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蒋百里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军事思想家,也是我国现代军事学的奠基人之一。文章叙述了蒋百里在保定军校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改良师资,整顿校风;教学改革,为国储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阐述了蒋百里的军事教育改革思想及对现代的影响:对军事教育体制进行开拓性的改革;培养现代化军人的军事素养和精神;传达知行合一的现代军事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这场世界新标准新秩序的制定者的争夺当中,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带给世界的变革是否具有独特的力量?我们拭目以待。清末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文革时期我们的自守强化了这样一种印象:中国领导人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走进世界的开始。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误解!它足以让我们忘记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辉煌。中国现在重新参与到这个世界秩序的共建当中,只是中国的返回而已。这也是《当中国改变世界》所表达的一个信念。  相似文献   

3.
代苗 《发展》2008,(2):105-105
一、萌芽期 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近现代中小学校音乐教育萌芽期的重要标志,它一般指中国清末民初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学堂所开设的音乐课,也指为学堂唱歌课所用而创编的歌曲。主要以唱歌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1901--1911年清朝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改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清末立宪"和"清末官制改革".清政府企图效法英、德和日本,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通过政治制度的变更,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清末政治制度改革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日后的中国社会政治曾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每个地区有着与众不同的民事习惯。清末民初广河县民众所认可的物权民事习惯,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理解为习惯法。这些民事习惯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维持着民间社会交往秩序。它是国家立法的一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有钱就有实力,那么目前中国的状况正可谓实力强劲,它能够在伦敦的二十国集团(G20)会议上发挥关键作用。实际上,正是由于中国力量强大,一些分析人士提到美国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在G20峰会会场之外进行会晤时,使用了G2峰会的说法。一些人说,G20峰会上最重要的,就是贝拉克-奥巴马与胡锦涛于会议开始前的会谈。中国问题分析人士高志凯说:“这是一场象征意义重大的峰会,因为会议召开本身就是个讯息。”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最密切的盟友是欧洲的英国和亚洲的日本。但随着中国经济军事影响力的增强,它现在已经成为G20峰会上的主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安全:莫等为油消得国憔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并不主要是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矛盾,而是由清洁能源需求刚性上升而供给严重不足所引发的结构性矛盾,这是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问题,其中石油安全居于首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需矛盾及对外依存度相联系,同时还与该国对富油区的外交、军事影响和控制力密切相关。在世界石油短缺大势逐渐显现、世界石油供需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大国能源博弈与竞争在中东、  相似文献   

8.
盛宣怀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实业家,清末洋务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曾创建了无数个中国第一:第一家招商局、第一所大学、第一座煤矿、第一条铁路……等等;也曾担任天津兵备道、天津海关道、邮传部尚书等要职。但就是这样一位被誉为“实业家之父”的工商业巨子.在近代史的史书上不仅没留下任何记载,反而被扣上“汉奸”的帽子,直至死后80周年的1976年,百年冤屈才得以平反。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前的青铜甬道上,记载着这样一桩中华大事:"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第一个大型近代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即今天的江南造船厂)在上海建立。"江南制造局是整个晚清时期,清政府先后兴办的40多个兵工厂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江南制造局的全称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由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1865年在上海创办。它的建立,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完全采用机器生产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第一厂"。江南制造局从它创办的那一刻起,便将现代科技作为强国强军的巨大"推进器"。本文将从"中国第一厂"那深厚的历史积淀中,探究这束照亮我国民族工业前程的现代技术之光。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最有变化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少变化的时代。这看似矛盾,却是当今中国的真实图像。中国文化从本质上崇尚变,古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穷则变,变则通"。一部《易经》,其实就是一部"变经",通篇贯穿变的哲学。先秦的社会,是清末以前中国变动最激烈的社会,各种思想和观念,激荡风云,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中国人却也有固守不变的传统。秦汉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如凝固了一般,鲜有变动。  相似文献   

11.
漕运是中国历史特有的一种现象,起源于先秦,消失于清末,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有重要的意义。秦代漕运主要是为军事征战服务的,特别是西北、西南地区的用兵,耗粮巨大,因此,秦政府重视道路的修建和粮仓的管理,以保证粮食充足而有效地运送。漕运的粮食来自关东和巴蜀两大粮区,采用陆路和水运相结合的方式,所需劳动力则是征发民众,成了人民的沉重负担,也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能源安全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能源安全是一个直接与能源供求比例相联系的概念 ,但在全球化条件下 ,能源安全又应当是一个处于开放体系中并与世界相互依存的概念。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并不主要是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矛盾 ,而是由清洁能源需求刚性上升而供给严重不足所引发的结构性矛盾 ,这是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中的主要矛盾 ;石油短缺是我国国内能源安全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在全球化条件下 ,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 ,同时它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 ;它不仅与国内供求矛盾及其对外依存度相联系 ,同时它还与该国对世界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军事影响和控制力相联系。目前世界石油需求不平衡加剧 ,中国加入WTO后 ,中国能源产业面临巨大压力。为此 ,中国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安全政策。  相似文献   

13.
俞平 《黑河学刊》2013,(10):78-78,154
黑龙江地区的全面设治是在清末民初,是当时清政府和封疆大吏鉴于强敌入侵,单纯的军事防御受到重大挫折后总结经验教训的结果。同时,改旗制为民治,添设道府厅州县,也是改革吏治,强化国家机器的重大举措,对清末黑河地区巩固边境防务、发展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晶晶 《魅力中国》2010,(1X):235-235
贵州是一个在中国历代都处于边缘的省份,政治,经济,文化相对于其它各省都稍显落后。但是,中国有一句古语"穷则思变",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清末贵州的知识份子和有识之士对其教育尤为重视,而在当时变法图强的社会大环境下,贵州教育蓬勃发展,它的新式教育模式和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勇 《西部大开发》2002,(11):58-59
司马迁在两千多年前撰著的《史记》,是一部博大精深、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魄磅礴、识见超群的历史巨著,它奠定了中国“正史”的基础,也是有史以来世界上第一部大百科全书。其内容除了囊括孔子所致力于诗书、礼乐之外,又融百家学说于一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民族、民俗、宗教,特别还有天文、地理、医学、科技等等。郭沫若先生曾以“功业追尼父”来称颂,认为他是孔子之后的另一位文化巨匠。  相似文献   

16.
速递     
《上海国资》2012,(2):10-11
正中国反对武装干涉叙利亚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与俄罗斯投了否决票。按照联合国的议事规则,五大常任理事国中的任何一方都有一票否决权,中俄的否决票使这一提案搁浅。如果该草案获得通过,局势的发展就是在叙利亚强行实现"政权更迭"。草案的焦点之一在于它会否成为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幌子。具体来说,就是它会不会像去年关于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安理会决议那样,成为外来军事干预的口实。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八次行使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全球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新难题和新挑战,局部动荡和冲突持续不断。(西方国家)海外军事干预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而且往往是在捍卫和推广"民主"及"自由"价值的名义下进行的。在美国,政治家和决策者不仅制订周密的海外军事干预行动计划,而且精心策划一整套服务于这类军事干预计划的语言战略,使得西方"民主"语言成为美国政府采取军事干预行动的动力。冷战后美国国家利益不仅体现在实现物质追求上,而且表现在捍卫本国价值观念方面。把自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所信仰的观念和价值说成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制造了西方社会"原教旨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和扩张。它不仅给美国及其盟国采取海外军事干预行动制造了"理由"和"借口",而且排斥和压抑了世界上其他不同文化的价值和观念。西方社会所推行的这种政治、经济及文化上的"原教旨主义"成为全球及地区安全动荡、民族/宗教仇恨、暴力及冲突升级的新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社会所倡导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既是强势的,也是脆弱的。  相似文献   

18.
增进中国在亚洲和西太平洋的权势影响甚或主导作用——这就是愈益清楚的中国对外政策的一大目标,就短期、中期和长期来说皆是如此。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大体有两大类:“战略军事”和“战略经济”。粗略地说,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直至2014年秋季,中国主要使用的是“战略军事”,它集中体现为中国对美国的战略/军事竞争和对立、中国与日本的激烈对抗、中国在南海和东海争端中的强硬态势以及相伴的密集的军事和准军事活动。它们至关重要地推进了中国的“硬权势”,包括战略军力的继续急剧增强、战略军事活动范围的显著扩展和海洋领土主权/海洋权益之声索的坚定伸张。然而另一方面,它们多少妨碍了中国特别是在东部周边的国际“软权势”,多少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东部周边战略/外交环境的复杂性,同时也显著增加了主要与日本以及美国的军事冲突风险。因而,自2014年秋开始,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主要使用“战略经济”,它基于中国巨大的经济金融实力和更广泛的外交。这是中国对外战略的相当急剧地发生的一项重大变迁。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传统文化中的群体意识,国内学者较大程度上赞同Hofstede提出的"东亚文化是集体主义"的观点,很多学者用他的观点来解释行为的跨文化差异。社会转型中的现代中国人还是集体主义的吗?根据Hofstede提出观点时的背景、清末民初儒家学者所提倡的自由平等观点、"五四"运动所带来的中国现代史上价值观念的变迁、现代中国社会特点,提出了质疑,尝试建立研究假设,即现代中国人在集体主义取向上,可能有某种形式的流变,并在文末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国际军事安全危机是指国家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可能爆发军事冲突甚至战争的危险状态。国际军事安全危机与国际安全危机并非等同概念,它只是后者的一部分。面对国际军事安全危机,危机行为者通常采取两种做法:一是不惜一战,决心以军事对抗手段解决利益冲突;二是通过危机管理,力求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控制危机升级与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使危机逐步得到缓解。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功的军事危机管理并非是寻求解决利益冲突,而是避免出现最差的场景。60余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及内外政策的演变,中国的国际军事安全危机行为发生巨大变化,划出了一条从军事对抗到危机管理、从避免冲突到争取双赢的轨迹。冷战结束以来,通过积极的危机管理,中外军事冲突得到避免;中国开始成为多边国际军事安全危机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此相应,中国的危机决策/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危机管理的原则日益丰富。面向未来,危机管理、冲突解决、机遇管理紧密结合将成为中国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