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广东省人口迁移流动的特点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江 《南方经济》2005,(2):55-57
本文在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的基础上,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揭示了广东省人口迁移流动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促使人口有序迁移流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户口,几十年来像一堵墙,横亘在农村和城市人口之间,难以逾越,演绎出千千万万悲欢离合的真实故事.如今,它正被褪下计划经济、短缺经济的传统色彩,逐步与市场经济接轨,并将朝着实现公民权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价值取向的现代户籍制度迈进.  相似文献   

4.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已经严格执行了20多年,成绩巨大,但问题不少,如何走出人口老龄化、城乡人口增长两极分化造成局部“人口劣化”的“陷阱”,如何避免陷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误区,如何有人口的市场化和经济手段实现人口自发的优化配置,是本要讨论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5.
■城乡户籍内涵的各种福利差异,使本是不同职业的城市人和农村人,演化为身份的区别,于是城市居民有了优越感.  相似文献   

6.
秦杰 《新西部(上)》2007,(9X):86-86,20
该文从人口流动在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暴露的问题谈起,阐述了建立一套针对流动人口联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改善流动人口的生存环境,增强其归属感等建立人口流动的社会保障联动机制的意义、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乡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他们往返于城乡之间,改变了农村文化单一同质的状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现代西方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发展局面,丰富了农村文化的内容,开启了农村文化格局“三国演义”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9.
城乡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他们往返于城乡之间,改变了农村文化单一同质的状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现代西方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发展局面,丰富了农村文化的内容,开启了农村文化格局"三国演义"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进城方式选择及职业流动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陆的农民工是一个职业流动相当频繁的群体,近年来不仅在流入量方面持续扩大,而且在职业流动方面也呈多元化趋势,表现出若干显性特征。诸如在职业流动中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与身份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而仅仅是一种水平性的流动。另外,近年来农民工在进城方式的 也发生了显差别,以非正式流动为主。  相似文献   

11.
■农民对土地的自主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农民禁锢在农村和土地上的政策及制度的松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释放流向城市.上亿民工涌入城市,形成气势磅礴的打工浪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2,(18):10-10
城市化说到底是城乡结构的变化,涉及城乡双方.城市化进程不仅需要农村有推动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推动力",也需要城市存在吸收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  相似文献   

13.
马莉 《魅力中国》2010,(12):18-18,20
个旧是一座清代以来兴起的矿业城市,随着城市的兴起大量的人口进入个旧,最早进入个旧的人员目前还没有发现相关的文物和史料记载,只能根据现有文物发现推算大概在两汉时期这里就有人居住大多为少数名族兄弟,汉族人口何时进入居住状况如何无法得知。但是大量汉族人口的进入并定居于个旧却是在乾隆以后。个旧历史上人口的流入主要分三个重要时段而且其构成也是有地域的差异的。清初流入个旧的人口主要来源于山陕;乾隆以后流入个旧的人口主要来源于湖广;清末民初流入个旧的人口主要来自于云南省各县以近个旧的县份为主。历史上个旧的人口总数伴随这个旧矿业的兴起与衰落而起伏发展。什么时候才出现真正意义的个旧人,个旧人的地域认同感是个旧人出现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人口流动在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暴露的问题谈起,阐述了建立一套针对流动人口联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改善流动人口的生存环境,增强其归属感等建立人口流动的社会保障联动机制的意义、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外农民怎样弃村进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外,同样有年轻一代的农民不甘心重复祖辈那种劳累的农村生活,他们纷纷弃村进 城。他们的政府是如何管理的呢?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以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和2001年12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标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第二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农业人口流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过程中生产力重新布局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共同进步的客观动力和内在要求。十年来,我国农业人口主要表现为暂时性流动、长期性流动和永久性流动三种基本流动形式。农业人口流动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改造了封闭的农村经济与社会,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但是,由于急于求成的经济战略和政策的偏向引导与刺激,农业人口也出现了违背规律和现实要求的无序流动,从而给农村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制约。诸如农业人口大量流动削弱了农村发展的基础——农业;造成农村“人才倒挂”;由于流向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