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机制研究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国内的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发展状况和战略选择,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机制的研究十分少见。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和内涵出发.通过分析产业的形成需求及基础条件.从而引申出产业的形成机制路径.同时以光伏产业的形成为例为区域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其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必将在辽宁省“十二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并形成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由六个环节构成:一是以领军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以品牌战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以研发支撑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四是以人才强省战略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五是以产业园区战略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六是以财税政策优势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洼地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产业发展导向为目的的政府引导基金对产业结构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有裨益.目前,辽宁省金融业并没有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不畅问题突出.政府引导基金支持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撬动民间资本、 形成产业导向示范效应的有效手段.辽宁省政府应逐步引导基金流向优势新兴产业,并不断完善政府引导基金的绩效评价和风险防范体系,使政府引导基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最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4.
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加快发展的技术提升和规模扩大的产业化开发阶段。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转化及升级能力对于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在分析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缺乏集群效应、自主创新能力差和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创新带动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动态性等八大基本特征。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能够实现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大好时机。本文根据区域特点及市场需求来重点论述如何科学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并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努力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6.
赵丹丹  邵洪涛 《改革与战略》2013,29(6):66-69,1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核心技术为基础,包含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经济中相关产业具有极强的辐射作用,引领一国的科技战略以及科技发展方向,对改善民生以及经济长期发展意义重大的新兴产业。文章以辽宁为例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辽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虽然在某些领域具有先天优势,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在产业现有基础上成功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是辽宁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必须探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立足于自身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选择在国内市场有比较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在重点发展风电产业、煤炭清洁利用产业、煤层气液化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中,要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8.
汪军 《发展》2011,(10):12-12
作为我省西翼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嘉峪关市区域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光热资源丰富,产业承接能力强,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独特优势。为此,我市不断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傅允生 《浙江经济》2010,(14):50-51
浙江必须认识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化、城市化中后期的主体产业,要保持国内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就必须与时俱进,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尽快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赵斌斌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18-1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不仅体现地方产业发展水平,而且体现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协调地方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的极化效应。通过计算TW指数、极化度变化速率,以及产业集中度,对2013—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极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极化在2003—2019年呈明显的交替性上升下降现象,整体有下降趋势并趋于平稳,但整体上产业集中度仍在较高水平。根据结果分析,提出实现安徽省各城市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作为后发展地区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知识和创新资源相对匮乏、受资源和环境约束强,如何培育和发展战略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摆在建设者的一个挑战。在分析黄河三角洲传统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区域产业现有基础和能力和区域经济社会现实需求三个维度,选择设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标,基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统计数据,实证揭示该地区基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孕育、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的战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强大的科技创新资源支撑并与其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应与科技服务业同步推进并联动发展。文章认为,科技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科技服务共享机制;激活科技创新资源,增强科技服务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务功能与带动力;把握好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增强科技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合性。  相似文献   

13.
在产业创新价值体系中,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新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基于价值体系三个维度,探讨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构成体系和运行机制,籍此深入探索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构成体系,包括平台知识供给体系、平台信息服务体系、平台科技中介体系、平台智能转化体系。在此基础上,从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模块和交叉价值网络三个维度,剖析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各构成体系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兴起,民营企业家政治身份的相关研究也逐渐被学界所重视。结合民营企业家争相追逐政治身份的背景,探讨了企业家政治身份带来经济收益的现象,并提出民营企业家政治身份有利于民营企业突破行业壁垒实现行业多元化经营和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此获得较好经济收益,从而构建了一个沟通和整合企业政治关联理论与进入壁垒理论的中介作用模型,并以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4098个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家政治身份能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企业经济收益显著正相关,并且验证了多元化经营、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民营企业家政治身份带来经济收益的中介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协同创新发展和演进过程中需要政府建构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对其激励和规范。公共政策对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导向、统筹、激励和监管作用。以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为例,在分析其特点与不足的基础上,从完善国家层面政策体系、增强区域政策的可操作性、增列产业发展的专门政策,以及强化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监管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的重要主体,如何实现现有主导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的平稳过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00年至2010年间上海六大主导产业的发展研究发现,六大主导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但区位优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只有商贸流通业区位优势在不断增强,文章对此给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我国30个省市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立足复杂网络视角,提出基于余弦相似度-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构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余弦相似度与网络分析法建立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模型以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2017年度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三个区域中6个省市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较好,其余24个省市地区则次之。  相似文献   

18.
汪磊 《科技和产业》2023,23(2):9-13
基于2010—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和30个省区市的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估计模型检验绿色消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绿色消费能够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促进其高端化发展;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验证了绿色消费可以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和鲍莫尔效应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要素配置,从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绿色消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因此,加快推动消费绿色化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绿色消费的创新引领和资源引导作用,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确定的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弯道超越的性质,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湖北省工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完全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良条件。湖北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湖北经济跨越式的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