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之后,湖北也加快了碳排放权交易的步伐。9月初,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总监施逊涛证实,注册资金1个亿的湖北碳交易所将于近期揭牌。自2011年国家发改委明确七地开展试点工作、鼓励条件具备的地区先行先试碳排放权交易以来,各地纷纷出台碳交易管理办法,多个省市的碳交易市场正在形成。然而,中国碳交易还处于前期摸索阶段,虽然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但现在看来仍然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2.
杨晨 《科技和产业》2023,23(17):125-130
基于2011—2019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剖析绿色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绿色创新在碳交易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发挥了中介作用。因此应加快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激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以绿色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逐步建立碳排放权市场,探索以市场机制的方法实现节能减排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该如何对碳排放权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碳排放权的产品本质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深圳碳交易体系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持有碳排放权目的的不同,建议采用不同的会计确认、计量模式,对碳排放权的分配、交易、调整、交付进行会计处理,并探索合理反映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信息披露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广东省1985—2011年的出口贸易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协整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在误差修正模型中,结果也表明了广东省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二者之间在短期内存在紧密联系。文章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创新和推广低碳技术、构建碳交易平台、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完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宋月圆  何玲雁 《科技和产业》2023,23(15):149-155
碳排放权交易成为各国进行减排最主要的方式。北京在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对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价进行研究,探究北京市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碳排放权(BEA)价格与工业总产值、原油价格和温度正相关,与动力煤价格指数、沪深300指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ZSG-DEA模型,应用上海市各行业实际数据,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则讨论了在给定2025年上海碳排放总量的情况下,各行业碳排放权分配方案,并使用行业间碳减排成本最小化决策模型对既定减排目标下的碳排放成本进行优化处理。文章重点关注了具有上海特色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工业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工业区分开来进行分析,并通过ZSG-DEA的多次迭代,将初始情况下给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多分配的碳排放配额重新分配给碳排放效率较高的其他行业,以提高碳排放权的利用效率,且研究结果基本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7.
近期,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征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明确了碳排放权初始计量的有关会计政策.本文在对国内外排放权初始会计计量政策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对我国碳排放权初始会计计量政策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是碳交易市场运行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开展数据管理和排放管控的重要依据。简要概括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油气管道企业碳排放管控边界以及碳交易试点地区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重点分析了油气管道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的影响因素:管控边界、输送工艺、途径地形、油品属性等,提出历史排放强度法更符合当前管道企业排放管控工作,未来随着数据质量提升、分配方法研究成熟,逐步采用基准值法,并建议基准值的确定应建立在一定管输负荷率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供应链的减排量和价格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制造商主导的斯坦伯格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碳税、碳交易、总量控制目标政策下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的定价与减排优化问题。研究表明:碳排放政策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策略相反,随着排放政策变得严厉,制造商提高批发价格而零售商降低边际利润;产品初始绿色程度、减排成本系数和碳排放价格是影响供应链定价和减排的重要因素。供应链初始绿色程度低时碳排放价格对供应链减排量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文章还从供应链层面比较了三种排放政策的减排效力,发现即使减排政策不同,只要安排适当也可以实现同样的减排目标,但效果优劣有碳交易、碳税、总量控制的次序之分。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平准化电力成本(LCOE)计量模型,以屋顶式并网光伏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光伏发电的经济成本、环境成本,并定量评估了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成本以及预期可实现的碳排放收益,将其引入LCOE计量模型.通过优化后的LCOE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了在考虑环境因素、碳交易市场条件下的光伏LCOE.进而进行光伏和火电LCOE的对比分析和影响光伏LCOE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在考虑环境因素、碳交易等因素时光伏发电相比火电具有明显优势,且系统单位造价及太阳辐照量对光伏LCOE的影响程度较大.最后提出了降低光伏发电投资成本、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光伏产业和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实现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经济性的目的并为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屋顶式光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获得议价权,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我国必须完善自己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国内和欧洲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现状的对比分析,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从市场和碳税为出发点提出了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建议,分析完善的碳交易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碳交易是以碳定价为基础、旨在减少碳排放的市场激励机制。《京都议定书》签署后,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措施。十多年来,国际上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全球碳交易市场、以欧盟EU ETS为代表的国家级碳交易市场以及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等区域减排交易市场的发展,为我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经验。我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建构,从各地区的试点,到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构,已经历整整十年,在碳减排和区域环境目标的实现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在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和制度体系建设中,应重点规避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中配额超发分配的风险,加速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立法,发展多层次碳交易市场,不断创新碳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河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加快河北省碳交易市场发展的若干建议:完善碳交易法律法规、创新碳金融产品、培养碳交易专业人才、发展碳交易中介市场、构建跨区域碳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14.
卢栎仁 《产权导刊》2012,(10):63-64
正继北京、上海之后,广东省于9月11日出台碳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也正式揭牌。作为中国国内第一家以"碳排放权"命名的交易所,在揭牌仪式上,完成了1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权配额认购。这是国家发改委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以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1968年戴尔斯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虽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探索碳排放权交易的方式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缓减全球变暖趋势,保护环境。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为基础,针对我国立法方面的不足,对碳交易及其法律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瑾  黄钰  陈圣博 《产权导刊》2016,(11):58-61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开展碳交易试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国家 "十二五" 规划纲要中提出 "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深化交易试点,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价格取决于碳交易市场中碳排放权供求总量所引发的预期碳排放量稀缺程度。欧盟政府管制政策、能源价格及气候变化诱使碳排放市场参与者对碳排放量稀缺性的预期发生变化,因此碳排放价格呈现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欧洲碳交易体系祖父制分配方法的基础上,本文以博弈论作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设计碳配额分配机制的理论基础,立足于深圳碳交易体系的实际情况,应用有限理性重复博弈理论,对深圳制造业碳配额分配进行了机制设计和实验设计,希望能为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分配机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2月12日发改委颁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中央和地方两级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自的职权范围进行界定,配额管理规定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有偿分配为辅的发展方式;明确碳排放交易的主体以及交易产品;对碳排放核查流程以及申诉机制与配额清缴做出相应规制;同时确立监督管理机制。文章以上述办法为研究重点,针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存在立法层次低、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定性不明、初步建立跨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制等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与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已成为时代主题。本文梳理了碳交易政策的演变及市场风险因素,归纳了在碳交易环境下的供应链低碳技术采纳决策的相关研究,发现当前研究较多关注低碳生产运营与定价协同方面,对碳交易市场的不确定风险等因素缺少定量研究。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如何识别碳排放权价格波动等不确定性蕴含的风险与机会是优化低碳技术采纳决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