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市场采购”贸易是在专业市场逐渐发展并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融合发展转型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出口方式。我国“市场采购”出口额已具有相当规模,不少综合实力突出的专业市场已成为国际采购商全球采购的重要基地。但是,我国还未确立此贸易方式,也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不利于“市场采购”贸易的长远发展,迫切需要确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本文对“市场采购”贸易进行了内涵的确定,并对“市场采购”贸易产生的背景、特点、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制度确立、管理规范、服务专业等方面实现“市场采购”贸易“监管制度化、贸易便利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专业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爱平  李湘黔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99-202
产品内分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新的概念、方式和机制,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发展中一个新现象、新问题。研究和探讨产品内分工的演进、特点和规律,对于解读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贸易的扩张,解读当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国际分工已经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转变为产品内分工,由于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贸易的形态也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转变为产品内贸易。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想趋  相似文献   

4.
全球贸易治理结构正处于调整时期。新一代国际贸易规则演进的路径将是:以区域贸易规则创建为基础,辅以规范某一领域的诸边贸易规则的发展,通过货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规则的融合后逐渐形成新的多边贸易规则。国际贸易新规则的特点有:超越了现有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为未来形成WTO2.0版奠定了基础;回应了全球价值链发展对制度的需求;从负向一体化原则转向正向一体化原则;发达国家力图成为新贸易规则的主导者;对发展中国家的制度规范和改革提供了外部压力。国际贸易新规则的构建为中国提升全球贸易治理中的地位及国内经济改革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一、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与国际分工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也是解释当前国际贸易的主导理论,它的发展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都应分工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以此参与国际贸易;大卫·李嘉图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 "两利相对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理论,使每个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成为可能;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则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该理论认为一国应根据本国要素的丰裕度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格局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并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则主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贸易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交易结构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对电子商务促使消费者、贸易中间商以及生产企业之间的作用机制所产生的改变进行了探讨;针对现有国际贸易交易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国际贸易交易结构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规模报酬递增和新贸易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贸易分析是否采用内生增长框架,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新国际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在第二阶段,经济学家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归结于技术知识生产所具有的外部性。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由于讨论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全面分析了理论的演变,并对这些进展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Yang and 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将模型由比较静态分析发展到完全动态的分析,分析了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发现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交易成本的变化、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均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与分工演进的重要因素。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交易成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引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不同地区分工水平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浙江外贸出现了增速下滑,部分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倒闭等现象."升级"浙江经济,培育国际贸易新优势,从长期来看,取决于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从中期来看,在于通过产品设计、品牌营销、市场开发等提升商品的附加值;从短期来看,可以依赖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贸易成本的下降和贸易优势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了以"前店后厂"家庭作坊为基础的低成本出口加工制造业,形成"专业市场"的商贸服务业集聚融入"特色强县"制造业集聚的"浙江模式".在面临内外压力下,浙江需要通过商业模式的改革创新,找寻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10.
在特定经济空间集聚及带来的出口信息外溢是贸易中介推动企业出口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异质性理论框架下,文章通过匹配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数据库的企业层面数据,实证分析了贸易中介空间集聚及其沟通外溢性对出口边际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贸易中介空间集聚优势降低了出口企业生产率门槛值下限,并对高生产率出口企业选择间接出口方式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不同行业贸易中介的多样化集聚有利于提升出口扩展边际,而同行业专业化集聚则主要在于扩张企业出口规模;出口信息沟通外溢效应是集聚影响出口发展的核心中间传导机制,相对而言,基于面对面接触和交流的非正式信息外溢方式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扩展边际提升,而通过培训等可编码化的正式合作方式则促进了企业出口集约边际增长;一般贸易企业主要通过集聚型贸易中介拓展出口扩展边际,而加工贸易企业则主要利用贸易中介空间集聚外溢性促进出口规模增长;由于固定贸易成本较高,贸易中介空间集聚及其沟通外溢性对进入中低收入目的国的企业影响更为显著,而进入高收入目的国企业则对双方是否签订自贸协定更为敏感;成立年龄越小和所在城市规模等级越低的企业更倾向于利用贸易中介集聚及信息外溢效应促进出口规模扩张。文章不仅改进了新新贸易理论有关出口企业生产率门槛值的固有结论,也是对国际贸易是否会"去中介化"的初步回应,同时对中国企业优化出口方式与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部分,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福利和一个国家的地位。文章运用广义价值论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以分工为切入点,把分工产生的新增利益和该利益的公平分配统一起来,论述了递增性假设之外另一条增长的可能路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交换可以持续地产生比较利益即超过自给自足收益的净收益,这一收益不依赖于技术的递增或递减变化,具有普遍持久稳定性;(2)由分工交换产生的净收益构成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既促进了生产规模和分工范围的扩大,又支持了研发和技术进步;(3)劳动生产力任何提高的效应都通过分工交换产生的比较利益加以放大,在一个分工交换系统中,行为主体提高比较优势产品和比较劣势产品的生产力分别具有正的和负的外部性;(4)基于广义价值论的内生经济增长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一个好的制度是能够保证在交易中各方的比较利益率相等,掠夺性制度不仅直接损害经济增长,也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的原因和性质——基于分工和报酬递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进步本身有着内在的逻辑,大范围的技术进步难以依靠由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攻关的“举国体制”来实现。技术进步源于劳动分工,分工具有自发演进的正反馈机制,其中交易效率决定分工演进的速度。技术进步能够导致报酬递增的结果,所以分工的演进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开放模式亟须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账户分析表明,中国对外开放存在较为严重的效益低下问题,直接原因是对外资产负债结构扭曲,深层次原因在于对外开放方式和路径选择,在新的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下传统对外开放模式亟须转变,以完成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由储蓄者和存款者向投资者和银行家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sks whethe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can have a positive rationale in an economy 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labor, taking into account that the proces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occurs through profit-motivated economic behavior. By reconsidering existing 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theory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the paper shows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o be an institutional consequence of two limitations on the division of labor: high coordination costs among interdependent agents and the existence of production-related, as opposed to consumption-related, preferences. These limitations prevent the system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from fully gratifying the consumption preferences of economic agents and, thereby, create a functional niche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This research has been supported by Marie Curie Incoming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of the Sixth Framework Program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Contract no. MIF1-CT-2005-514036). The author is grateful to the anonymous reviewer for valuable comments.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s not liable for any use that may be mad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5.
创新集群的演化动力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平 《特区经济》2011,(12):280-283
本文先对创新集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分工及其深化、交易成本的降低、收益递增和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市场竞争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创新集群的演化动力;从地理区位、法律制度、社会文化以及合作网络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创新集群的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集群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资本时代劳动使人类由自我实现走向自我奴役,其历史的逻辑根植于资本。资本一旦生成,便宰制着劳动的扭曲与人类理性的蜕变。资本对人的异化统治主要是通过旧式分工,旧式分工使人的生活方式强制性的服从于谋生性的劳动,从而割裂了人的完整性与自由性。因此,超越资本的逻辑就应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实践,通过劳动制度的改革,瓦解资本对人的奴役,变资本的个性为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就业路径与动力因由:基于低碳农业产业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职业需求随着农业发展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带来不同的就业效应。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的历史路径昭示,在我国城镇化趋缓、农村劳动力绝对数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以农业低碳化促进农业新的业态和新的分工,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占东 《改革与战略》2008,24(10):32-35
分工与协作是人类劳动的两种组织形式,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现象。近代以来,一些学者和经济学家围绕分工与协作提出许多理论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分工与协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章以分工与协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视角,阐明分工与协作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使人们认识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厘清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分工与协作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一直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城市专业化的发展和格局演化对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推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区分绝对专业化、相对专业化、总体专业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测度方法对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城市专业化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3—2015年,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绝对专业化发展较为稳定,整体平均水平缓慢提高;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相对专业化平均水平整体呈一个平缓的倒“U”型提升趋势,表明在此期间,城市间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空间互动日趋频繁,城市群一体化进程逐渐深入;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的功能专业化发展较为显著,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已经形成层次分明的职能分工,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依据自身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同时积极承接超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产业链功能转移和部门转移,聚焦制造功能,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良性互动格局。对此,应继续引导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优化城市专业化发展格局,增进城市间产业分工、互动与合作,促进城市群健康发育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彭江华 《改革与开放》2011,(14):129-131
合作是贯穿人类产生、社会发展和民族繁荣的主题。正是以分工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秩序的扩展,使西方世界蓬勃兴起。合作秩序扩展的基础是信任关系的建立,从信任私人到信任法律是分工合作关系极度扩张的关键,正是这种转换——法治,造就了西方世界的繁荣。我国的改革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从私人关系的"差序格局"到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转换的路径。新疆语境中,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的问题可以通过法治精神的确立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