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吸收能力视角,从产业以及产业内部不同类型企业两个层面研究了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FDI对我国整体汽车产业具有显著技术溢出效应,但对内资汽车企业的挤出效应超过了溢出效应;外资汽车企业主要通过人员流动渠道对内资汽车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内外资汽车企业技术差距的扩大不利于FDI技术溢出,内资汽车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有助于FDI技术溢出,而研发投入对FDI技术溢出作用不明显。研究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应当走开放创新之路,在引进FDI同时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活动具有外部性,它能带动该创新产业的增长,也能促进其他产业的增长,因此关于技术进步溢出效应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以山东省为例,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各产业的工艺创新溢出效应和产品创新溢出效应,列出技术进步综合溢出效应较大的产业,为政府制定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中国政府推出"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预期之一。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吸收能力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大小。另外,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国内R&D投资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同时阻碍了国内技术效率的提高。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日益加强在华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也逐渐以双重效应体现出来,即“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一方面,通过先进技术的扩散、竞争意识的增强、人力资源的培育,溢出效应正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带来正面影响。但是也必须同时警觉跨国公司投资研发活动的实质以及所执行的研发战略。加上我国自身研发创新机制的不健全.这些人为的障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对国内整个技术研发环境造成了伤害。在双重效应的影响下,国内企业应该做到趋利避害·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使技术溢出的正面效应最大化,达到与跨国公司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的三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于本国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资本和技术还取决于外国研发投入的假定,推导出经济均衡增长路径并以此构建计量模型,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检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同时从时间维度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的方法对溢出效应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进口贸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二者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国内研发投入不利于技术溢出,而对外开放对溢出产生积极影响。从地区来看,东、中、西部都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且东部效应大于中、西部;研发投入对东部的技术溢出起积极作用,而中、西部正向影响不明显;东部地区由于过高的进口比重和进口渗透率导致对外开放对溢出呈现负效应,而中、西部通过对外开放从技术溢出获得较快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口贸易在国际技术扩散中可通过外溢效应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从而提升产业结构成为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本文构建了宁波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模型,对宁波2002年~2007年的28个制造业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7.
罗恺  袁晓东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6-23
人工智能发展十分迅速,企业在芯片、无人驾驶、金融、通信领域等投入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基于专利互引视角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内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外溢和竞合态势。构建了直接引用系数、技术感应度、技术影响力系数等技术溢出指标,以百度等10家企业2010-2018年的人工智能专利数据为样本进行技术溢出研究,分析了百度公司的直接引用系数,各企业间的技术影响力系数和技术感应度系数,分析了企业技术溢出效应企业和竞合态势。研究表明,百度、华为集中了大量的人工智能专利,在人工智能产业中技术感应力较高,对其技术需求较大,技术溢出效应十分明显,腾讯、中兴技术影响力较大,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据此,提出人工智能企业协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能源视为一种生产投入要素纳入要素替代的分析框架下进行研究,并细致刻画了开放条件下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及其要素使用情况。通过构建一个要素投入需求方程组模型,本文采用SUR回归估计了1998-2009年我国自发技术进步、R&D、技术购买、FDI和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对能源要素份额和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进步效应总体上导致能源强度上升,但R&D和FDI技术溢出均能促使能源强度的降低;不同来源的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要素替代作用有助于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最新全球投入产出表构建更加细化的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分别利用OP和LP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二者进行匹配,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所带来的自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制造业生产分割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效益。结果显示: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对于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国内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创新效应大于国外服务要素投入带来的溢出效应;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创新效率提高更明显;降低制造业投入成本、技术创新和溢出是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制造业服务投入结构现状,信息技术服务、研发与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业等高技术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和创新效应需要得到进一步释放。  相似文献   

10.
FDI行业内技术溢出的双重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外资进入对内资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率的影响细分为"市场竞争"和"技术溢出"双重效应,在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内外资行业技术差距和技术进步率的基础上,使用1999~2006年中国31个工业行业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市场竞争效应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有先激励后阻碍的作用,而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存在明显的时滞现象;技术溢出效应因各行业内外资技术差距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市场换技术"政策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树悦 《科技和产业》2021,21(2):119-123
运用2006—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对外直接投资(FDI)对中国零售业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FDI对中国内资零售业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并存:FDI的参与度会对中国内资零售业的技术进步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FDI集聚性行业内溢出效应的产生;而外资零售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中国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表现为FDI效率性行业内溢出效应.此外,企业规模在中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资本密集度对中国内资零售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元爱  袁华 《科技和产业》2021,21(7):152-156
创新是促进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但是依目前情况来看,广东省在高端与核心技术方面对外的依赖程度仍然很大,技术创新的效率与自主创新的能力依然比较低.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获取国际前沿科技成果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广东省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对广东省OFDI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广东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存在的困境,提出广东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Studies of Korea’s 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 (TFT–LCD) industry have emphasized the government policy,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firm’s strategy as key success factors. However, the fact that knowledge spillover, which tends to occur between highly technologically related industries, can lead to a reduction in innovation effort has been overlooked. We examined the technolog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and TFT–LCD industries and investigated their spillover into the areas of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and organization, and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 spillover in capital control, technology, production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systems, and key personnel. This implies that spillover effect in high technology firms may diversify their products due to existing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paper calculates 35 industrial sectors’ similarity matrices for the period of 1997-2008 using China’s input-output tables for 1997,2002 and 2007,and uses these to measure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to analyze the spillover effects on industrial sectors’ labor productivity.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each industry.The elasticity of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is not only larger than that of direct R&D input,but also increases over time.We group the industries into four major categories and find that the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within the categories is,on average,great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four categories,indicating that technology spillover occurs more easily between similar industries.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terindustry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in China has begun to increase,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is effect.  相似文献   

15.
谢建国  张宁 《世界经济研究》2020,(1):12-24,M0002
文章利用1998~2007年的中美制造业四位数行业数据,对中美技术差距对进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美之间的贸易确实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国正加速对美国的技术追赶;回归结果同时显示,随着中国技术水平逐渐逼近美国,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具有"天花板效应",以贸易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难度在加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相比较出口而言,随着中美两国技术水平的接近,进口溢出引致的技术进步会更快遭遇递减局面。文章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国内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中美技术差距的缩小,传统的以贸易促进步策略越来越难以奏效,此时加大科技投入,激励并促进中国国内的自主研发是提高国内技术水平与技术进步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河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从地区角度对河北省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揭示河北省的科技资源在区域配置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河北省科技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OFDI与技术进步波及: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玲 《改革》2012,(3):124-129
中国OFDI与本国技术进步的关系引起学者关注,他们认为中国OFDI具有逆向技术外溢效应并能够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但是对于影响的程度则持有不同的意见:中国OFDI能够促进本国技术进步,但是影响效应不明显。分析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可以总结出中国技术吸收能力对促进技术进步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energy intensity evolution by building a united framework,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linear effects of the main technological factors and structural change on energy intensity from an overall perspective and a regional comparison perspectiv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based on a panel dataset including China's 30 provincial reg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omest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energy intensity reduction than other technological factors.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through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elps reduce the energy intensity, whereas export's technology spillover actually exhibits as a stain for China to reduce the energy intensity. Regarding the structural change, the transition from high energy-consumption industrial sectors to low energy-consumption industrial sectors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fluencing energy intensity than simple industrialisation. The regional comparison perspective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s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Further estimates using the dynamic panel threshold model suggest that the local technological absorptive capacity, such as domestic R&D, is cruc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se different technical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