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其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主要指贫困生面对物质贫困的巨大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应充分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贫困生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贫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开展有效的心理自救;加强心理指导工作,提高贫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其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主要指贫困生面对物质贫困的巨大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应充分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贫困生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贫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开展有效的心理自救;加强心理指导工作.提高贫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心理贫困"问题的高危人群.其"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自卑心理严重,性格孤僻;思想认识僵化,心理脆弱,容易偏激;焦虑心理严重,易烦躁、冲动.而环境对贫困生的心理影响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方面.高校要优化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社会、家庭、学校形成相互联合的"三位一体",共同帮助贫困生找回曾经失去的精砷家园.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校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寻求或接受资助的同时,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影响,加之个人综合素质所限,部分贫困生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了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和制约了个人的长久发展。贫困生消费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依赖、攀比、自卑、嫉妒、敌对等特征,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有贫困生自身、家庭教育、资助主体及社会环境等因素。有效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障碍,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将人文关怀融入贫困生资助全过程,着力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消费环境建设,推进资助工作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贫困生资助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王瑛 《黑河学刊》2014,(1):157-159
高校贫困生一直是国家、社会和高校关注的重点人群,其成长环境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和个人的前途命运。高校贫困生成长环境的优化主要通过国家财政与政策支持、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一直是国家、社会和高校关注的重点人群,其成长环境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和个人的前途命运。高校贫困生成长环境的优化主要通过国家财政与政策支持、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马继刚 《新西部(上)》2013,(11):140-140,119
由于个人认知态度和社会、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高校贫困生存在着自卑、焦虑、封闭等消极心理。矫正对策主要是:帮助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广泛进行挫折教育;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心理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8.
董艳 《改革与开放》2013,(12):154-155
在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不仅在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满足大学生的现实诉求,从更高意义上说对于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承载着大学生成长成才方向上的思想导向功能。贫困生的思想导向功能的发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对现实境遇的定位、对情感认同的启迪和行为规范的约束来实现的,这对于引导贫困生的人生追求,提升贫困生的人生境界,优化贫困生的育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多位于城市,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多是以融入城市生活能力为评价标准的。农村贫困生底子差、占有资源少,加之融入城市环境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农村贫困生需比城市贫困生花费更大精力,才能达到相同的综合素质培养效果。本文基于此种观察,对农村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几点设想,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对策讨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对贫困生自身发展还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是解决贫困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为贫困生提供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贫困生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是缓解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加强感恩教育,使贫困生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社会是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董艺乐 《魅力中国》2010,(3):193-194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生活感受问卷,通过X大学367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评估,发现虽然在不同年级间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但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表明国家政策和学校措施在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华南某高校2009届378名毕业生调查表明: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的学习成绩较好,获得了较多的资助;更多的贫困生选择直接就业:贫困生大多数愿意去基层服务一定年限,以积累基层工作经验、磨砺意志、响应国家号召、获得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反哺”社会、缓解就业压力;贫困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的主要顾虑有家庭负担重、事业发展机会少、不符合个人职业目标、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工资太低、文化社交活动有限。加强宣传国家基层就业政策、优化基层就业政策,能提高贫困生到基层就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对贫困生自身发展还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是解决贫困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为贫困生提供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贫困生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是缓解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加强感恩教育,使贫困生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社会是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校贫困生在校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5-30%左右。贫困生问题越来越受到高等学校、全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因此,系统的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的成因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当前国家、社会和高校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国家为此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贫困生的扶持和资助,然而,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职教育发展程度不高等原因,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仍存在缺陷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资助体系,拓展资助工作的新内涵,建设一套科学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贫困生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由于承受着经济和学习的双重压力,其消费行为尤为值得关注.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扩大,贫困生所占比例增加,贫困生消费行为多样、奢侈浪费现象频发.引导贫困生理性消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高校要革新消费,教育帮助贫困生形成健康消费心理,通过提高自尊教育,减少贫困生不良消费行为;引导贫困生确立适当的成就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现状与优化策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生认定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从贫困生认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建立可操作性强的贫困生认定标准;建立监督机制,建立贫困生组织,对贫困生进行引导和管理;加强诚信教育,实施内部惩罚制度;只有才能使贫困生认定走出困境,提高资助目标的准确性和济困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校现行的学生资助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获取的贫困生资助金额配比低、贫困生认定机制存在缺陷、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均衡以及"奖学型"与"助学型"资助的关系失衡等。通过对存在的不公平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措施来构建公平的学生资助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二金 《黑河学刊》2013,(11):117-119
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由于缺乏社会资源,家庭经济基础薄弱,自身综合素质欠佳等因素,高校贫困生产生了消极就业心理,其特征为趋向功利认知,宣泄戾气情绪,难拾信念自信,缺乏意志磨练。解决贫困生消极就业心理问题,需要社会、高校、个人多主体共同协作,改善就业环境,促进就业公平;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提高综合素质,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0.
如今大学生贫困问题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该文简要分析了贫困生产生的原因,贫困环境给贫困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并就如何做好贫困生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