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着力推进“双转移”战略 促进广东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转移"战略是广东省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主动适应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发展大趋势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广东"双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着力推进"双转移"战略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关系的角度,阐述要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须在现有产业和各种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聚,利用产业集聚效应来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3.
"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对我国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推动高耗能产业向新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是兼顾"双碳"目标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面临能耗"双控"制约、营商环境较差和产业配套体系滞后等问题掣肘.应转变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区域协同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推动高耗能产业有序向西部地区转移集聚,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重创了广东的外贸经济,但同时也促使广东在全省范围内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茂名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世界级沿海石化产业带之一,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居全省欠发达地区前列,有实施"双转移"的优势。要把握住"双转移"的历史机遇,茂名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双转移”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速。如今,广东省为解决经济再次提速的困境,创造性地提出了"双转移"战略。"双转移"战略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现在执行如何?效果又如何?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2009年,在广东省32个产业转移园竞争性扶持资金竞标大会上,河源高新区在众多产业转移园的激烈角逐中,再次竞标成功,连续两次获得共10亿元的产业转移专项扶持资金,从而一举夺得了多个"冠军":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同是广东省第一个由两个地级市合作共建的转移团;开发建设速度仝省第一;主导产业集聚度第一,并成为广东省手机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第一个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第一个设立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第一个搭建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7.
同中东部开发区相比,西部开发区在工业生产、利用外资和产业集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部开发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产业转移契机,以新理念招商引资,积极承接跨国公司与东部产业集群转移,大力实施产业集聚战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集聚下的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产业集聚来考察安徽应该将哪些产业作为承接的重中之重。研究分四部分进行。首先是本文的前言。主要阐述了研究意义及思路,并回顾了有关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二者关系的文献。其次是理论分析部分。提出要将发展产业集聚作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探讨了产业转移在集聚效应下的动力机制。接着是实证分析部分。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39个行业代码为两位数的工业门类的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以此为依据得出安徽的可承接产业。最后总结了全文。  相似文献   

9.
以战略协同管理的新视角研究珠三角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的协同整合,在珠三角工业园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体系对于构建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转移的推进、转移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广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汇率改革、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广东产业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2005年起,省政府实行"腾龙换鸟"、"双转移"战略,积极推动地区产业转移升级。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探析广东产业升级转型的内在动力珠三角地区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社会收益最大化;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生存环境恶化,借助转移升级,重新焕发活力。产业升级转移过程,好比露珠滴入平静水面,形成"涟漪"效应。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是实施"双转移"(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政策,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先行地区,对我国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现状,挖掘其管理上存在的规划、招商融资、人才等诸多问题,从政策扶持和创新两层面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以提高广东省工业园区的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获得的启示,从产业关联配套与集聚力、第三产业拉动力、产业技术提升力、劳动就业促进力、产业转移的持续力五个方面对产业转移在工业结构高度化中的推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构造了评价体系,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示例作应用说明,为更好地总结广东省产业转移成效、推广发展模式和创新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风暴“寒风”之下,广东省的管理者们开始出现在广东各地进行现场办公。11月初,在以推进“双转移”为主要内容的“第五届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上,广东省副省长佟星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并介绍了广东省的经济现状及以产业、劳动力转移为核心的“双转移”战略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4.
孙艳  梁谦 《特区经济》2010,(10):32-33
"双转移"、"双提升"是现今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它们能否顺利实施将影响着广东省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生产要素流动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互动关系出发,基于结构红利角度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顺利实现结构红利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广东省实施"双转移"战略已取得阶段性的成绩,也处于发展进程的关键阶段,必须解决好以下实际问题. 第一,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 实施"双转移"的产业转移是以政府为主导推动的行政行为,但是在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竞争自由化及金融秩序国际化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政府主导的社会发展过程必须处理好与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与政府实施"双转移"的双重积极性,确立以政府和企业"双主体"共同作用的发展机制.其中,企业和政府所担负的功能应有所不同,明确前者是主导、后者是引导的作用.要由企业按照市场(显性市场和潜在市场)的运行规律,自主安排资金、设备和技术投向.只有如此,也才能在经济转型中促进政府职能转换,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GDP连续24年全国第一,为了突破多年来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承栽压力加大、发展空间受限等突出问题,广东创造性地提出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战略,使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7.
正园区名片国家火炬计划茂名石化产业基地中国化工园区20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广东省"四星级优秀服务园区"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有石化下游产业链园区、产业转移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个功能区,是一个致力于打造拥有以炼油、乙烯、芳烃为龙头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化专业性园区。茂名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以企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产业》2011,(9):32-33
广东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各具特色近年来,广东省各个国家高新区按照"高端集聚、创新发展"的产业发展原则,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以形成产业集群为目标,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链的延伸完善,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定量测度产业转移是评估产业转移政策效应的基础,也是一个学术难点问题。使用改进后的相对净流量指标测度方法,在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区域的空间层次上,对2009—2020年广东省“双转移”和产业共建两个阶段的省内制造业空间转移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以来,广东省内制造业区际转移始终存在,但“双转移”阶段的转移规模明显高于产业共建阶段。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区际转移在方向、规模、演化路径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均未呈现出持续、稳定的演化趋势。3种制造业产业类型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小,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居中。在四大区域中,粤北产业转移效应最为明显,是接受珠三角、粤东和粤西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大的区域。建议通过完善产业链跨区域布局的利益激励机制避免政策效应衰减,并通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形成全省相对均衡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及其配套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的高密度集聚.集聚生存是企业之间基于各自核心竞争优势,为获取合作伙伴的互补性资产,以扩大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边界,增强彼此的市场竞争地位而形成的一种事实上的相互依赖、互为客户或以联盟为基础的生存和发展战略.一个区域的发展决定于产业的发展,决定于产业集聚的规模和水平.当前,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滨海新区的发展大局中,树立"产业第一"的理念、实现产业集聚,应是抓住重大机遇,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首要任务.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产业集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经济圈也在部分产业方面实现了集聚.我们要认真总结外资产业集聚规律,探索滨海新区产业集聚的模式,在更高层次上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实现区域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