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 《魅力中国》2013,(31):269-270
移就是英汉语中皆有的一种修辞格,由修饰语和通常不相搭配的名词构成,其在两种语言中的运用有相似之处,也有细微差别。从跨文化的视角,探讨了英汉移就修辞格的语用类型及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良慧 《新西部(上)》2009,(5):234-234,228
"通感"是指在建立感觉移借和丰富想象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五官功能出现互相转化沟通的现象从而在感觉转移中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将"通感"的方法运用到音乐欣赏课中,有利于学生了解作品,欣赏作品,热爱作品,有助于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望道最早对通感现象进行了研究.作为综合性学科的通感,钱钟书首度奠定其学术地位和性质.现当代通感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对钱老的观点有了新的探索与争鸣.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所处文化不同,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因而英汉两种语言句法构成不同.在对英汉句法各自形合意合的特征进行简单的探讨后,本文基于句法构成特征总结在英汉互译时要注意形合意合的相互转换以及应适当采取增减译法,以符合英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正确运用英语修辞格及对比分析英汉语言在修辞格式上的异同入手,浅谈如何在忠实表达原文的基础上,正确翻译和理解英语的修辞格,并介绍英语修辞格在翻译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技术传播学科与文学亲疏关系的回顾,确立了通感是技术传播与文学的交集。指出了随着技术传播的发展文学地位降低,是因为文学中有大量"非法通感"的存在。在文学通感概念下,将文学通感细分为"非法通感"和"合法通感"。提出"合法通感"才是利于技术传播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当前技术传播需要的不是文学本身,而是可以为技术传播提供"合法通感"的"文学营销"理论,相比文学,技术传播人员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文学营销"。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从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角度探讨了英汉习语的互译.英汉习语互译中,译者应该根据具体语境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做到归化、异化或两者并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鉴于这一认识,本文从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范实际上的区别出发,试图寻找出两者在文化上的差异和渊源。重视并注意这一现象和问题对于我们顺利完成英语交际任务以及对英汉文学的认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文化的影响,英汉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范实际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称谓语是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反映,不同称谓语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该文拟从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比较及翻译处理手法上,探讨英汉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白色"作为英汉民族共同的基本颜色词之一,大量出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它在习语中的文化内涵直接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的异同。本文分析了"白色"在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中的文化内涵,并分析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原因,对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大量的委婉语,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文中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了英汉生理现象方面委婉语的表达形式和文化内涵,以帮助人们了解英美文化,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谭海燕 《发展》2011,(6):131-131
语言是一种传达思想的工具,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思维方式的影响,同时它又反映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引出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重点强调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并指出在英汉写作过程中,应遵循各自规则.  相似文献   

13.
陈望道最早对通感现象进行了研究。作为综合性学科的通感,钱钟书首度奠定其学术地位和性质。现当代通感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对钱老的观点有了新的探索与争鸣。  相似文献   

14.
辞格是人们在运用修辞的过程中形成的修饰加工语言的特定模式,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工具,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一些修辞格看似有悖于逻辑,实际上并非如此,笔者将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借助新闻标题这一语言载体,可以使这类修辞格逻辑上得到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矛盾修辞法在英语中运用广泛,体现辩证统一的语义特征.它是两个意思截然相反的词或词组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语用功能来看,矛盾修辞法是通过同一事物中两个对立因素的相互映衬来表达新颖的涵义.通过语言实例对英语矛盾修辞格的基本构成,语用功能及其翻译方法作简要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矛盾修饰法.  相似文献   

16.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而作为英汉习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习语能够鲜明地体现出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传统和特色。因而,学会正确理解和使用英汉数字习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它能够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英汉两种民族的文化心理、传统和特色,进一步提高跨文化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促进外语学习和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之上,英汉词汇的语言意义在与文化意义的对应上存在差异,英汉词汇在词的搭配能力上存在差异,正确认识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做到既要忠实于原文,又不死译、硬译,应努力再现原文的意义、内容、风格,试图寻求一种较高的翻译境界。  相似文献   

18.
林颖 《理论观察》2013,(12):105-106
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表达人们的情感.英汉两种语言中,在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赋予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文化内涵.如何去翻译动物词汇,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观念导致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英汉思维差异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本文在具体阐述了思维与语言关系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英汉思维方式在语言表达上的表现及在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在习语用于表达的具体方式以及对意义解释的途径方面即语用学所触及的领域,英、汉有很大差异,其实质就是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分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可以避免我们在使用和理解英语习语时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