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一个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一直游离于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证研究之外,本文在国内外研究人员产业集群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装备制造产业特点,提出耦合的研究视角。文章借鉴系统耦合的思想,把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间的经济联系和内在产业关联抽象为制造企业耦合、集群产业耦合以及区域社会网络耦合三层结构,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结合集群耦合度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集群的耦合机理和影响集群要素耦合度的因素。并以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促进集群要素耦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效应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位置、发展速度和信息交流,促进集群内经济主体的合作;从契约角度来看,可以有效解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契约缺口问题;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由萌芽阶段向初级阶段发展,并保证产业群由初级阶段进化到高级阶段;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知识的转移、流动和创造;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集体学习;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地的建立;有助于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效率;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更加迅速;激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人才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3.
对于处于产业集群中的中国的制造商来说,只有通过产业集群实现集体效率,在集体效率的基础之上,形成比较强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形成自我品牌的设计和生产。企业一旦强大到引起世界瞩目的程度,全球价值链中的购买商以及品牌销售商就会不期而至,寻求合作,此时,集群内的制造商就具备了强大的谈判力量,能轻易地实现产品升级和过程升级。因此,各个地区要形成某些产业的制造业集群,必须在创造集体效率的环境上下一番功夫。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企业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产品品牌作为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非标准化特征要素,是内生变量。选择24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作为样本,考察集群内产品品牌数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发现产品品牌数量对集群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然而,进一步研究显示,过多的产品品牌数量也会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后,对变量进行重新组合后发现,目前中国服装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品牌数量仍旧低于临界值,在品牌培育上需要长期持续不断地付出。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分别对产业集群基本要素条件阶段、核心要素条件阶段和高端要素条件阶段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对资源形成的产业集群,应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引导产业集群的升级;对由于某类产品市场形成的产业集群,应该加强地方创新体系的形成,加强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对于由政府引资作用形成的产业集群,应该加大力度培养挑剔的客户群体,加强人力资本供给.  相似文献   

6.
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   总被引:193,自引:0,他引:193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也和开放经济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国外的产业集群往往是生产要素国际化配置的结果,显示出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的产业集群则和市场供给范围的扩大有关系,一般直接表现为有很强的出口能力。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如果合理运用产业要素变动和经济地理变迁的有利因素,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发挥产业集群的效应,提高产业效率,这对中国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循环型产业集群——内涵、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在我国沿海地区得到迅速发展,但目前仍处在高投入、高浪费、高污染、低产出的初级阶段,这种“资源——产品——污染”单向式的粗放增长模式带来的是资源供应紧张和区域环境污染。据此,本文提出了循环型产业集群的概念,并对循环型产业集群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产业集群的生态效率,促进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煤炭产业集群发展形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进化博弈理论,构建煤炭产业集群内不同企业技术合作共享的复制动态模型,分析其在合作共享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技术合作共享初始成本、创新资源总投入、投入比例、学习能力是影响煤炭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合作共享的重要因素,并据此提出降低技术合作共享成本、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强合作共享沟通协调、促进风险利益共担、提升煤炭企业学习能力的技术合作共享策略。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是一种竞争力极强的产业组织形式,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该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对促进该产业发展及发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根据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情况总结出了18个影响因素,归纳为产业集群内部及外部因素,再基于我国21个省级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不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成为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而通过知识流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要素集成和网络结构优化、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尤其重要.本文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知识流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剖析了区域内外知识流动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因子,并针对性地提出扩散、集成、提升和转化产业集群显性和隐性知识,实现集群创新的突破性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临港产业集群面临的基础设施风险、产业关联风险、持续稳定风险、公共管理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物流项目风险等因素及多重关联影响的基础上,应用解释结构建模方法(ISM)建立了临港产业集群风险系统的结构模型。文章结合宁波临港产业集群的具体实例,并着重探讨了方法的应用和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日,山东省工商局出台《关于加强集体、证明商标工作促进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加强集体、证明商标培育、保护工作,促进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情景规划法对山西省煤炭企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构建煤炭产业集群发展关键要素及趋势的基础上,得出集群化道路才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后对山西省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集群视角,对煤炭产业集群及其人力资源结构进行界定,进而从政府、煤炭企业、煤炭辅助企业及服务管理机构4个层面,提出山西煤炭产业集群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升中国汽车业的竞争力,使中国汽车业能直面国际竞争?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为研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集群对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从集群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国汽车业的现状,阐述了产业集群对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同时对中国汽车业能否发展产业集群进行了实证的分析,最后得出中国汽车业应该走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之路,并提出了加快汽车行业重组、放松要素市场管制等促进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产业集群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区域发展政策极为关键。本文借助多自主体系统方法建立了产业集群形成模型,研究了产业集群如何在特定区域形成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城市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并给出了稳定性证明和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集群创新网络对生物制药产业化路径促进的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创新网络是影响生物制药产业化路径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现状,分析集群创新网络组成成员及其作用,通过群组案例揭示集群创新网络在生物制药产业化的临床前、临床研究、上市及大规模销售三阶段的促进作用机理。并结合机理,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使一些国家"根植于"地方的产业集群正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技术能力不足、地区优势丧失等同题,并开始出现停滞或后退.于是,升级作为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方式被引进产业集群的研究中.但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量表开发和检验、相关性分析等从非正式创新网络建设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非正式创新网络内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非正式交流、个人间的信任和文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竞争力分析医药行业产业集群分布的影响及内在联系,区域竞争力中的经济优势、人才聚集和信息及交通等因素与医药健康产业分布直接相关,提高区域竞争力直接有利于医药健康产业集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背景下,双元学习是提高产业集群竞争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文献回顾,概述了社会网络理论三大核心理论(强联结与弱联结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结构洞理论)的内涵、双元学习的内涵及特征,以及产业集群中双元学习研究的重要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总结归纳了现有的研究成果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制造业产业过度进入、要素拥挤与效率损失现象明显,片面强调扩大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的举措没有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为研究投入与效益的关系到底如何,本文通过采用纺织业比较发达的浙江省和山东省1997~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构建规模指数敏感性分析模型,找出在产业规模不同时期,对产业效益影响最大的因素。然后通过检验,验证了要素投入和效益之间并非总是正相关关系,其存在地区差异。某一产业过度进入的地区,要素的进一步投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会造成效益的损失,因此,要将规模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本文为学者们研究产业集群的结构调整和规模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