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果在当前阶段尤其值得关注。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供应链的独特场景,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否存在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首先,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溢出效应,底线估计大致相当于产业政策直接效应的40%左右,以往研究只关注直接效应而忽视溢出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产业政策在推动企业创新方面的实际效果。其次,文章提出并识别了知识溢出效应和财务溢出效应两个潜在影响路径,进一步发现知识溢出对下游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更大,而财务溢出对下游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更大。再次,产业政策通过供应链溢出效应对下游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供应商-下游企业地理距离较近、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以及地区制度质量较好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这进一步强化了文章的机制逻辑。最后,产业政策通过供应链溢出效应促进下游企业创新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国家产业政策层面。文章从供应链溢出效应视角进一步丰富了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对更全面地评估并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创新激励效果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程虹  王华星 《南方经济》2021,40(11):44-59
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各领域发展的共识。然而,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飞速发展,线上市场中的低质量问题也变得愈加突出,相比线下市场,线上市场同类产品不合格率、不达标率、投诉量更高。文章认为平台垄断是低质量陷阱产生的主要原因,超级互联网平台的价格垄断、流量垄断和渠道垄断行为,一方面形成了对低成本实体经济需求的"扩张效应",即低价垄断迫使实体企业降低产品质量成本;另一方面形成了对高质量产品的"挤出效应",即流量垄断带来的高额流量费用,迫使实体企业将大部分资金用于线上市场产品营销,挤出了质量创新投入和渠道垄断形成的巨大规模效应,迫使实体企业将低质低价产品打造成为爆款,保障线上市场销量优势。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互联网平台恶性价格竞争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督促互联网平台降低实体企业经营成本,强化互联网平台对实体企业的质量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推行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实施经济开发区内的主导产业政策。基于2000~2007年持续经营的工业企业和城市层面开发区及主导产业数据,文章考察了主导产业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重点关注其对于周边地区企业成长的外溢效应。基于倍差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研究表明,主导产业政策的确有利于当地该产业的企业成长。然而,我们发现主导产业政策对于政治距离邻近的相邻城市存在显著负向的挤出效应,这与主导产业过度建设和要素转移效应密不可分,并且在考虑外溢指标、企业绩效指标和持续样本数据后结论依旧稳健。我们还通过区分企业所有制、行业技术密集度和地理位置,证实挤出效应的存在。本研究表明主导产业的过度建设会抑制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车嘉丽  薛瑞 《南方经济》2017,36(6):92-114
文章以2001-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产业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激励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其核心机制在于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相对国有企业,产业政策的激励作用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更加明显,相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产业政策激励对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的融资约束更加显著。此外,文章还进一步检验了产业政策激励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两种机制: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文章扩展了融资约束的研究边界,深化了对产业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的理解,为实施产业政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产业政策是中国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厘清产业政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在理论阐述政府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依赖条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本文创新性地利用产业相关的中央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定量识别,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中的驱动作用和空间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产业政策与市场的互补作用机制,以及政府特征对产业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显著提升了地方全要素生产率,并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央层面产业政策与地方层面产业政策在促进地方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呈现出互补效应,其互补效应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产业政策对地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度依赖于地方市场化程度;产业政策对地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进作用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嵌入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文在要素价格扭曲的理论框架下测度了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并实证分析其对出口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劳动、能源、资本三种要素价格扭曲的变化在数值上都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第二,从要素整体价格扭曲的出口效应来看,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具有正向效应。第三,从三种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的影响来看,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国有企业出口具有正向效应,且该正向效应高于外商投资企业;资本价格扭曲对国有企业出口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影响,而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具有正向效应;能源价格扭曲对国有企业出口具有负向效应,而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则具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7.
要素市场扭曲是否激发了中国企业出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要素市场扭曲这一典型事实出发,研究其是否会激励中国企业出口及其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能具有的负面效应。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激励了中国本土企业出口,同时也激励了外资企业的出口动机,但这种激励效应要小于本土企业;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的地区中本土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低,且扭曲程度越高,有出口的本土企业利润率越低。这表明要素市场扭曲相对提升了外资出口企业在中国本土市场的竞争力。本文的研究昭示中国到了着力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以促进出口导向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转型与贸易强国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匹配2007~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低碳经济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试点政策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在不同产业、不同碳排放强度行业、不同清洁程度产品以及是否为资源型城市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层面的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环保投入效应尚未得到验证;产品层面的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资源配置优化促进高质量产品升级,抑制低质量产品升级。文章的结论从贸易高质量发展维度验证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经济效应,为未来实现低碳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训波 《改革》2012,(8):82-90
对2004~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的资源配置扭曲情况的分析表明:由于"二元经济"的影响,我国农业的资本和劳动存在着明显的跨部门配置扭曲。如能有效消除此类扭曲,我国农业TFP能提高6%~36%。各地区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农业TFP增长率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各地区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对全国各个地区而言,土地资源再配置效应都是影响农业资源再配置效应的主要因素,资本和劳动再配置效应则相对较弱。由此可见,促进城乡资本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以及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现阶段降低农业资源配置扭曲、促进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这已成为新时代民营企业党建的宝贵经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一家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河南大桥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桥石化”)也在企业日常经营中,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归纳,提出了要素市场扭曲影响创新绩效的几个假说,利用要素市场扭曲指数及中国高技术产业1997-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多种面板计量方法,经验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地抑制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而且对创新绩效较低地区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在规模较大、外向度较高、经济绩效较好以及技术密集度较低的企业中,其抑制效应较小;企业特征对于要素市场扭曲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均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成为规避要素市场扭曲的创新抑制效应的关键因素。因此,进一步推动中国要素市场发展以及适当改变企业规模等企业特征,对提升中国产业创新绩效及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潜  周康 《南方经济》2015,33(9):80-97
基于多产品异质性企业模型,本文从要素市场扭曲这一深刻的中国经济现实出发研究出口企业的贸易行为模式。研究发现:(1)要素市场扭曲通过工资效应激励了中国企业出口,并且这种激励的87%来自出口深度,只有13%来自出口广度;(2)与内资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利用扭曲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中获得了更多的出口激励;(3)在国有企业内部,扭曲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出口促进效果更强;(4)要素市场扭曲显著促进了间断性出口企业的出口,对于持续出口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回顾经济学的发展史,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经济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对产业政策的认知便是不同时空下这种关系的具体反应。文章通过对产业政策研究文献的认真梳理,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演进的大致线索。研究表明:产业政策理论遵从"思想—实践—理论"的发展脉络,随着对市场认识的深化而逐步演进。从早期的替代市场论到市场增进论,再到强调促进竞争的激励相容,产业政策与市场之间逐渐走向共生共容。微观上,将企业异质性纳入产业政策效应的分析框架,奠定了产业政策作用机制的基础;中观上,更加重视特定产业、地区的结构性特征及其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宏观上,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相结合,探究组织和制度对产业政策行为主体的激励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产业政策实施中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为最早实施产业政策的国家,其政策效应备受世人关注。全球性金融危机重新引发了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拯救陷入危机的企业,并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新高潮。后金融危机时代上台的日本民主党政权,根据"新增长战略"提出了重振日本经济,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长期产业政策。而作为未来增长产业的前瞻性扶持政策,今后日本产业政策的重点在于创造"需求"为主、扶持"软产业"出口以及培养产业活力上。日本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对同样面临着后危机时代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地出现了"重新思考产业政策"的热潮。在这种"产业政策的回潮"中,人们对"市场失灵"理论作为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批评,进一步发展了系统失灵理论和能力理论等产业政策的新理论,并提出了企业家型政府理论,该理论认为,产业政策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塑造市场和创造市场,而非修补市场失灵。文章认为,国外产业政策理论的这些新发展是以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的产业政策实践为基础的,它不仅对产业政策只适合于追赶型经济的传统看法提出了挑战,而且也提出了如何认识发达国家产业政策的新类型或新工具的问题。产业政策理论及其实践的这些前沿问题对推进我国产业政策研究和改进我国产业政策实践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从四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它对我国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6.
贺灵  蒋晨帆 《科技和产业》2023,23(11):190-197
要素市场改革和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两者间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和工业绿色创新在省区间都具有空间关联性而并非随机分布。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偏微分方程的实证研究表明,各区域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内在的惯性及自我扬弃特征,前期创新积累对当期的创新进程具有动态影响。从全国范围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各区域本地工业绿色创新存在明显抑制效应,且长期效应超过短期效应。相对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各自在要素市场扭曲互动策略上的差异性致使本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外地工业绿色创新反而存在正向间接影响即外溢效应。从分区域层面考察,东部沿海各省区其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要明显弱于中西部地区,其对域内工业绿色创新的抑制效应相比中西部地区要小。  相似文献   

17.
贺灵  柏华 《科技和产业》2023,23(1):7-14
运用2008—2019年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对要素市场扭曲和制造业升级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制造业升级的本地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制造业升级存在明显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地理上的聚集特征,且要素市场扭曲在各地区间存在竞争示范效应。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内在的惯性及自我扬弃特征,前期升级水平对当期的升级进程具有动态影响。从全国范围考察,要素市场扭曲明显抑制了本地制造业升级步伐,且长期效应超过短期效应。相对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各自在要素市场扭曲互动策略上的差异致使本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外地制造业升级反而存在正向空间外溢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正的调节作用,它能弱化扭曲效应。从分区域层面考察,东部沿海各省区其要素市场扭曲度要明显弱于中西部地区,其对域内制造业升级的抑制作用相比中西部地区要小。最后,从增强企业内在创新动力、促进要素市场发育及完善区域自身发展条件等方面提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周任重 《改革与战略》2013,29(3):120-123
市场结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一直是产业组织领域的研究焦点.文章首先梳理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的相关文献,在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绩效研究框架下,考虑了创新活动的特征、市场需求、溢出效应、进入条件和产业政策因素的影响.然后,总结了企业创新对市场结构演变的影响的文献观点,并对市场结构和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作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的绿色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通过采用DEA-M 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福建2011—2017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环境风险、技术创新风险、区域协调风险、财政金融风险、社会意识风险和行政法治风险.福建应当重视市场扭曲、公众参与制度有效性不足、跨区域联防联控能力偏弱等风险影响因素,建立健全风险的防范化解机制,加快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审慎制定环境产业政策,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桂军 《南方经济》2019,38(11):1-15
关于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学界开始从企业创新视角探讨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但研究多集中在"激励型"产业政策的创新效应上,关于"抑制型"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的研究尚属空白。文章以中国政府于2013年颁布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为切入点,基于2011-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这项以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盲目生产扩张为目的的"抑制型"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显示,相较于不受政策影响的控制组,去产能行业的企业创新水平在《指导意见》实施之后得到了显著提升。进一步地,文章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双视角考察了《指导意见》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一方面,《指导意见》在提高去产能企业研发资金配置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另一方面,同期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去杠杆政策也均对《指导意见》促进企业创新产生了正向的调节效应,其中,"一带一路"倡议的调节效应尤为突出。本研究不仅辅证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可观的理论价值,而且诠释了诸如去产能等"抑制型"产业政策的真正内涵:抑制扩张是手段,强化产业是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