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资源外包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崛起受到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普遍青睐。然而如何系统地建立起资源外包研究的理论框架是资源外包研究的关键所在。本文从资源外包的结构特性,资源外包决策以及资源外包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方面开展国内外资源外包领域的研究述评。以期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东盟四国,从低收入状态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既有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等经济因素,也有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政局不断动荡等社会原因,还有国际经济环境改变等外部因素。当前我国处于上中收入国家阶段,要从东盟四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吸取经验教训,促进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医药企业实施物流外包这一策略的原因及重要性,探讨医药企业正确选择供应商的方法和与供应商建立良好、互利、长期的合作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文献、查找资料的方法,借鉴国外的物流外包理论和实践,对医药行业中的物流外包进行研究.结果 和结论 本文提出了医药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策略时应慎重选择供应商、明确责任义务及做好事前防范工作等方法,以使医药企业在今后的经营发展中能更好地实施物流外包这一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将新药研发业务外包到中国,推动着我国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北京市作为国内科技资源和高技术人才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成为国外大型制药企业、研发机构选择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或寻找合作伙伴的首选.本文根据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登记的涉外合同数据库,分析了北京市医药研发外包行业的现状、特点、优势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物质投入外包和服务外包比率,并以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不同形式的外包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后考察了外包对生产率影响的行业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工业行业中,外包有利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服务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物质投入外包:高技术、低开放度以及大规模行业中国际外包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有两个原创性贡献:一是区分了物质投入外包和服务外包对中国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差异;二是发现行业性质影响国际外包对生产率作用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投资在服务外包总投资中占了最大比重,对软件外包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人力资本投资比重的增加给企业带来更大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目前,我国中小规模软件外包企业员工流动率高达20%,是社会平均流动率的两倍,形势严峻.本文力图突破传统的共性分析层面,从中小软件外包特性分析出发,探讨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形成过程,并分别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期权理论提出控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再外包和分阶段投资策略,为我国中小软件外包企业缓解高人力资本流失率,控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软件外包企业技术能力的指标体系,以及外部知识获取路径与技术能力成长的关系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3种外部知识获取路径的贡献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人才引进与培训是提升软件外包企业技术能力的最优路径.最重要的4个子技术能力中,人才引进与培训最适于提升项目管理能力、需求分析能力及项目规模化解决能力,直接的外部知识获取能帮助企业快速掌握方案行业知识.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工序的劳动组合包含国内及国外工人。使施工组合的综合人工效率与全部由中国工人组成的施工组合人工效率存在幅度差。该幅度差对工程报价及工期安排均产生较大影响。作者以多年在海外从事工程发包管理及造价控制的经验积累,尝试采用数学方法确定幅度差系数,并摸索其应用模式,为国内企业从事国际工程承包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够通过外溢效应快速提升我国服务业水平。服务外包行业具有很高的知识承栽度,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承接企业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竞争力。服务外包领域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具有经济性、利益平衡性、复杂性和层次性等四个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文章从国家层面、行业协会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完善服务外包行业的知识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企业信息技术促进组织变革与构筑全球化竞争优势是当代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导入信息技术并不一定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的附加价值,学者们把上述问题称为"IT生产率悖论"。本文旨在以海尔信息技术动态发展过程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信息技术如何动态促进IT能力的形成与组织边界的跨越,以及组织边界跨越与IT能力如何通过相互适配与协同演化构筑企业竞争优势。本文基于组织边界跨越和IT能力理论分析海尔信息技术发展过程,指出信息系统和组织人员分别作为边界跨越载体和边界跨越者,与边界跨越的动力机制相结合构成组织跨越边界的重要条件,而边界跨越的条件与IT边界跨越能力的形成是企业实施信息系统、构筑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克服"IT生产率悖论",对中国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sets up a model, where multinationals compete in quantities and domestic firms form a competitive fringe. Within this framework, we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concentration,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and the industry price-cost margin.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a panel of 66 industries and the EU12 countries in the 1990s strongly confirm our theoretical hypotheses.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dustry price–cost margins. In a thought experiment, we show that industry price–cost margins would have decreased by 0.4 percentage points more in the 1990s, if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had not changed since 1990. In addition,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accounts for a convergence in margins across industries in the last decade.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产业正在经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服务外包作为国际产业升级的新态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引擎。文章以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三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经验作为参考,结合天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政策、人才、企业3个方面,提出了天津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看成是价值链治理者的一个策略性变量。当全球链主通过一个激励性合同诱使本土企业放弃自建品牌的努力时,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会使本土企业陷入赶超陷阱。其内生性机理在于:一方面,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了更多的全球链主将其订单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另一方面,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了本土企业代工的机会成本,导致更多的本土企业加入代工行列。基于2006—2009年间2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结果显示链主对知识产权实施的控制造成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收益的显著下降,并导致国有企业同全球链主之间技术差距的拉大,从而为赶超陷阱提供了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竞争力50强的分析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省份的民营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就,也促成了一些有较强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开展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总体看来,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实际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走出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开展出口业务。"走出去"竞争力较强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少,生产产品附加值较低。对于那些着手实施海外投资的企业,多数从事的仍然是贸易领域以及矿产等资源开发领域,且投资规模仍普遍偏小。  相似文献   

15.
叶欣 《河北工业科技》2011,28(3):187-190
以经济学生产外部效应模型为基础,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不同阶段为依据,探讨中国制造企业IT外包的隐性成本,即外部效应成本,为IT外包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相比于国际上一些知名承包商,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工程管理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从国际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国际工程项目信息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国际工程信息管理的要素,构建了国际工程信息管理体系框架,以期为我国工程承包企业提升国际项目管理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dds to the resource‐based view by studying how client firms may gain performance benefits from supplier IT capabilities in market‐based arrangements where the supplier's IT capabilities are readily available to multiple client firms. I argue that the locus of supplier capability deployment, i.e. whether supplier capabilities are deployed at the client (in‐sourcing) or supplier (outsourcing), has implications for client firm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show that in‐sourcing leads to complementary effects between supplier IT capabilities and client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In contrast, clients with weaker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benefit from outsourcing the respective activity to the supplier, and may even be able to reduce their capability disadvantage through outsourcing. The data on 964 U.S. credit unions contracting with 22 technology solution providers is archival.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