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装备任务正经历由试验向应用、科研向装备、系统向体系转型,航天型号科研生产模式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需求。传统的航天科研生产模式是以“型号任务牵引”的生产模式,造成了航天产品尤其是单机产品存在通用产品品种规格多,技术状态固化弱,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差,型谱化和通用性不足、型号重复研制,批量保证能力薄弱、成本和研制生产周期受限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适应航天装备多型号并举、研制批生产并重、高密度发射新形势的需要,笔者提出航天型谱建设新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传统航天产品研制模式下,各项产品保证工作随方案、初样、试样等阶段在系统、分系统、单机各层次逐步展开,但近年来,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对于产品保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变化首先体现在航天产品科研生产模式的转变。与传统的型号研制模式相比,新模式突出强调了"产品化",航天产品研制活动由原有的"订购方研制任务驱动"转变为"‘两总’抓型号、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航天企业对型号产品现行技术文件管理、文件归档及档案管理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可行的管理方法,为型号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但随着产品体系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档案管理人员发现通用产品与传统的航天型号产品在设计、制造、验收、使用等阶段的档案管理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为了适应型号与产品并重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急需探索一套基于产品体系需求的通用产品技术文件与档案管理方法,进而为最终形成面向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具有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单位性质,既承担航天材料及工艺专业技术研究,又是重要的型号产品配套单位,产品涉及金属、橡胶、塑料、胶粘剂、涂层等多个领域,对型号研制生产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配套保障作用。按照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产品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研究所积极思考自身在研究院整体产品体系框架下的合理占  相似文献   

5.
<正>航天产品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它不仅着眼于管理、设计、研制、生产的某一局部环节,更是对工业工程全面管理的整体优化。产品体系建设不仅应用模块化、批生产和大规模定制的相关技术,更是对上述制造技术融合后的丰富和扩展。通过推进航天产品体系建设,可以解决航天领域个性化定制与批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有效缩短型号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保证质量和稳定性,实现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与繁重的航天发射任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出了推动航天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针对当前航天型号科研生产任务规模大、数量多、技术复杂、研制周期短、质量要求高、低成本的新形势,通过开展科研生产管理评估工作,实现了快速持续提高管理能力,推动了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满足了国家对航天科技工业发展的新需求,为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天型号任务面临着高强密度态势。遥测系统作为型号任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型号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然而,由于遥测电子设备种类和数量繁多,造成型号科研生产任务重、时间紧的矛盾更加凸显。为了满足当前不断提升的型号研制要求,圆满完成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同时促进遥测专业产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科学发展,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经过大量的研究探索,提出一套适应遥测电子设备产品化需求的工作模式,并将其应用到研究所的科研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全面贯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次工作会精神,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以"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推动研究院科学发展"为主题,系统梳理了影响研究院航天型号科研生产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航天伺服产品研制沿袭了航天型号产品的研制体系,即从伺服系统、单机、单元产品到零(组)件均以型号分类进行管理,不同的型号伺服机构即便使用相同的伺服单机或单元产品,也要求按不同的产品代号分别管理。这就生产了相当数量的性能参数和技术要求相同或差异很小的“不同”产品,造成产品品种多,给生产组织和技术状态管理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0.
航天企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承载着巨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产品复杂等特点。由于航天型号产品研制、生产、试验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科研生产过程中具有很多安全生产风险,安全生产管理压力巨大。在航天科研生产任务日益繁重情况下,要继续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就必须提高航天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正>航天科技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的以型号牵引产品的科研体系,但随着型号研制质量要求提高、研制周期缩短、新技术和产品种类不断增多,这种科研体系已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如产品技术状态多、技术和产品不能有效共享,专业技术牵引产品自主发展相对较弱,资源重复配置与资源配置短板同时存在等。因此,有必要形成一套新的产品与型号并重的科研体系,围绕产品和技术进行资源配置,提高产品利用率;优化人力资源,开  相似文献   

12.
航天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研制过程中要着眼于系统最优,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航天型号产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至今47年来,先后研制了可发射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太阳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和载人飞船的共12个型号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基本实现了系列化,航天产品研制生产也由过去单一型号演变成为多型号并举,从研制为主转变到研制和批生产并重,新增航天型号和项目正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航天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日益繁重,面临多型号并举与高密度发射、产品技术日益复杂、研制周期短、质量与可靠性要求高、研制队伍年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12年底召开产品体系建设推进大会以来,全面积极推进了产品体系建设工作:产品队伍框架基本建成,推进组织机构工作协调匹配,一系列管理制度相继出台,院属各单位成效显现。但随着工作的推进,产品体系建设与研究院科研生产主流程(型号研制流程)的关系、产品队伍在研究院研制体系中的地位等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航天运输业务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型号数量多、发射密度高、研制周期短、产品品种多、批生产数量大、资源配置能力有限的突出特点,对承研单位的科研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化工作作为新体系建设的载体及推动者,是建立型号与产品并重的科研生产模式,强化落实"‘两总’抓型号,单位抓产品"职责和保障体系有效运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作为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抓总单位,按照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统一部署并结合自身产品特点积极推进产品化工作。在产品工程的产品子体系、制度子体系、保  相似文献   

16.
航天型号合同是用户与承研、承制单位依据航天型号科研生产工作项目内容,按照双方约定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一种契约,并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合同规定了型号科研生产工作内容,约定了型号任务完成的节点计划,涵盖研制课题、产品配套、试验项目、交付时间等,明确了总经费额度,并作为合同执行、年度经费到款及经费拨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型号研制生产任务十分繁重,集团公司全体职工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全力拼搏,积极进取,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飞行试验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型号科研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这些工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还要看到我们目前的科研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工作中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一、问题和原因分析型号研制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问题千差万别,但是主要问题还是集中表现在研制进度、产品质量和飞行试验上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从研制计划不能按时完成,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产品是航天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在产品体系建设过程中,航天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产品型谱管理、成熟产品通用化及通用货架建设以及通用产品快速组合等问题,所以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航天企业开展产品体系建设工作的关键。笔者以战术武器型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战术武器的发展趋势,梳理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院现有战术武器与未来先进战术武器的差距,并从总体思路和组织实施两个方面探讨了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二次创业"和"市场化转型"步伐的加快,产品化管理已成为研究院科研生产管理的重要模式。元器件是航天型号电子产品的基础单元,所以其选用工作作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源头和基础,重要性在产品化管理模式中更加突出。由于产品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有必要建立基于产品化需求的元器件选用管理模式,即建立元器件选用体系。元器件选用的主体仍为型号设计师系统,但以往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对整机元器件选用控制的工作模式和相关要求已不能有效适用于产品化管理。因此,基于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国家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任务复杂程度和难度的增大,为提升自身科研生产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产品化工作,建设产品体系,打造货架式产品,推动航天科研生产模式从"单星、单箭全系统研制"向"型谱化通用产品研制加型号选用系统集成"模式的转变。货架式产品是通用型谱产品的更高层体现,不仅具备型谱产品的通用属性,作为成熟度高、质量稳定且可以直接投产或交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