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电力要发展,规划要先行。科学的电力规划对于引导、指导电力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的电力规划新使命应对全球变暖的气候谈判和以雾霾为突出表现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国内外双重压力,要求电力规划从原来的侧重于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转变为保证电力供应与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并重。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电力规划要促进电力生产和消费  相似文献   

2.
做好厂网分开后的电力规划,必须首先明确电力规划的主导与主体、建立电力规划运作机制并将电力规划置于能源战略离度统筹谋划;同时要把握电力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电源结构的合理性、电源与电网发展的协调性;在考虑电力规划包容性和滚动性的前提下建立规划失误问责制。  相似文献   

3.
声音     
“要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保证电力安全的需要出发,及早谋划今后的电力发展规划,把发展规划做得更早一些、更实一些、更细一些,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引导电源合理布局。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实现电源电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前钢铁行业市场经济低迷、产品过剩、企业微利或亏损的情况下,钢铁企业尤其需要对企业发展规划进行疏理,制定实施方案谋定而后动。一、明确发展目标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必须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目标须经企业内部决策层深入讨论、科学分析、合理定位,确定后就要围绕发展目标,举全企业人力、物力、财力为之奋斗,须经企业几代人为之努力拼搏。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再确定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如何使电力这个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如何使电力更加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电力行业仍然要“先行”,在实践先进生产力的进程中,电力仍然履行着“先行官”的使命。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电力“先行官”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十五”发展纲要和我国2050年发展规划目标,就需要加大国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力度,相应地要求电力行业按照适度超前、阶段照应、统筹规划、与时俱进的原则,科学地确定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是要按照抓住关节点…  相似文献   

6.
赵高强 《中国电业》2007,(11):68-69
电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作为供电企业,加快电网建设,打造坚强电网,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和客观要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面对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高压电网建设即将全面铺开的新形势、新任务,施工能力成为制约送变电企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山西送变电工程公司不断提升施工能力,动员广大干部员工以项目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深化管理,锻炼队伍,全面提升施工能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看电力发展,此时“先行”非彼时“先行”:简单地讲,“用好电”已成为“先行”基本的要求;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是“先行”的战略性选择。电力行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手段,是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发展,智能先行。智能电网作为电网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各国都根据本国的不同情况发展智能电网。就我国来说,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是能源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开拓创新共商行业规划大计 电力规划事关整个行业发展之大局、大计,对电力工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起到方向性的导引作用。早期的电力规划一直奉行由计划经济时期奠定的以确定性目标为核心的规划理念和方法,电力主管部门重电力项目管理、轻电力发展规划管理;电力发展规划的管理过程中则存在重编制、轻实施、缺评估等问题;从整体上缺乏一种规范、合理、有序的“法治”状态,使得规划的科学性难以保证,无法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影响了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北承德隆泰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了参政议政制度、廉政宣教制度、廉政考核制度,把廉政建设落到了实处,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电力规划已于最近初步形成,正在提交有关方面征求意见。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电力紧缺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源约束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的形势下,“十一五”电力规划的制定比起历次规划,有许多有利因素,也将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众所周知.“十五”电力规划的缺陷是造成当前电力供应形势紧张的重要原因。那么,“十一五”规划如何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电力工业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疑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我国已经明确2004~2020年“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需电量将达29536亿千瓦时左右,年均增长5.6%。既要总体上实现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又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确是两难选择。据了解,我国初步确定未来5年新增装机容量2.15~2.45亿千瓦,这一发展规模是否适度,业界也颇有争议。最近,中电联在京召开电力工业“十一五”规划重大问题研讨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投资咨询机构,电力行业和机械、煤炭、有色金属、建材等相关行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建言献策。本刊特分两次登载部分发言摘编,以引起人们对“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我国实施了电力体制改革,而电力立法的相对滞后使得现行电力法律法规已不适应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深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促进电力工业协调快速发展,都需要坚持立法先行原则,依法推进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坚决解放思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公司领导人员学习研讨班和武钢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武钢正处在推进第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在实现经营由生产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企业由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变的进程中.销售中心责任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要把坚决解放思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化为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5.
电力弹性系数不是热点,但却是需要超前研究的课题。这个题目抓得好,是因为与电力工业的发展紧密相关。目前,国家正在搞“十五”计划和 2015年规划,电力行业也需要有引导和规划。对前 20年特别是近 5年电力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大家来研究,来解这个扣,这是行业的共同需要,共同课题。电力行业搞发展要研究市场,而电力弹性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对电力弹性系数,我认为主要应该研究全社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力发展不仅是装机增长的概念,还有节能、需求侧管理等。电力先行不等于弹性系数“大于 1”,这两个不一定要等同…  相似文献   

16.
智能电网建设作为促进电力工业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具有加快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推动绿色低碳智能城市发展,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等功能。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地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明显效果。天津市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电力、新能源、信息化等产业较发达,发展智能电网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也面临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和国家电网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落户天津东丽区华明产业园的有利条件,天津市政府抓住时机,以天津市电力公司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为契机,及时出台扶持智能电网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天津市智能电网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加强我国电力发展规划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电力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体现了国家能源、电力的政策意图乖,发展方向,电力发展规划直接关系到我国行业和经济的发展。文章从我国电力发展规划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论述了在我国新的行业结构和能源电力管理体制下包括规划管理程序、规划体系、制度建设等主要内容的电力发展规划管理的框架,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确立规划体系、创新管理机制等加强电力发展规划管理的思路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电力规划研究刚刚开始,现就我国电力发展水平、电源结构、电网发展等几个问题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作为辽宁省大型民营企业之一的大连实德集团自1995年组建以来,徐明董事长就提出了要打造“百年实德”的构想,足见其深谋远虑;进入二十一世纪,他又提出实德集团要进军“世界五百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打造一支高效精干的团队。他特别指出,实德要想成为“世界五百强”。就要从班组建设抓起,夯实管理基础,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实德集团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在发展,安全、可靠、稳定的供电,是和谐农电的重要体现。要在正确处理发展速度、质量、效益诸关系的基础上,强化战略规划指导,加强农网建设,以电网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促进电网发展。坚持向发展要效益,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电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