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利用1995年和2010年河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河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进行定量和比较分析,并在该模型下考察当前河北城镇居民对各类商品及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支出、需求收入弹性,分析河北城镇居民的消费特点,并提出扩大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有显著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上海市1993~2015年的各研究变量数据为样本,基于Feldstein生命周期假说模型实证分析了养老金支出等因素对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市养老保险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上海市养老保险支出存在资产替代效应。养老保险支出和可支配收入都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Granger原因。此外,居民储蓄增加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上海应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健全收入增长机制等方面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张磊 《山东经济》2010,26(5):157-160,F0003
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利用协整理论对1980-2008年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据此提出在拉动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制定中强调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是一方面,刺激城镇居民消费更多的还是要致力于降低居民不确定性感受和预防性储蓄的各种制度建设上来,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消费顾虑,减少预防性储蓄,使消费增加和收入增长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安徽省城镇居民2007年消费收入和支出数据,建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从边际消费倾向、弹性、基本消费支出结构等方面进行消费结构的深入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14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数据说明我们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居民消费习惯、可支配收入、实际利率、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延迟退休等因素,运用预防性储蓄异质性理论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以我国31个省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考察延迟退休政策对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口抚养比和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交叉项、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收入和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交叉项对消费支出有显著负影响,即延迟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有显著影响。建议通过建立完善养老保障体制、改善消费环境以及降低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等措施,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1998-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收入与资产的宏观季度数据,利用向量误差纠正模型(VECM),对居民资产如何影响消费(即财富效应)进行了系统实证研究.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和资产之间存在唯一的长期协整关系;在这个系统内,短期内只有居民资产对系统均衡偏差具有误差纠正行为.我们还测量到,城镇居民资产的长期边际消费弹性为0.51;近年,人均居民资产每增加1元,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0.013元左右.从动态效应上看,居民资产对消费变动的影响是持续的,且贡献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1986—2011年的统计数据,基于协整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实证检验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数量关系以及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动态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消费支出对可支配收入的长期弹性为0.81,短期弹性为0.84。1986—2011年,北京市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27。其中,1986—1991年,边际消费倾向呈现波动下降;1992-2003年,边际消费倾向缓慢下降;2004午后,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幅度加大。文章解释了边际消费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已进入后危机时代,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最大的拉动力.文章从协整理论出发,对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都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1.
汪浩  沈文星 《特区经济》2010,(4):205-207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要正视城乡差异。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是城乡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持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案之一就是刺激消费,因此研究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尤为必要。本文以安徽数据为例,描述了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概况,剖析了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建立模型找出关键因素,最后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静 《改革与战略》2012,28(4):116-119
近年来,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消费需求不足成为目前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过对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得出居民消费比投资更能拉动经济的增长,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尤其是拓展农村居民的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得出消费需求结构决定了经济增长的结构,只有合理的居民消费需求结构才能成为经济水平增长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扩大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8年CFPS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研究女性受教育水平对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女性受教育水平能显著提升家庭消费总需求,且对发展型消费具有正向作用,但对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具有负向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家庭对服务型消费需求增加;从城乡和地区角度分析,城市地区对服务型消费需求高于农村地区,中东部对服务型消费的需求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安静 《科技和产业》2020,20(12):40-47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消费信贷模式,形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这一新的业态。它通过创造新兴的消费金融产品来催生居民消费需求,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再以新需求带动新增长,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助力供给侧改革。以流动性约束作为切入点,先系统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再基于2011-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收入群组的作用效果,结论表明:互联网消费金融缓解了流动性约束,促进了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增加,改善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对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和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特别是对流动性供给不足、服务缺失的低收入群体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二元市场结构的企业分销渠道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明  王涛  张晓艳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105-107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和乡村市场在消费环境、消费水平、流通环境、消费者需求特征等方面的二元化特性,明确当前城乡市场渠道权力结构的差异,对比企业选择分销渠道模式的一般影响因素,构建二元市场结构下的企业分销渠道模式。  相似文献   

16.
曹佳斌  王珺 《南方经济》2019,38(7):83-99
促进文娱消费对于拉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至关重要,但我国居民文娱消费增速偏低,对此学界还欠缺足够的经验论证。文章基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6)考察中国城镇居民人口年龄结构变迁对文娱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整体而言,城镇家庭少儿人口占比具有显著的文娱消费需求效应,但家庭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对文娱消费需求形成挤压;进一步研究发现,文娱消费需求效应伴随少儿的成长表现更为旺盛,而老年阶段的文娱消费需求随着年岁增长愈加不敏感。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家庭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能够正向调节家庭老龄化的文娱消费需求效应,在收入水平更高、教育背景更好的家庭,人口老龄化对文娱消费的挤出效应愈不明显;在教育背景、健康状况更优的家庭,少儿抚养数量增加带来的正向文娱消费需求会被部分挤出。旨在促进城镇居民文娱消费的政策应该顺应我国人口结构变动规律,充分尊重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的文娱消费选择及习惯,重点关注"多子化"、高收入、高学历家庭的文娱消费需求,在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培育发展壮大细分文娱产业和消费市场,让更多居民对文娱"能消费"、"愿消费"。  相似文献   

17.
丁蔚 《科技和产业》2009,9(3):65-67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造成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培育城乡新的消费热点、整顿城乡商品市场经济秩序等扩大内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秋瑾 《特区经济》2010,(12):259-261
由于不同收入人群的消费者行为不一样,所以他们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动也会不一样,因而使用宏观数据研究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并不准确。本文对我国城镇居民七个不同的收入等级在2002~2007年期间的消费结构变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这样更能真实和准确地反应他们消费结构的变动与差异,该研究对扩大我国内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冬  王新 《南方经济》2014,(6):42-55
本文使用省(市)数据研究收入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一)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城镇居民消费增速只有确定性环境下消费增长的30.5%;(二)我国城镇居民尽管普遍存在着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但是各地区储蓄动机不平衡,其中西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且中部和东部差异较小,西部与中部和东部差异最大;(三)样本期间全国及分地区城镇居民相对谨慎系数呈下降一平稳一上升的走势。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慢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区域和时序差异提示我们: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各地区收入结构和储蓄动机的因素。本文的创新在于提出:全国性和区域性经济环境或经济政策差异,会造成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强度发生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20.
Understanding the diversity of the residential demand for various electrical services is critical for utilities and policymakers in conducting effective demand side management and narrowing urban-rural inequality. Previous research has usually treated the household as a unit of analysis, and thus may have ignored the fact that househol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s derived demand driven by specific services, which fails to examine the heterogeneous behavioral responses. Therefo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pattern of residential demand for various electrical services and quantifies the impacts of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in China. The conditional demand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e unique dataset of the Chinese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Survey of 2014 to estimate the electricity demand distribution in eight types of servic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on service-specific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gether, entertainment and food refrigeration account for about half of the total annu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followed by laundry, lighting, space cooling, and hot water. Rural households use about 7.2% of total electricity for cooking purposes, while urban counterparts hardly use electricity to cook at al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for space heating is negligible for both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Heterogeneity in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is found not only among different electrical services but also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