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政治法律制度、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竞争、声誉机制四个方面综述关于银行债权监督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间作用关系的文献。综述表明,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获得更优惠的银行贷款政策,但是会导致过度投资、恶性增资。政治干预产生"信贷歧视",导致我国银行债权治理效应的弱化。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银行通过控制权市场发挥着积极的公司治理效应;产品市场竞争对银行债权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对企业声誉的关注有助于提高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了银行债权与公司治理各个机制之间的关系,但并未充分研究银行债权如何通过其他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价值的作用机理及效用,也缺乏银行债权治理机制的具体研究。同时,大部分学者仍停留在银行债权与其他治理机制的单一关系研究上,并未从互动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企业形象塑造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可分为两大层次,即: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也就是说要在企业内部和外部采取积极主动的公关策略,树立起独特的自身形象,为企业的和谐发展创造优质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 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是微观金融学的一个领域。战后日本企业依靠来自与自己有长期资金往来的银行(即‘主力银行’)的贷款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事实使人们更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例如,美国学者认为,日本的“主力银行”的融资方式比美国的以证券市场为主的融资方式更有效;在俄罗斯和东欧各国,政府试图将日本的融资方式运用于本国的经济复兴。本文以日本为例,尝试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分析现代经济中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并探讨我国银行与企业应有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梳理了公关危机中政府与媒体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分析了他们之间父子、母子、夫妻、协作的四种关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博弈理论中的二阶矩阵模型阐述了政府与媒体在公关危机中的博弈过程,推出只有二者形成互动的关系才能产生共赢的结果;最后,提出政府与媒体的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5.
社区公关是社区管理组织通过信息传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与相关公众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获得湖北省“和谐社区”称号的多个社区的公关经过多年的建设.在正式沟通网络的搭建、公关信息传播渠道的健全、社区公关活动的开展、社区个.性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基本形成了双向平衡的开放式系统公关模式。  相似文献   

6.
徐眺 《魅力中国》2012,(35):30-30
在危机公关中.企业与媒体存在着相互协作的关系。媒体既是企业的公众,又是联系企业与公众之间的桥粱,媒体在企业危机公关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谓“成也媒体,败也媒体”。本文以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为例,引出媒体在企业危机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阐述了媒体的危机公关职能,探讨了企业在危机中如何与媒体沟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代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动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金融兼并潮的直接推动下,银行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来已形成,但是,关于银行跨国经营的利益和动机的理论问题的研究却相对滞后,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外相关研究的新近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认为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最终目的仍是利润最大化,而东道国优势、跨国银行垄断优势等均为体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正式迈入WTO的门坎,民营企业获得了一个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面临这崭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众多的民营企业纷纷寻求发展壮大自身的途径,企业公关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手段日益受到重视,但一些民营企业往往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企业的外部公关上,而对企业内部公关却有所忽视.殊不知,协调好民营企业内部公关不仅是外部公关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一个民营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练好内功",实现"内求团结",才能"重拳出击",开创"外求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杜岩  于仁竹 《山东经济》2007,23(5):34-3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复杂程度的提高,企业进入高度公关危险期,企业如何进行有效公关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企业公关危机管理的模型进行创新研究,提出从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两个层面进行公关危机管理的公关危机管理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关已经逐渐替代城市营销,成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新手段。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关于城市公关理论及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整理,发现除了意识上与制度上的缺陷以外,理论上的不足与活动缺乏监督也是影响公关效果的因素。然后本文结合了我国城市公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强化城市公关意识、完善城市公关制度保障与科学化公关等相应的建议,并指出了未来城市公关更多依赖于第三方公关服务机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竞争逐渐加强,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不少商业银行将小微企业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客户。然而,小微企业收入不稳定、财务管理不规范、抵押物不足等问题提高了对其授信的风险,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信号传递模型,来模拟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在申请、审批等信贷活动中的动态博弈情形,并通过对均衡的分析,对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控制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提供对策,为加强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钱震宁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155-157
当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一大难题,加强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成为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广大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金融机构监管者,笔者通过对合肥农村科技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情况的调查,发现银行与担保公司开展合作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而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银行连锁经营的选择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峰  马欣荣 《特区经济》2010,(11):95-96
连锁经营与其它经营形式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些年我国商业银行通过改制,初步具备了连锁经营的基本条件。在三种基本的连锁经营类型选择上,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宜采用直营连锁,银行之间宜采用自愿连锁,而特许连锁则不适合商业银行采用。同时,商业银行需革新传统组织框架,设计新型连锁经营组织结构和连锁经营流程。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加入WTO的同时,许多外资银行涌入中国,中国银行业的逐步放开,这对于国内的商业银行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考验。客户满意度对于商业银行的营销及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提升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城乡分离与对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城乡对立会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消失,随着私有制和阶级最终消除,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城乡会逐渐走向融合。本文探讨了城乡关系发展的规律和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乡关系发展现状及原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指导意义。论证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规律的选择,同时也是我国城乡发展实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谢林林 《改革与战略》2012,28(1):79-81,117
科技银行对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缺少金融服务困局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科技银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应明确科技银行发展原则,以保障科技银行沿着正确路径健康发展;科技银行发展路径的现实选择是:以商业性科技银行机构为主,大力发展科技银行业务,同时政府政策上应予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17.
村镇银行可持续性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服务高效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我国2007年开始批准建立村镇银行,经过两年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其发展中仍有许多问题,尤其是如何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的发展。本文拟通过对制度构建的探讨,提出完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现代物业管理的机制、特点、发展方向等角度阐述了现代物业管理工作中要实施“公关与社交”手段的必要性 ,并联系实际 ,对在现代物业管理工作中如何强化实施“公关与社交”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28个上市银行2009—2018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高管团队特征、银行创新以及银行绩效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创新在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平均任期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7.21% 和55.32%.银行创新能力在高管平均学历、女性高管占比与银行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按照产权性质进行分组研究,发现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银行创新能力所发挥的中介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战争时期土地价格和银行贷款的关系,主要是以这一时期不动产担保抵押贷款作为两者联系的纽带.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日本不动产金融问题越加明显,土地价格下跌对银行贷款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显示土地价格变化方向和普通银行及储蓄银行贷款增减变化方向几乎相同.41个道府县的普通银行、储蓄银行贷款增长率与农耕土地价格增长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表明由于战争时期土地价格的下跌,抑制了银行贷款.这一时期,随着借款者拥有的不动产之担保价值下降,使银行资产遭受损失,导致银行防范风险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