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三线建设时期西北工业布局的主要基地。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发生变化,以及三线建设自身的局限性,三线企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从"六五"时期(1981—1985年)开始,随着三线建设步入调整改造阶段,天水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改造,按"关、停、并、转、迁"的原则和方针,对选址不当、布局过于分散、经营困难的三线企业进行全面调整改造。与此同时,三线企业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一系列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从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是我国解放后第二次大规模的产业迁移运动,它改善了我国生产力布局,增强了国防实力,促进了我国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三线建设形成的巨大生产力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在四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对三线建设进行调整改造,使之发挥更大作用,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涉及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理论的研究迫切需要跟上。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开辟“三线经济研究”专栏,组织对三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讨论。欢迎广大作者和读者参加对这一问题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了邓小平对三线建设的重要贡献: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决策者和规划者;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了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进行三线建设的思想;是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设计师。尤其是邓小平在参与三线建设过程中所孕育的三线建设思想,对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2007年第2期《红岩春秋》刊载了重庆市发改委原副主任马述林同志谈重庆地区三线建设的文章,比较详细的回顾了哪段历史,现予以转载,供读者参阅。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重庆作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建设和调整改造中受益匪浅,甚至有人认为,三线建设是自重庆开埠以来的第三次(重庆开埠、抗战时期、三线建设)大的发展机遇。为了使广大读者对重庆历史上这段重要经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市委党史研究室就重庆三线建设有关问题,专门采访了长期在发展改革系统从事国民经济管理工作的马述林同志。[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 四川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之一,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对四川基本建设投资共计355亿元,约占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基本建设总投资的60%,不仅改变了四川工业和交通的落后面貌,而且促进了全省经济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进一步振兴四川经济和开发西部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三线建设作用,对振兴四川经济至关重要。一、发挥三线建设作用要靠调整改造  相似文献   

6.
作为共和国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的三线建设,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经济建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三线建设的特殊性,相关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尚属空白。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相关档案及材料的解密,逐渐进入学者视野。迄今为止,学界对三线建设的诸多问题研究都取得了明显进展,诸如三线建设的原因、三线建设的得失评价、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等,并逐渐延伸至相关领域,诸如三线建设与城市化、三线建设的职工婚姻等,可以说,研究趋向更为细化和多元化。在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三线建设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提出对今后三线建设研究的看法和思考,期望推动三线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正> 产品调整对实现三线企业调整改造的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是调整改造的战略中心。 (一)产品调整有利于调整改造总目标的实现。三线生产力调整改造的目标,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一是生产力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二是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三是生产力规模的调整,主要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四是生产力组织和管理形式的调整,主要指专业化协作。以上四个方面,对于产业调整来说,由于以重工业为主体的三线产业结构已经形成,加上目前国家建设重点东移,基本格局不可能有大的变化。生产力布局的调整,除少数企业由于钻山太深需要调整搬  相似文献   

8.
杨天成 《发展》2009,(11):34-34,36
为适应战备的需要,自20世纪60年代中叶起,直至70年代末,国家把国内生产力布局特别是国防工业布局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进行战略转移,在西部的四川、陕西、贵州、甘肃等省掀起规模大、投资多、布点广、持续时间长的“三线建设”热潮。自“三线建设”于1965年开始后,国家投入资金99.95亿元,先后从北京、天津、上海以及东北等13个大中城市,调配数万建设大军,在陇原上百个工地展开建设大会战。  相似文献   

9.
三线建设的均衡与效益问题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均衡与效益两大经济目标入手 ,对怎样客观评价 60~ 70年代开展的三线建设进行了探讨 ,认为三线建设不仅在当时具有备战的意义 ,而且对后来的经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均衡方面 ,对三线建设在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改变我国在 1 949年前形成的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工业畸形布局所产生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在效益方面 ,既认为三线建设在防止外敌入侵方面的作用是一种最大的效益表现 ,又对三线建设投资回报率不高的问题进行了辨析。最后得出的启示是 :在任何形势和条件下 ,都必须妥当处理好均衡目标与效益目标的关系 ,努力求得两大目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三线建设是我国内地开展的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经济建设。三线建设对川渝地区机械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三线建设中建成投产的企业,极大地增强了川渝地区机械工业的实力,使川渝地区机械工业的门类比较齐全,形成了重型矿山、机床工具、石油化工通用、仪器仪表、汽车、电工、通用基础、农机等主要行业。在"靠山、分散、隐蔽"的战略布局方针下,结合川渝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机械工业的行业特性,三线建设中川渝地区的机械企业在四川盆地沿河流成不规则的半圆形分布,集中布点于重庆、成都、自贡、内江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城市依托型布局,这种布局兼顾了国防原则与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1.
柯尚哲 《开发研究》2015,(1):157-159
围绕三线建设与军事战略、三线建设对环境的恶劣影响,梳理了相关欧美学者的成果及其观点。提出为了更加深入研究三线建设,欧美学者需要从其他角度切入,分析它对经济方面的影响。而三线建设的军事战略研究,则必须等到中国档案馆资料更加对外开放,否则外国学者只能沿用刘易斯与薛理泰的研究办法——使用中国学术报刊与领导的回忆录来印证他们的论点。对小三线口述史研究应该尽快开始,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2.
<正> 国家在“三五”、“四五”期间,对三线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证,不但建成了数以万计的企业,而且设立了相当数量的科学研究单位。三线的企业和科研单位拥有的优势十分突出:企业人才多、设备新、部门全;科研单位拥有大量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先进的仪器和检测手段,能从事尖端科学的研究工作。这两方面形成了三线地区巨大的生产力。由于种种原因,三线建设所形成的巨大生产力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为此,国家要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和改造,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初,在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的三线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影响非常大。许多三线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政策的转变需要转轨或调整,有的陷入困境。甘肃天水市区的三线企业在最初的工业布局上没有严格按照"山、散、洞"的方针设计,主要集中在今天的天水市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企业改造、调整中,产品研发也注意市场需求,不断开拓,有的成为天水市的名优企业。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给今人带来的是遗产还是负担,有不少的争论。"三线建设"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与国内形势上的原因,虽然有过高估计战争的因素与不讲效益的问题,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改变西部落后面貌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在微观层面上 ,目前的股份制改造没有彻底解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 ;在宏观层面上 ,股份制改造未能很好适应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悦 《开发研究》1986,(6):29-32
<正>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调整三线企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实行技术改造,按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组工业,开展包括一、二、三线联合在内的各种横向经济联合,乃是充分发挥三线企业作用的重要战略和有效途径。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能否全面地评价三线建设和科学地认识三线企业的作用,始终都是能否充分发挥三线企业作用的关键所在。因此。更加深入地探讨和论证发挥三线企业作用的科学依  相似文献   

17.
<正> 从90年代到下世纪初,加快上海城区改造是上海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战略目标,建成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上海城区改造方面,上海面临浦东新区开发和浦西旧区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一方面,要在浦西的市中心商业区内迁走不少居民和工厂,对陈旧逾令的房屋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腾出“黄金宝地”用于发展第三产业,使之发挥金融、贸易、旅游、购物和信息中心的功能;另一方面,要以浦东新区为开发龙头,既要调整房地产资源的原有布局,配合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建设,又要发展一批外向型工商企业,新建一大片居民住宅区,以配合浦西部分居民向浦东疏解。因此,在加快上海城区改造的进程中,除了要解决资金筹措、规划布局、设计施工等问题外,还有一个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即对居民和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安徽省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重要课题。一、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和问题近年来,安徽省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成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主要农产品生产开始向优势产区集中。粮油生产基本形成淮北地区小麦、江淮地区油菜、沿江地区水稻的区域格局;棉花生产开始向沿江和淮北高产棉区集中;畜牧业上,皖北草…  相似文献   

19.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是国资委的一项重要职责.国资委成立以来,在推进企业并购重组方面积极开展工作,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研究确定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指导性意见;结合中国政府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制定了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调整改造意见;加大了中央企业改组重组的力度,对一些企业进行了资源整合和优化重组.今后,国资委将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五个方面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改组重组.  相似文献   

20.
孟韬 《改革》2013,(1):35-40
三线建设是特定时期我国经济空间布局的特有现象。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三线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已转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众多三线企业实施了从山区到城市的战略迁移。目前三线企业初步完成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然而三线企业的迁移只是这类企业由政府主导的调整改造的完成,而由企业自身主导的持续发展与创新才刚刚起步。迁移解决的是"空间临近"问题,完成了产业集聚,进一步需要解决的是"组织临近"问题,形成产业集群,更为重要的是,形成基于产业集群的集群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