 semiconductor firms indicates that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governance of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both transaction‐ and firm‐level effect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有限外部化:技术进步对企业边界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动态地研究企业组织边界的变动。通过理论上论证快速的技术进步对内部组织治理与外部交易活动的影响,我们认为快速的技术进步既增大了企业内部化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市场交易费用的降低。但是,由于技术进步并不能完全消除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提出了在快速的技术变革条件下,企业边界变动是有限外部化的理论假设。并选择了1998—2002年间我国各省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外包活动作为一个分析案例,验证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我们提出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