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竞艳 《黑河学刊》2014,(11):129-131
现代慈善意识是以个体为本位的现代社会为基础的。和传统慈善意识相比,它具有自主性、平等性和公共性三大特征。现代慈善意识的自主性肯定慈善是一种权利,即是否愿意进行慈善捐赠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它肯定每个个体的价值。现代慈善已不再是纯粹的私人行为,而更主要的是一种公共行为,公民责任取代家族福报、宗教救赎等成为现代慈善的伦理动因。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的转变时期,厘清现代慈善意识的特征对于发展我国的现代慈善事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责任是具体、实在的。责任存在于人生的每一个岗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世界上没有无责任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责任。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对工作负责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敢于担责,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3.
武正雄 《中国经贸》2014,(18):120-121
法人作为一种拟制的民事主体,其同一般的民事主体一样,在取得相应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实现权--名--责的统一。就法人责任本身而言,其承担的是一种独立责任,即法人责任与法人成员责任是相互独立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法人民事责任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此时便需要对传统法人责任进行修正,即“法人人格否认”下的责任承担与法人目的外行为的责任承担。由此,本文以法人民事责任为研究主题,对现代经济发展下法人民事责任发展予以分析,从而促进该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理念是对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理念的批判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用具体的、历史的方法看待自由、平等、民主、人权这些观点,并指出其对物质资料所有制关系的依赖性。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全人类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并为实现这些宏伟目标提供了积极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通过法律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和控制的一项原则。法治的形成率先归于中世纪法律之上观念及其对现代自由的影响。法治意味着一系列的价值和以价值为基础的原则,它们体现在人权和民主之中;它要求制度设计的某些基本原则,能够包含民主、保护性、有效的政府、制衡和司法独立的价值;法治使个人权利的发展免受挫折。其中,法治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其意味着有效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6.
姚为 《魅力中国》2014,(8):330-330
想必大家都知道。刑法存在的意义重点在于保护公民的权益,完善有关制度。它具有广泛的民主原则,平等原则。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保护公民的法典.也是构成宪法内容的基础。加之其对违法乱纪行为的严厉制裁。担当着保护社会。人权的责任。从某些角度来看。最有效的保护人权的工具也非他莫属,因此,刑法在人权保护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国的宪法目前还在不断完善当中,不免在某些方面我国宪法在保护人权的立法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了解我国宪法对每个公民来说必不可少。本文主要分析人权刑法的概念、权利、缺陷、完善以及人权刑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春永 《发展》2006,(5):62-63
一、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难以包涵人权保障理念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有了国家和法律这样的社会调控方式,和谐社会就成为人们世代追求的理想。中国古代“富贵合一”、“重农抑商”,社会财富很难为被统治阶级大量掌握,最能体现“平等、自由、权利”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被严格限制在统治阶级高度集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就当时的物质生产条件而言,统治也不可能允许一般社会成员过多地主张什么权利,并且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实行行政司法合一,从皇帝、官僚到老百姓都推崇“无讼”、“和为贵”,很少有人会提出所谓“权利的诉求”,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法律化。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西方语意上的“权利”、“私权利对抗公权力”以及崇尚平等对人和个人自由的现代人权保障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的人们也因此显得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8.
张风华 《特区经济》2008,(6):223-225
迁徙自由是现代社会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在现代社会中,迁徙自由不仅包括公民自主选择居住地的自由,而且也包括享受当地居民待遇的权利,禁止地方政府对移居公民采取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区别待遇。在中国,宪法中的迁徙自由条款与社会现实存在反差。建国后基于政权巩固的战略需要所采取户籍制度以及计划性迁徙行为,是实现迁徙自由的主要障碍。迁徙自由不仅是一种政府不得干预的消极权利,更是一种需要政府保障的积极权利。  相似文献   

9.
经济自由,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和制度规则,是与经济统制相对立的。它以尊重个人的经济自由权利为基本前提,以保障和实现个人权利为根本宗旨,主张通过规范经济主体基本的经济权利和义务,赋予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自主决策和行动的独立经济人格。其内容包含社会经济主体所应具有的三项基本自由,首先,自主选择经济活动的生产者自由;其次,  相似文献   

10.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尊严、价值和权利、自由,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人们分清在人权问题上的是非曲直,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服务,同时也为维护国家主权服务。我们既要保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深度和广度,又要让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具有生动活泼的形式和不拘一格的方式,让它真正融入到高校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物权?这是个基本问题。提起物权,人们自然想到人权。人权是人的权利,物权难道是物的权利?没有知觉的物有权利吗?提起物权,有的还想到物业,物权法是关于物业的法吗?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中国,有着提出源自中国或者源自东亚的世界新秩序的愿景、框架的义务与责任。那么,中国是否能提出可取代以往西方各国所凭依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新东西呢?中国现在正面临着这样的疑问。为此,中国需要成功进行符合大国身份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中国,有着提出源自中国或者源自东亚的世界新秩序的愿景、框架的义务与责任。那么,中国是否能提出可取代以往西方各国所凭依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新东西呢?中国现在正面临着这样的疑问。为此,中国需要成功进行符合大国身份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人权,指的是“人仅因其为人而享有的权利.”人权是历史产生的,是人们的权利要求和权利积累不断增长的结果.“冷战”之后时至今日,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经历了一个政体内部或不同政体之间族群关系的紧张.更有学者宣称此乃“文明的冲突”.基于人类社会基本的价值理念如公平、正义、人权、自由等,并通过法律技术手段来调和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缓解冲突并构建和谐有序的族群关系,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方近代契约自由与市场经济的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市场经济促进了个人的平等独立。普遍的契约关系代替人身的依附关系必然促进政治上的民主法治,社会契约论是以个人权利为核心,以自然状态为理论的逻辑起点来讨论民主和自由问题。独立、平等、自由的个人权利意识的确立也有其自身的理性根基。但总的来说,西方的权利思想是建立在自然法、自然状态等前提基础之上的,因而避免不了其抽象的性质。中西方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现阶段我国正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所以考察西方近代契约社会的兴起和发展历程,无疑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晶晶  宋锦  余曼曼 《魅力中国》2014,(13):24-24,26
公民教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迭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美国和德国都属于欧美发达国家,有着许多共性。比如都强调权利的重要性,追求自由与民主,重视人权。但是根据他们国家的不同历史轨迹与本国的国情,又有着不同的特点。今天,我就从美国与德国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术界,把“人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定义和两个基本维度,其没能囊括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全部意义。正确解读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基本维度应包括人对必然的认识、人自觉自主地对世界进行改造、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对外在异己力量的超越和人通过实践寻求到一种真善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法定权利平等当代社会的基本信仰法定权利,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法律确认和保障的权利。法定权利平等是当代社会的基本信仰,被誉为社会制度的美德。“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既是我国的一项宪法原则,也是根本大法赋予公民的最高和最神圣的法定权利。法定权利平等,这个耳熟能详的概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类社会固有的,它是人类数千年的血的抗争换来的,它寄寓着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纵观人类社会的人权,一般认为有三种: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实有权利。人们对应有权利的追求,如自由、平等、幸福、发展等,可以说是亘古…  相似文献   

19.
一、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对河北的影响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Sociai Accountability 8000,简称SA8000)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的管理标准体系。它以加强社会责任管理为名,通过管理体系认证,把人权问题与贸易结合起来,最后达到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以劳工标准为本质的SA8000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0.
<正> 宪法,人们称之为"母法"、"法上法",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因为它调整的是国家根本的社会关系,即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宪政,通常理解为"实施宪法的民主政治"它不仅仅代表一种制度,同时表示了一种文明的政治状态。在这种政治状态的运作过程中,关键是"合理确定权利与权力的界限并有效制约权力以实现权利"。"权力"一般指"国家权力",即"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力",是维护统治秩序与社会公共秩序的强大武器。"权利"一般指"公民权利"或"人民权利"、"人权"。"权力"与"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