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结合辽宁非饱和产流模型定量评估降水时空变异性对辽宁西部洪水模拟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参数下,随着降水时间尺度逐步递减,区域洪量和洪峰计算误差的递减率均值分别为-8.99%和-5.85%,在动态参数下,降水时间变异对洪峰和洪量影响较小;降水空间的变异对洪水模拟精度影响明显,降水空间分辨率的逐级变化,区域洪量和洪峰误差在静态参数下影响度明显好于动态参数,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洪水模拟降水时间尺度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保护区洪水来源及量级分析确定,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溃口,采用一维、二维耦合的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洪水计算,并对保护区溃口影响分析,为类似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管理及避险转移安置提供理论支撑及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精度DEM数据和大凌河下游河段断面实测资料,利用一维、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构建MIKE FLOOD洪水演进实施动态耦合模型,对50 a一遇的洪水淹没风险与满溢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然后从流场分布与水量平衡的角度计算不同时段的洪水淹没水深、分布范围。研究表明:所构建的MIKE FLOOD耦合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模型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大凌河下游洪水风险分布特征与演进过程,可为流域防洪预案的制定、洪水风险管理及防汛指挥提供一定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系统耦合视角出发,全面剖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机理,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性显著;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由低度协调升至中度协调,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集聚类型以L-L集聚为主,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区域。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协调发展,需进一步发挥高值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中国各省(区、市)的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度新老基建耦合协调程度,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11~2019年全国各省(区、市)耦合协调度平均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是造成全国整体差异的主要原因;(2)我国省域新旧基建的耦合协调等级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且耦合协调等级的省际差异有逐年缩小的趋势;高值集聚区域全部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区域,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及宁夏一些西部相对落后地区,且低值集聚区的数量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V型”变化;(3)全国各省(区、市)新老基建耦合协调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财政支出水平、市场化、城市化、产业结构及利用外资等因素均对新旧基建的耦合协调水平产生了明显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GIS空间叠加技术,提出山洪灾害损失定量评估方法体系,以辽宁东部某山洪区域为研究实例,将不同等级山洪灾害洪水淹没范围同影响人口、行政区域面积、以及社会经济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后,采用评估体系进行灾情损失的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体系可综合定量确定不同等级洪水下其淹没范围内影响的人口数量、用地淹没面积以及社会经济财产损失量。成果为区域山洪灾害损失的智能化定量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一项重大发展战略,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本文运用耦合模型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与次区域 (非长江经济带) 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 以揭示我国区域间三元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演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 我国区域间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处于中低度耦合协调水平, 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水平明显高于非长江经济带区域, 其中东南地区耦合优势突出, 中、 西部地区年均耦合水平较低, 西南地区增速明显, 但东西差距拉大。 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 “N” 型发展的空间正向集聚关系, 低耦合集聚中心逐渐向西转移, 高耦合协调水平极在东南沿海不断增多并形成稳定集聚中心。 从驱动因素看, 长江经济带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主要受到进出口总额和地区人均 GDP影响, 非长江 经济带则主要受进出口总额和第三产业增长影响。 为此, 本文提出长江经济带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 区域联动式、 集聚式、 协同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夏季汛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对区域财产安全与经济发展威胁巨大。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洪水预测模型理论,以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河段为例,通过采集2016—2019年相关水文数据,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的区域洪水预报模型,并对区域水位变化作出了准确预测。该模型在河段洪水预测方面具有高精度、科学可靠的优势,在我国西南地区洪水预报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变动态存储系数法动态计算不同河段洪水传播时间,从而对传统河道洪水传播方法进行改进,并以辽中地区汤河(西支)流域为例,选取15场洪水,分析改进的河道洪水传播法对流域洪水模拟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改进的河道洪水传播法更适合于汤河(西支)的洪水模拟,并在径流深相对误差、峰现时间误差及次洪过程模拟吻合度上均有改善和提高。研究成果对于汤河(西支)流域及辽宁其他区域洪水模拟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取多项指标构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2年度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作用水平,结果发现:①两者的协调度还处于中低水平,除个别发达省份以外,大多数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刺激;②从空间分布上看,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和创新地理学理论,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区、市)2008~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R&D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从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耦合协调性视角理解科技政策组合,分析科技政策组合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创新能力呈现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梯形”分布特征;R&D资金和R&D人员对于本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科技政策组合正向调节R&D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对此,国家应制定适宜的区域创新战略,地方政府应探索差异化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并提升科技政策组合的耦合协调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辽河中游干流内主要支流和干流的洪水演算采用MIKE11水动力学模型进行预报,而流域上游及区间的入流预报采用新安江模型,并以此构建辽河中游河道用水预报分析方案。结合2000—2015年期间的典型洪水场次实测资料,分别对模型参数和系数采用SCE-UA法进行验证和率定,采用HUP法对耦合模型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所构建的洪水预报模型的不确定程度较低并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相关成果可为相似流域的洪水预报及防洪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6~2015 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问题。结果表明:丝路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协调性不断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空间集聚性,整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态势,地区分异化明显。建议推进均衡化发展,优化物流业自东向西辐射机制、大力增强中西部省区物流基础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物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子系统。在大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居重要地位。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各种要素空间转移上的不同特征;有的资源(如土地、自然条件)无法空间转移;能转移的要素,因转移难易和自身价值的不同,转移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亦大相径庭;加之地理区位的独占性和地域文化的历史积累或沉淀等,总之在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各具特色的空间单元—一区域经济系统。现代国民经济体系通常是由异质的不同区域经济系统耦合而成,而不是由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分析辽宁省水土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用数学指标模型来构建辽宁省水土资源-区域经济综合指数,提出水土资源-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系统评价模型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于水土资源消耗量的泛函,探究辽宁省自2003年以来水土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辽宁省水土资源-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较低,区域经济发展对于水土资源的消耗较大,其协调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但整体态势中,区域经济对水土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低,反而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动态响应逐年加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了研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关系, 构建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指标体系, 借鉴容量耦合概念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 角度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 以京津冀区域为例, 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质量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状态进行测度。 研究结果表明: 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以上, 技术进步与经济 增长质量存在时空差异, 从时间分布上看, 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从空间分布上看, 北京的协调度明显高于天津, 天津的协调度明显高于河北, 三省市之间存在不协调、 不平衡的现象。 本文 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京津冀区域协调度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高 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1997~2012年中国分省域碳排放的数据进行详细测算,发现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能源结构碳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突出。通过检验发现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是最优的。结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优势创新产业集群,推广清洁技术的利用,改善以煤炭为主不合理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充分考虑区域间的集聚效应,在碳减排活动中充分加强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水量水质模型进行动态耦合,对传统水质预测模型进行改进,以解决传统模型在流域面源污染模拟时未考虑水量对水质影响的局限,并以栅格为计算单元,将改进的水量水质耦合模型用于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全过程模拟中。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水质模型,改进的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在流域总氮和总磷模拟的相对误差减少,相关系数有所提高。研究成果对于区域非点源污染可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互动协调的理论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老工业基地典型城市为例,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不高,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存在较强的动态反馈关系;产业集聚度提高和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共同促使耦合协调类型的跃迁;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专业化程度提升的同时,区域创新水平也越高;区域城市间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辽宁中部某城市为例,应用暴雨雨水管理模型(SWMM模型)对城市不同低影响措施下的雨洪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观测试验分析SWMM模型适用于区域城市的暴雨洪水模拟,可作为不同低影响措施下雨洪模拟的平台。研究方法对于模拟海绵城市建设下雨洪影响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