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空间的发展加深了国家政府、全球市场和全球社会的融合,也推动了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从"自治论"到"巴尔干化论"的转变。基于全球信息环境的回归、世界政治的竞争逻辑以及网络空间日渐上升的现实挑战性,国家逐步跻身于网络空间的管控和治理。代表各种利益的行为体在国家、市场和社会互动中出现了分化和组合,网络空间出现了不同的阵营分化。作者提出并分析了四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分化组合方式:利益共同体、竞争共同体、身份共同体和风险共同体。网络空间全球治理阵营分化的表面原因在于:一是对目前治理现状的不满,二是基于现状基础上各行为主体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观点分歧,例如对权力布局现状、制度行动者、制度形式和制度延伸性等的争论。而阵营分化和观点分歧最本质的原因则是各行为主体在网络空间权力和利益的较量,即网络空间出现的"权力流散"和利益竞争的结果。作者最后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有效治理模式将是能够平衡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多层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议题是外交的核心概念。国际政治即是议题政治。当前国际政治中,议题即是一个权力工具,同时也是追逐国家利益的重要方式。议题的设置,反映着国际政治中权力的分配状况。有效地开展议题外交,根据本国利益对国际政治议题进行设置、诠释、引导乃至控制是现代国家谋求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议题及其在国际政治中重要性的缘起进行分析,力求识得议题外交"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3.
伴随近年来海外投资大国地位的确立,中国海外投资的政治影响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关注的新议题。在大国竞争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对中国外交产生了何种冲击至今仍缺乏系统性的经验证据。作者利用2005—2019年的全球样本实证研究了大国竞争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外交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伴随中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增长,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外交分歧显著增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其中,中央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远大于地方国有企业;而且相较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对于外交关系的冲击尤为显著。一方面,国际经济权力对比的变化是中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引致发达国家调整对华外交政策的重要经济根源,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赶超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经济权力转移使原有的自由市场秩序开始让位于国家间的政治博弈;另一方面,政治体制差异以及中国国际政治影响力的提升同样助推了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外交效应的产生。研究结论为全面评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外交影响以及反思传统经济相互依赖与国家间冲突理论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沈逸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2):69-79,158,159
自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美国的网络空间战略已经发生了重要而显著的变化。2009-2011年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国逐渐转变了其原有的以防御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空间战略,转而发展并初步完善了一套以"互联网自由"为核心概念,以"控制-塑造"为基本特征的进攻型互联网自由战略。借由监控网络空间信息流动,实现对于全球网络空间的塑造,以期形成有利于美国的网络空间环境,争夺、树立并确保美国在网络空间的领导地位。这一转变是信息技术革命与其所在的政治、社会结构互动的自然后果;同时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系统演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进攻型互联网自由战略的成型将对中美关系产生复杂的影响,中美之间将在全球信息空间展开复杂而微妙的博弈,其主要特点是基于有限信任基础上的合作。确立行为准则以消除不确定性,确认共同利益并建立可操作的双边合作机制,推动规范全球信息空间行为准则的发育和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应该成为中美共同努力达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在一国内部,汇率是相关利益集团和拥有特定政治经济政策目标的政府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在国际上,汇率则是大国实现或巩固有利于己的世界经济政治安排的一个重要工具,汇率则体现出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冲突、牵制与妥协的利益格局,国际汇率体系反映的实乃国际政治的权力结构。人民币汇率之争归根结底是一场关于国际政治的角逐。  相似文献   

6.
技术标准意味着财富和国际权力,它不仅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而且是产业经营的高级形态。围绕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日益成为市场主体间的技术、经济和政治的动态博弈。巨大产业规模、创新研发能力、庞大的市场以及国际间讨价还价能力是制定并拥有技术标准的基本条件。中国技术标准战略具备成功的基本条件并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和标准制定体系两方面的权力结构限制。中国企业在国际技术标准体系中的地位只能通过符合权力结构的长期博弈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网络空间安全关系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民众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安全产业相生相伴,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是网络空间安全的经济基础保障。面对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制度不完善、核心关键技术滞后、区域发展失衡和产业国际合作不足等困境,必须加大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强信息安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推进信息安全产业国际化合作。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改进后的多重均衡模型讨论权力与市场两个因素的关系,并对油价波动的原因做出解释。国际市场是权力主导下的规则体系。油价波动既是国际市场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大国关于石油利益分配的政治安排。油价波动反映了国际市场的供求结构,也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权力结构。权力介入市场进一步放大了供求双方的矛盾,扩大了石油“风险溢价”的区间,甚至引发石油危机和能源恐慌。预期因素是市场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反映。权力结构决定了市场结构。由于权力的介入,国际市场存在着超额需求和投机需求,从而使油价波动偏离正常的供求关系,波动周期也大大延长。  相似文献   

9.
陈怡璇 《上海国资》2014,(10):101-103
谁会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美国首推的TPP、TPIP贸易协定谈判此起彼伏,新兴金砖国家寻求与自身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国际规则权力,美元体系出现松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博弈更加激烈,打破既有国际规则的声浪迭起。新一轮"全球化"格局正缓慢铺开,谁会赢得主导权?8月22日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鸿儒论道论坛上,著名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兼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宇燕就目前国际格局下中国如何实现战略发展发表意见。他表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成为新时期全球核心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与网络空间国家安全逐渐成为全球性议题。对于网络安全与网络空间国家安全的属性,学界和政府部门存在着技术属性论与社会属性论的分歧和争论。作者主要从社会层面考察网络空间国家安全,具体分析思路是:在理论层面,引入并修改西方学术界所提出的"观念政治"视角,从国家安全的领域分析和网络空间国家安全议题的轻重缓急两个层面入手,阐述观念政治与网络空间国家安全对接的框架与议题;在经验层面,从观念政治角度考察网络空间中国政治安全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与挑战,中国主要面临网络空间美国软实力的竞争和网络意识形态输出的挑战,面临着国家分裂等势力在网络空间挑战中国的主权安全,面临部分中国网民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言论的挑战,它们考验着网络内外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与观念的引领功能。这一分析架构与基本观点能为中国构建自己的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公共外交的政治实质是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公共外交不只属于文化和传播学范畴,更属于国际政治学范畴。公共外交是国家运用特殊权力手段,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外交行为。作者分析了公共外交运用权力的方式,指出公共外交发挥其社会接触功能、适应相互依赖的新安全环境、丰富国家开展传统安全竞争的手段、巩固重要安全关系、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维护国内政治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功能,阐释了公共外交在国家海外利益扩展和保护、应对全球化导致的利益和文化摩擦、推动全球治理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从公共外交的政治基理出发,中国外交应当从多个方面推动外交的整体转型,其中包括对外国社会的有效接触、外交工作的价值观支撑、外交政策的政治传播分析和话语权掌控、外交博弈中的对内社会动员等,加快提升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国际经济合作等重大问题上的公共外交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者为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发展了几种重要的因果机制。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主要探讨了在行为体偏好给定的条件下,国际制度如何改变了国内行为体在信息、权力和利益分布上的既有均衡状态,从而影响了国内政治的结果。如果国内制度具有集权的特点,国际制度就可以作为信号和承诺装置;如果国内制度具有分权的特点,国际制度就可以用来对权力资源进行再分配。但这两种效应往往发生在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的约束力较强时。当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的约束力较弱时,国际制度可以作为社会集团的政治动员工具。  相似文献   

13.
IMF作为一种国际制度,其改革是权力结构变迁的合理性诉求,也是制度自身不断调整与效率提升的内在需求。在世界权力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转移的大背景下,IMF的改革在当下将仅表现为制度的不断调适而非完全被取代。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以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参考,从国际制度与权力政治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国际制度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认为:国际制度相对于权力政治而言是居于第二位的因素,其作用的发挥受权力政治的制约;国际制度的合法性、互利性和适用性特征使其具有了一定的自我实施能力。国际制度在受制于权力政治的同时也能对权力政治发挥不可忽视的缓解和制约作用。随着国际环境相关因素朝着有利于国际制度增生和发挥作用的方向转变,国际制度的这一作用会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15.
白雪源 《魅力中国》2013,(20):289-291
摘要:摩根索的现实主义理论是小心谨慎的,也是敏感多虑的。在《国家间政治》的主要章节中,这种特质也表现地非常明显,例如对权力的推崇以及对鸟托邦主义的贬低。对威望主义这种非直接接触行动的肯定.以厦对意识形态工具等思维控制武器的阐释等等。《国家间政治》作为国际政治学术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对权力均衡的强调。对此后许多国家特别是荚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直接的影响,事实上,均衡正是谨慎和敏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人权是人作为人的权力。国家权力作为主权对内最高性的体现,是以强制力对社会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公共权力。二者在政治、法律和价值层面都存在冲突,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二者是完全对立的。人权与国家权力的和谐是一个政治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在对二者冲突关系清楚认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缓解二者的冲突,寻求二者的和谐,以更好地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17.
王炜 《理论观察》2011,(5):86-87
反分裂法规作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法规,在实现社会稳定,合理配置社会政治权力,满足国家利益需要,防止和控制政治权力的无序使用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的调整作用,而这些也正是反分裂法规的价值属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主权财富基金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主权财富基金由国家拥有和控制,其投资行为有时可能会反映政府的政治选择,这必然影响到国际体系中政治与经济的互动。这使主权财富基金逐渐成为国家权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了国家运用权力的经济手段。但在大国仍然是国际关系格局的主导者,主权财富基金自身实力还比较弱的现实面前,主权财富基金对国际体系中权力分配的影响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9.
缘起阶段是国际规范生命周期中的第一阶段,是考察国际规范性质及其扩散进程中道德与权力矛盾的重要切入点。实际上,既然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们在社会交往行为中可表现为利他性的道德属性和利己性的权力属性。国家之间互动形成的国际规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同时包含道德与权力双重属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双重属性的互动生动地体现在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阶段。科学家群体对于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起到了重要作用,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逐渐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危害,但要有效治理这二问题还必须借助民族国家的权力优势。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的国内辩论开始,气候变化问题进入了政治家的视野,并在政治力量推动下进入到具有实质意义的法律文件谈判阶段,但这也使正在缘起的国际气候合作规范受到权力因素的强烈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家代表的道德属性与政治家代表的权力属性之间展开了复杂互动,但最终政治家接过了国际气候合作规范的缘起进程,并将其推向扩散阶段。  相似文献   

20.
国际安全的地区化:一个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际安全的地区化是当前国际政治结构性变化和国际安全新秩序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地区主义趋势加强的背景下 ,有越来越多的动力正在将地区内的国家安全利益连接在一起 ,并使它们具有了特殊的安全互动关系。安全的地区化意味着地区内国家间安全互动的情势既影响着全球安全的整体走向 ,也构成了国家安全的主要环境、有层次的战略的重点 ,并决定了国家安全利益保障的程度。地区安全体系是由地区的秩序原则和国家间能力 (权力 )的分配状况所构成的 ,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 :地区安全复合体、安全制度和安全共同体。目前 ,单一的世界安全秩序越来越不清晰和难以把握 ,多样性的地区安全秩序则不断涌现和明朗。总的来看 ,安全的地区化是国际安全的基础 ,而非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