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就加入世贸组织谈羊取得重大进展,长期封闭的国内银行市场将面向世界开放,根据中美双方善于中国入世所达成的协议,我国银行业将在五年内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并于2005年后侧面对外开放,这意味着传统运营模式下经营的中国银行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入世将会对中国金融业产生久、深远的影响,在过渡时期尽快使中资城发展战略、企业治理结构、经营组织体系上适应开放竞争,与国际上先进的金融运作模式相接轨是中国银行业赢得竞争的关键所在,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农行必须对当前的形势有客观、清醒的认识,并针对入世后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银行业“入世”四年整体绩效良好 自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银行业在迎接WTO挑战的背景下已经跨入第4个年头。目前来看,中国政府的入世承诺逐步变为现实,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逐步扩大,外资银行在华业务逐步拓展。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经验,不断壮大完善自己。当然,为了进一步适应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中国银行业还将在改革中寻求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借鉴成功经验 进一步推进我国银行业并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银行并购是目前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业已入世的中国银行业必须思考、面对的问题。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浪潮汹涌而束,势必对中国银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并购,以其复杂性、风险性向中国银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6,(23):46-46
近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公布了一份关于开放中国银行业的新报告中详细评估了中国入世的协议。并根据其他亚洲国家的经验对此进行了评价。该报告亦研究了开放银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其结论是这会为中资与外资银行带来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7,(1):28-29
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2006年最具象征意义的日子莫过于刚刚过去的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开放的日子。这个日期早在多年前就被认为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大限”,在银行业放开前的最后一年里,中国银行业几乎以狂飙的速度完成这段冲刺。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银行体系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至关紧要的影响力,近期世界不少有影响的金融研究机构、评级机构不约而同地发表了对于中国银行体系的一系列研究报告,这些报告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和总结了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在种种报告中,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下简称穆迪)相对更为中立,分析也更为全面。这份2002年10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穆迪宣布在综合考虑了在政府主导下的银行业改革措施、市场开放带来的压力、整个银行业正在面临的挑战等因素之后,将中国银行业的评级确定为稳定。因此,穆迪对于2002年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研究报告不少方面对中国银行业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意见和分析结论,对于中国银行业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部论丛》2005,(11):52-54
按照WTO的有关安排,新成员国在加入WTO后前三年市场开放力度有限,以保护新成员国的经济,这三年被称为加入WTO的“前过渡期”。在“前过渡期”.中国银行业受到的冲击小于预期.这与过渡期的保护性安排有密切的关系。从2005年开始直至2006年底中国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中国已经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随着保护性安排的逐渐结束.入世的冲击将进一步显现.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能否充分利用这最后的时机.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银行业未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邹德萍 《发展》2002,(7):68-70
编者按:近来,有关中资银行收费的话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以致于日前央行的官员搬出了《商业银行法》,说“对小额储蓄收费违反商业银行法”。那么,中国银行业到底究竟该不该收这个费?本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却由于问题本身的影响和对中国老百姓的切肤利害,“收费”引发的激烈争论实质上变成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相互较量。但无论站在什么角度,相信这种争论和探讨会给入世的银行业改革产生不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银行业的对内开放:战略意义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在按照“入世”的约定,逐步放开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但与此同时,银行业的对内开放却因为倍受质疑和争议而停滞不前这种状况需要尽快得到扭转,这不仅是市场经济公平原则的要求,更是因为我国银行业对内开放具有现实的和战略性的意义。这种战略意义决定了我国银行业对内开放需要采取“改造”与“新建”两条路径并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银行业面临着强大的挑战,理论界不断进行探索,希望中国银行业从旧的体制中完全脱离出来.其理论焦点之一就是重塑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可以使银行业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按照WTO的有关安排,新成员国在加入WTO后前三年市场开放力度有限,以保护新成员国的经济,这三年被称为加入WTO的“前过渡期”。在“前过渡期”,中国银行业受到的冲击小于预期,这与过渡期的保护性安排有密切的关系。从2005年开始直至2006年底中国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中国已经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随着保护性安排的逐渐结束,入世的冲击将进一步显现,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能否充分利用这最后的时机,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银行业未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菲 《浙江经济》2006,(5):56-57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把中间业务发展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创新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另一方面,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五个年头,外资银行已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竞争策略的重点之一是突出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银行业开放将在2007年进入一个新时期。对此,中资银行必须未雨绸缨,积极应对国内银行业全面开放后的形势。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步入对外开放新时期。中国银监会近期颁布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中说,将继续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银行业风险防范能力.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帆 《中国经贸》2014,(14):135-135
银行业国际化并不是新话题。伴随着中国银行业国际发展环境的发生巨大变化,中资银行进行国际投资是面临的挑战也就日益增大。面对起伏跌宕的国际金融形势,新时期下我国银行业该如何面对困境,调整投资策略,规避投资风险,这是本文将主要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从最近几年国内发表的关于中国银行业产业结构的文献来看,主要有两派观点:其一,纯粹从行业结构角度入手,分析中国银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其二,从产权结构入手。本文在集中考察了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和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之后,认为行业结构问题与产权问题是困扰中国银行业的两个主要问题,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以解决目前银行业的效率低下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元龙  温彬 《西部论丛》2005,(11):60-64
在加入WTO的“后过渡期”,随着保护性安排的逐渐结束,入世的冲击将进一步显现,中外资银行将在“三大领域”和“十大业务”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资银行能否充分利用这最后的时机.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变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加入VVTO的“后过渡期”,  相似文献   

17.
巴塞尔协议Ⅲ的逐步实施对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银行业提出转型要求。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信贷领域。还要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才能符合转型需要。在国内外对中国银行业竞争绩效研究的基础上。以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在后危机时代正在发生着积极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武仙鹤 《北方经济》2007,(4):104-10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新金融服务协议(FSA)的规定,要求我国金融市场在5年内全面开放,其中包括开放银行业、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享有同等待遇等。这就意味着过渡时期过后,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和竞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巴曙松 《新财经》2006,(4):16-19
2005年以来,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显著加速。在银行业开放的过程中,本文强调不应当局限在银行“贱卖”、“贵卖”之争,而应当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面对的将是资金雄厚、资产优良、管理科学、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强大竞争对手,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必须在竞争中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更为开放的银行业,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